陶福維
摘 要:中職院校是我國人才培養的主戰場,語文科目關乎學生的思想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環節。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就業壓力也逐漸增大,良好的語文教學能夠有效推動促進學生就業,對其時候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如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利用語文教學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就業理念,是當前語文教師所需思考的首要問題。本文將對當前中職語文較弱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探索,深入分析優化舉措,以期尋求突破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就業;中職語文;教學策略
語文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通過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影響其綜合素質的提升,對其日后就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目前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以就業為導向重新對教學活動進行優化,充分發揮語文學科育人功效,使學生所學習到的語文知識更具實用性。下文將對具體教學時間策略進行深入探究,以供參考。
一、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面臨的問題
語文是中職院校中的重點教學科目,目前大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忽視了學科的育人功效,并未以就業為導向。同時,中職院校中大部分學生學習能力較弱,語文基礎較差,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也有一定的阻礙。由于語文教學內容包含了復雜的閱讀理解及文言文詩詞,學生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枯燥的課堂氛圍下,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得到提升[1]。除此以外,語文教學效果與評價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許多教師卻忽視了評價環節的重要性,單一的評價方式固態化的考核模式,不僅無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久而久之還會影響其學習熱情,使其喪失語文學習的興趣,嚴重影響就業效率。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的優化措施
(一)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水平
中職語文教學想收獲成效的首要條件應是專業性的突出,融入就業指導理念并不應該是紙上談兵,而是應該切實的提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為全體學生多提供一些表達自我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的機會,盡量減少課程中理論基礎知識的講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交際習慣,逐漸提升中職語文教學的起點[2]。同時,教師也可結合學生的專業特色拓展語文教學的領域,充分遵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定期在語文教學課堂中開展“就業與學習”研討交流會議,在會議中帶領學生夯實基礎知識,鼓勵大家結成學習小組廣納諫言,在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除此之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盡量做到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在現代化的社會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及個人綜合素質。在語文教學中,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溝通能力,能夠為其日后就業奠定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延伸語文教學知識,推動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也可根據就業導向的需求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擴充完善,以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實現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使語文教材更具實踐意義。
(二)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探究式學習是教育改革背景下衍生而出的一種全新教學方式,充分展現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環節通常占據著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主體地位的缺失也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難以提升。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發現問題,如:為什么要重點描繪人物性格特征?怎樣才能突出人物性格特點?諸如此類的探索思考問題,基于問題教師進行引導引領,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實踐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應,并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問題發現、解決的能力。根據現有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增設口語能力的實踐培育環節,并在此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提升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也可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在實際教學中構建良好的情境,引導學生沉浸在情境當中,重視專業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通過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能夠站提升教學成效,幫助學生在此過程中提升個人素養,提升就業競爭力[3]。
(三)組織語文教學實踐活動
語文教學不只應停留在理論,以就業為導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重視實踐活動。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首要教學任務,才能使學生的綜合素養有全方位提升。為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在班級內開展“模擬課堂”活動,鼓勵學生利用15分鐘時間備課,自主設計教學環節。在班級中充當一次“小老師”,為其他同學進行授課,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授課結束后,教師也可向臺下同學發布評分表格,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夠有所提升。就目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言,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交際能力都尤為重要,為保障所有學生都能在語文學習中得到提升。教師可定期在班級內開展求職信、自我介紹信的撰寫活動,并設置獎項,調動大家的參與熱情。格式規整且內容優質的案例,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投屏,為學生拆分文本,掌握寫作技巧不斷提升自身寫作能力。在活動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保證自身處于引導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嚴格按照就業為導向進行活動調整。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促使學生更加積極踴躍的參與到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活動中去,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語文綜合素養。
(四)促進評分體系靈活多樣
最后,總結評價也是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傳統模式下,教師多以卷面知識考核為主,評價中存在一定局限性,未重視學生的潛在能力及個性化發展[4]。積極的評價能夠幫助學生重拾自信,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完善自我,提升學習成績。因此,針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應常以激勵的話語對其進行贊揚,幫助其樹立自信心。在此基礎上,對期末考核內容也應進行重新規劃。將考核側重點列為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查,重點考查其創造能力、邏輯思維,而并非一味關注答案的對錯與否。除此之外,在考試內容的安排上,教師可以就業為導向設計基礎知識、閱讀提升、口語交際、情景模擬等多個板塊,讓考核模式更加多元化,在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的基礎上,使其盡快適應就業與市場的實際需求。最后,在期末成績評定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定,提升大家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減少考試作弊情況的出現。多元化的考核評價系統,能夠使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自身綜合素養,為后續就業做好準備。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就業問題是中職院校中的重點關注問題,提升語文教學成效能夠進一步強化語文的實用性,發揮學科育人功效,化解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的全面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吳和清,陳鈺文.中職學生語文“四話”能力的培養和應用初探[J].知識窗(教師版),2020(12):58-60.
[2]黃華. 基于中職語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 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路徑研究[J]. 紅豆教育,2020,2(31).
[3]馬玉霞,盧亮. 中職語文教學的現實困境及應對策略研究[J]. 紅豆教育,2020,2(32).
[4]劉景萍.中職語文教學與職業核心能力的整合[J].長江叢刊,2020(3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