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英
摘要:融媒體時代的來臨,給傳統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的工作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順應媒體變革發展,緊跟時代步伐,播音員主持人應具備更高層級的職業素養,更好地適應媒體融合背景下的廣播電視傳播需求。本文從六個方面研究分析和闡述了播音員主持人應具備的職業素養和提升素養的途徑方法,以期能為播音主持工作的發展引發深度思考和提供借鑒。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播音員主持人;職業素養
隨著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異軍突起,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不期而遇,像兩條浩瀚奔涌的長河在新時代交匯相融,媒體融合已經成為當代媒介發展的大趨勢,也是媒體世界變革發展的必然要求,這對傳統播音主持工作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也提出新的要求。媒體融合是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等新老媒體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為大眾提供文本、圖片、音頻和視頻等不同類型的媒介信息,使大眾擺脫了時空的限制,可以自由地獲取信息,并使信息資源獲得最大限度的共享。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媒介的變革,數字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成為媒體融合的動力,促成了新老媒體的共同發展。面對不斷發展和變革中的媒體世界,媒體人要加速奔跑,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作為黨和政府的宣傳員和廣播電視窗口形象代表的播音員主持人,面對新傳播平臺、傳播內容、傳播方式的轉變,要不斷演進和融合,持續學習,豐滿羽翼,永久蓄電,持續發力,打造更高層級的職業素養,適時蛻變與華麗轉身。不僅要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和黨性原則,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時刻牢記所擔負的責任和使命,還要不斷鞏固提高傳統媒體運作所需要的專業技術能力,提升語言功力,打牢專業基本功,同時還必須要深入鉆研不同傳播平臺的主持技巧,掌握新興的媒介技術,以高強的專業本領和深厚的職業素養應對變革,更好地適應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廣播電視傳播需求,在競爭中凸顯實力。
一、融媒體時代播音員主持人應具備的職業素養和提升素養的途徑方法
(一)要具備較高政治素養
播音員主持人是廣播電視的形象代表,在本質上傳達的是黨和政府的聲音,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職業特點賦予播音員主持人廣泛的知名度,成為社會的公眾人物,一言一行無不起著引導、示范和影響作用,尤其是新媒體的出現,信息海量、內容繁雜,作為主流媒體的播音員主持人,要加強政治素養的提升,做先進文化的踐行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1]。堅守新時代主流意識形態的信仰,掌握話語主動權,以正確的價值傾向和輿論導向引導大眾,只有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才能時刻與黨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聞傳播任務,這是播音員主持人應具備的核心素養。
新聞事業作為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無條件接受黨的領導,必須充分體現黨的意志、宣傳黨的主張。播音員主持人要牢固樹立黨的宣傳員和新聞工作者的責任意識,牢記使命擔當,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把政治堅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責任感作為第一位修養,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和新聞敏感性,及時準確地傳達出黨和政府的聲音,以堅定的政治信仰引導受眾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并鼓舞和引導大眾成為自己的自覺行動。
政治素養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不斷學習積累。飽覽群書,了解黨史、國史,了解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和政策,掌握當前國際國內政治局勢,在任何復雜的形勢和環境中,都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同時還要經常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扎根人民,感同身受人民的所思所想,時刻不忘站在無產階級的黨性和黨的政策的立場上,以新聞工作者特有的敏感,把握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和人民群眾的思想實際,準確及時、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播音主持工作,準確、鮮明、生動地傳達出時代精神和時代風貌。
(二)要具備高超的專業素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播音員主持人手中的“器”就是扎實深厚的專業基本功,在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下,受眾對信息的選擇和對播音員主持人的要求也更為嚴苛,這就對我們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迅速提高業務能力,不斷提高語言功力,才能更好地完成不斷變化中的廣播電視事業[2]。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嫻熟的表達技巧、個性化的語言特色是完成播音主持工作的基本要求。語言功力是指由寫作能力、有聲語言表達能力、即興口語能力構成的語言基本功和造詣。
第一,加強寫作能力。傳統的播音主持工作中,播音員主持人大多都是有稿而播,很少參與稿件編寫。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既可以豐富知識內涵,增強邏輯思維能力,又可以使語言嚴謹、語法規范,進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使所傳遞的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情感更具靈魂性,使新聞傳播工作更加親切、生動、飽滿。寫作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使人學識豐富,見識廣博,同時可以使人氣質高雅,對播音員主持人來講既是豐富內在美又是提升外在美的專業需求。尤其是在新媒體傳播中,拍攝、主持、文稿編輯、后期制作等皆可由一人完成,除了前期拍攝、主持和后期制作剪輯外,更重要的是好的創意和文案編輯,具備良好的寫作能力可以事半功倍。
第二,增強有聲語言的表達能力。有聲語言的表達能力是播音員主持人必備的基本技能,主要是從語音訓練、發聲訓練、表達技巧的角度加強訓練,如聲韻調發音訓練、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共鳴控制、吐字歸音、備稿、調動思想感情的方法和表達思想感情技巧等[3]。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勤學苦練、嚴謹細致、精益求精,以高水平、高質量的播出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和媒體形象。
第三,提升即興口語表達能力。即興口語表達是廣播電視有聲語言創作中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表達形式,也是播音員主持人所必備的一項基本素質,是衡量一名播音員主持人專業素養能力高低的重要尺度。即興口語表達區別于有稿播音,是播音員主持人在話筒前即興完成的口語活動,它要在一種高度集中、快捷的思維過程中即興而談,邊想邊說,對外部的刺激做出迅速的反應。例如,在訪談節目和直播節目中,會出現一些臨時語境或者無法預料到的突發狀況,這時就需要考驗的主持人的臨場應變和即興口語表達能力,或錦上添花或應急救場。即興口語能力的展現其實都是“有備而來”,是在平日的工作生活中練就的扎實的基本功底,把積累的知識、經驗和素材內化成自身的文化底蘊,用時信手拈來,在傳播現場展現出臨危不懼、出口成章、學識淵博的光芒。在播音主持學上有一個完美的案例,就是董卿的“黃金三分鐘”即興救場,讓人贊嘆欽佩。在一次元旦特別節目中,因為時間估算錯誤,出現了近三分鐘的節目空當,這時導演緊急通知董卿要臨時發揮進行救場,董卿臨危不亂,以淡定從容和進退有度的專業素養完美收場,成為一個完美的案例。
寫作能力、有聲語言表達能力、即興口語能力之間是互相關聯、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言語功力的增強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需要持續不斷積蓄和磨礪。只有具備了扎實的語言功力,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積極做好中國故事講解員[1],真正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的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要求和重任。
(三)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識素養
信息時代的發展高速又迅猛,知識的更新迭代前所未有,作為播音員主持人,要與時代的發展同步,做到與時俱進,銳意進取,不斷涉獵各領域各門類的知識,才能始終領跑在傳播前沿。文化知識的汲取全面廣泛,要博覽群書,在哲學、政治、經濟、法律、思想、歷史、文學、藝術、科技知識等諸方面的書籍都應該多讀一讀,花大力氣加強文化知識修養,打牢知識根底。知識就是力量,豐富的文化知識,可以使人的思想更具深度和智慧,同時也更具明辨是非、分清謬誤的能力。既可以豐富內涵,又可以提升外在氣質;既可以提升對所播讀稿件理的解力和再創作,又可以加強有聲語言的表達力,做到出口成章。豐富的文化知識素養是播音員主持人長期積淀的過程,也是媒體傳播工作的要求,是媒體實現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要求,使廣播電視工作不斷邁上更高的臺階,更好地服務大眾和社會。
(四)要具有創新思維素養
面對高速變化的傳媒界,尋求突破與創新,求新求變,是保持鮮活和動力的源泉。傳統的播音主持工作中,一貫追求的是端莊大方和親切自然,有聲語言做到字正腔圓、自然流暢和聲情并茂即可。但隨著媒體形態的多元化,傳播方式、傳播內容和傳播平臺的轉變,傳統的播音主持工作要具有創新性,敢于突破,以積極應對這種變化,懂得適時突破和華麗轉身。新興媒體的傳播方式更加拉近了傳受之間的距離,傳者的傳播方式更為隨意自然,與受眾的關系也更為親近,這就要求播音員主持人改變傳統節目中正襟危坐刻板的形象,從骨子里去親近受眾,以更加平易近人的姿態和接地氣的方式,貼近受眾,為受眾服務。
要深入鉆研不同傳播平臺的主持技巧,克服單一的表現形式,注重體態語的運用,利用多種表達方式為主持加分。節目中要具有靈動性,要懂得隨機應變,強調和突出個性化與特色化的主持風格,這樣才能讓觀眾有很好的辨識度,才能用獨特的魅力使人們長期關注。例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康輝在《新聞聯播》中,無論是從氣息控制、科學用聲、共鳴把握、吐字歸音,還是從語氣、節奏、狀態等,以其強大的專業素養和獨特的播報風格折服于廣大受眾。他體態莊重自然,身體微微前傾,眉目間笑中帶光,使觀眾在觀看新聞時領略到一股清新活力的氣息,在倍感親切中對其播報的新聞內容深信不疑,進而提高了節目的公信力。
節目與播音員主持人之間是互相成就的關系,好的節目給了播音員主持人一個發展和實現自我的平臺,好的主持人又可以使節目錦上添花。傳統的播音主持業務是基礎,在扎實打牢基本功的同時,要有勇于創新的魄力和能力,在創新中求變求發展,在突破中創造生機與活力。要融于節目、創造節目,與節目渾然一體,賦予節目以靈魂感的魅力。要多深入社會各行各業,了解國情、社情、民情,接觸有溫度的素材,創作出更具“人間煙火氣息”的為廣大受眾所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
(五)要具有一專多能的專業素養
要一專多能,從單一角色向全能復合型人才轉型,不局限于一種節目的播音主持風格,依據節目形式和內容,潛心研究駕馭各類節目的能力[2],在新聞、專題、文藝、訪談、大型晚會和直播,短視頻、網絡、抖音,視頻號、微信、微博等不同類型節目和多傳播平臺中,實現主持風格自如切換,以應對多種媒體形式和節目風格要求。在新媒體時代下,視聽一體化被廣泛應用,很多廣播都以網絡視頻的方式呈現,使廣播出現電視直播化模式,電臺直播間空間的開放性對播音員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廣播有聲語言傳播特點,還要具備電視節目主持人鏡頭前的表現力、親和力和感染力。以行云流水般的語言狀態和親切自然的面部表情以及體態語的交流進行互動,達到與受眾的同頻共情。央視中有很多主持人都是一專多能的典范,如撒貝寧就是一個全能型的主持人,他的主持風格多變、善變,《今日說法》中理性、嚴肅、犀利;在綜藝節目主持中幽默風趣、妙語連珠;在知識競賽類節目主持中博學多聞、滿腹經綸;在春晚的主持中大氣、穩健。撒貝寧深厚的專業素養和多維度的展現,使他成為了自帶光芒的主持人,征服了萬千觀眾;又如,董卿在央視春晚、《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主持中時而端莊大氣,親切自然,時而開朗活潑,清新灑脫,既有清風朗月般的優雅知性,又有口吐蓮花般的才情。大方的談吐、優雅的舉止,無形中提高了節目的可觀賞性,董卿以她獨特的主持風格和個人魅力打動了觀眾,深受喜愛。
(六)要具有掌握新媒體技能的素養
要加強新媒體技能訓練,提升新媒體素養。融媒體時代是網絡信息技術的時代,播音員主持人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積極主動掌握新興的媒介技術,如數字合成技術、非線性編輯技術、互聯網應用技術等。熟練使用微信、微博、短視頻、抖音等各種新媒體工具,掌握這些平臺的運行規律。要基于融媒體環境的需求來從事播音主持工作,使用“接地氣”的話語模式,積極吸納受眾的智慧,及時捕捉熱點、適時發起話題,形成傳受互動的氛圍,拉近傳受之間的距離,讓受眾充分享受互聯網發展成果,為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結語
當今時代,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的時代,伴隨而來的知識的更新迭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呼嘯而至,使人應接不暇。作為媒體人只有不斷加速度奔跑,才能與時代的列車同步而行。作為時代前沿的媒體人,要有沖破重重阻礙、破繭成蝶的勇氣和能力。播音員主持人應珍視自己的職業,要認真嚴肅對待每一次節目的錄制與播出,嚴格要求自己,心系受眾、愛崗敬業、塑造良好的公眾形象,力爭做“德藝雙馨”的新聞工作者。努力深耕細作我們的事業,追逐時代的腳步,用心用情用聲,傳遞時代強音,敢于弄潮并永立潮頭,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
[2] 黃春平.融媒體時代廣播播音員主持人應對策略[J].視聽, 2019(9):125-126.
[3] 張涵.播音主持語音發聲訓練教程[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