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澤
摘要:近幾年,“她綜藝”節目成為了當下最時興和熱門的新型節目模式類型,此類型節目在我國的持續走熱趨勢現象不僅體現了真人秀節目模式探尋下的觀眾心理與視角需求的轉變,而且可以從這種節目模式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嘗試分析未來此類節目模式轉變與創新的可能。“她綜藝”是“她經濟”發展的時代產物;“她綜藝”在制作中定位女性群體設計話題、安排情節、精準進行廣告營銷;但同時,“她綜藝”在體現女性力量的同時,也存在性別刻畫呆板等問題,未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本文將以騰訊視頻出品的素人戀愛觀察真人秀《妻子的浪漫旅行》為例進行模型分析與拆解,對此類模式進行總結概括。
關鍵詞:真人秀;節目模式;模型拆解;情境體驗
“她綜藝”最直觀的特征是主題始終貫穿專屬于女性的生活話題。從“她綜藝”的制作流程來看,節目的主旨、劇本、人設都展現著女性關注的社會話題和內心情感,婚戀、親子、友誼、大齡焦慮等女性話題。以《我們是真正的朋友》為例,節目選取了女性十分關注的“友誼”主題,以實現4位女嘉賓從未結伴旅行的心愿為主線,展現她們對“友誼”的思考。縱觀這檔綜藝節目的內容,無論是節目名稱,還是以“原生”為亮點的嘉賓設定“她綜藝”真人秀此類綜藝將室內演播室與室外的體驗進行了巧妙的結合,重新審視了真人秀誕生之際便強調的“偷窺”心態,在觀看大社會潮流下他人的生活中反觀自身,構成了一種角色身份上的共情,尋找了一種新的表達空間視覺。
一、“她綜藝”觀察類真人秀類型模式分析
(一)“她綜藝”觀察類真人秀節目模式發展現狀
觀察類真人秀其實并不是在近些年才出現的全新模式,而是早在 10 年前, 由日本首創,再根據韓國近幾年的不斷嘗試中全面開花,最終呈現的一種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間時空重疊相互關聯的節目形態,觀察類真人秀緊抓人與人之間的共情心理,而這種情感產生的場所往往是特定的,而將傳統的“觀眾觀察”模式直接剝離,單獨設置了觀察室的觀察環節,以一種介于被觀察者和觀眾之間的角色身份而存在,幫助觀眾總結被觀察者的行為進行有條理分析,來加深對被觀察者態度與情感的認知,促進兩個時空間的相互理解與共情,對于社會中的某類現象進行聚焦與思考。[1]
當下國內的觀察類真人秀熱潮起源于韓國的綜藝節目,如SBS 電視臺的《我們家的熊孩子》系列,Channel A《心動信號》以及 MBC 的《我獨自生活》等,不難看出節目的基本模型框架在于節目嘉賓需要在規定的情境和規則中被記錄下自己的真實生活行動軌跡,將他們的狀態全方面展現在攝像機前,觀察室內人物也是以觀眾的心態觀看嘉賓表現,聊出自己的看法,并對特定的生活行為模式進行總結點評,觀眾站在更高的維度吸收他們的價值輸出,真人秀的節目母體本身和節目在定位策劃階段選擇的某類社會問題議題與觀察空間的多方碰撞,例如,《我家那閨女》節目針對的大齡女青年對待婚姻的看法問題,《我獨自生活》針對的是當下年輕人的獨居現象等,將真人秀進行形態上的創新并著手于當下的社會問題,被賦予了更多的社會價值。
目前,觀察類真人秀在模式形態上變得新穎、混搭,在“演播室觀察+真人秀”的融合基礎上,又有更多的模式或元素融入,組合式的節目形態可以給予觀眾更加豐富的視聽體驗,也是在觀察類真人秀在市場上呈現過飽和狀態下需要研究的模式新創意、新出路。由于國內市場部分出品發行對于此類節目模式成功經驗的依賴和大量借鑒,觀察類真人秀的同質化趨勢越發明顯,良莠不齊的生存環境更是迫切需要此類節目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尋找新模式的可能性。[2]
(二)“她綜藝”中觀察類真人秀的類型劃分
根據北京電視臺研究發展部孫巖的研究總結,將觀察類真人秀的分類方式以觀察室內嘉賓與被觀察者之間的關系作為劃分標準。第一種是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間為親密的人物關系,如父母觀察孩子、丈夫觀察妻子,即便在如此親密關系下,由于身份的不同,人與人之間還是沒有完全能夠互相理解,這樣的觀察可以讓親密關系的雙方更加理解彼此;第二種是觀察者與被觀察者間沒有人物關系,將明星和素人之間進行了聯系,解決了一部分的素人綜藝流量缺失的問題,如起源于韓國的綜藝《心動的信號》,明星觀察素人戀愛從萌芽到最終選擇并進行推理;第三種是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為同一人,將主客觀的視角同時放置于熒幕中,被觀察者可以就自己的行為進行解釋,讓觀眾能夠更好地理解被觀察的內容,同時對自己的一些言行進行反思。目前韓國對于此類模式研究較深,而國內對于此類型還未有所涉獵。
二、《妻子的浪漫旅行》節目模型拆解:以《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第 1、2 期為例
《妻子的浪漫旅行》節目相較于觀察類真人秀門類下的其他產品而言,在節目模式形態上較有特色,產生了 1+1>2 的效果,不僅在被觀察的部分設置為戶外情境的記錄視角,在室內觀察團的人員設置上也有諸多考量,不僅有被觀察者的丈夫們作為核心人物,有觀察、談話的部分,還邀請具有多年婚姻經驗的情感節目主持人進行理性和專業的心理分析,觀眾在雙重視角下觀察多個明星家庭和嘉賓,圍繞共同的社會議題主題進行多個角度層次的解剖,給予了觀眾良好的收視體驗。
(一)節目流程
節目的主要懸念和目的:丈夫在演播室內觀察妻子們離開家在戶外的十幾天共同相處旅行經歷和狀態,發現自己的親密愛人的另一面。并通過觀察不同婚齡的夫妻不同的婚姻狀態,緩解現代人的婚姻焦慮,讓已婚受眾可以從節目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第一,四名丈夫為妻子們提前設定好不同的旅游行程項目;第二,錄制好妻子們旅行的畫面片段并進行剪輯包裝,提前設置好可以斷開討論的節點;第三,在演播室內為觀察團播放錄制好的被觀察片段,在主持人的引導下對每個片段進行討論。2-3形成完整的串聯環節,交替進行,沒有嚴格的時間和流程規定;第四,安排妻子與丈夫隔空的互動環節,如丈夫給妻子送的禮物和信件(第 1 期),場內場外都進行“嗑瓜子大賽”(第 2期)等,讓兩個時空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第五,妻子們的幕后采訪剪輯穿插其中。
(二)時間比例安排
由于節目模式的特殊性,節目分為演播室與戶外紀實兩個部分,兩個時空互相穿插,時間大致分配均勻,偶爾有所側重,但整體差別不大,沒有像其他節目類型一般環節模式與時間比例控制非常精確。
(三)節目特色
《妻子的浪漫旅行》主要聚焦的是明星間的夫妻關系,從丈夫與妻子間的相處模式,到丈夫發現妻子的另一面,都對于普通人的婚姻生活有一定的參考借鑒意義。而在不預設、不引導、不干擾、不設定的模式想呈現明星夫妻的真實情感狀態,不經意間的真摯流露才最容易打動人。
節目在前期先將幾對夫妻間的相處模式定調,如包貝爾和包文婧間習慣性地相互夸贊,袁詠儀和張智霖間輕松幽默還愛拌嘴,汪峰和章子怡相互欣賞甚至在專業上互補,買超和張嘉倪則是寵愛撒嬌式的甜膩感情,正是由于相處模式的不同,對于觀眾則有更多的借鑒意義。而觀察與被觀察者間關系較為親密,觀察方在第一次看到他們熟悉的愛人不為他們所知的另一面,非常容易產生不經意的情感迸發點,從而產生良好的節目效果,演播室與室外紀實部分聯系緊密, 沒有剝離感[3],觀察室作為非常重要的元素,而并非一些沒有掌握好精髓的觀察類真人秀一般,演播室的存在顯得較為尷尬和多余。對于此類節目的轉型創新也有很好的模式借鑒意義。
三、結語
在“她綜藝”的節目模式進行分析總結的過程中,不難看出國內市場中的此類型節目在收視火爆的表象下漸成疲態,單純聚焦于情感推理、家庭關系議題的節目扎堆,在模式上仍采用“生活真人秀+演播室觀察、討論”的模式,同質化極為嚴重,單純消費明星家庭私生活已經逐漸滿足不了觀眾,急于尋找新的突破口。
“她綜藝”目在我國發展的時間還不長,但其以聚焦社會生活中真實的關系問題而受到極大的關注,不僅滿足了受眾的窺探欲,更引發了大眾的共鳴。與此同時,國內的觀察類真人秀也暴露出原創力不足的問題,節目同質化也令大眾產生審美疲勞,因此引進國外節目版權進行本土化創新依然是觀察類真人秀節目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此過程中,我們要從內容、主體、場景以及文化等多方面對國外觀察類真人秀節目模式進行本土化改編,從而推動節目的本土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梁波.“全知”、對話與社會面向:觀察類真人秀的精品化之道[J].視聽界,2019(2):27-30.
[2] 佘文斌.重建文化連接:境外電視節目模式的改編[J].中國編輯,2016(6):70-72.
[3] 王韻,張夢凡.互聯網時代觀察類真人秀節目的類型化拓展[J].中國電視,2019(7):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