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基于“大概念”的單元整體教學,有利于學生構建完整的認知結構,形成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提煉出單元核心知識和價值觀,推動核心素養和育人目標在課堂教學中落地。
【關鍵詞】大概念;單元整體教學;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的頒布與實施,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邁入了一個新階段,其強調了“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新課標頒布是時代的必然趨勢,其中所提出的基于學科大概念為核心的思想成為新課標的焦點,寥寥數語涵蓋了新時代教與學的新標準,即由聚焦語言知識點轉向關注語言所承載主題意義,由碎片化學習轉向整合關聯的結構化學習,由教本位轉向學本位,由零散學走向關聯學,由低階思維向高級思維轉變,從脫離生活向真實情境轉變,這是時代對人才能力的要求,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抓手,是促進英語教學方式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落腳點,是確保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目標落地課堂的新路徑。
一、基于“大概念”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
美國著名的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說過,最不好的一種教學是把每節課當作一個獨立的整體,不要求學生尋找這堂課與其他課或別的學科之間有什么聯系。傳統的以課時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忽略了學科內知識的關聯和融會貫通,不利于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知識建構的融合發展,不利于學生將知識轉化成能力、能力轉化成素養的目標實現,其所呈現的教與學弊端總結如下:
1.教學內容缺乏統領,知識碎片化。教師聚焦的是壘磚式“知識點”教學,過度關注詞匯語法或聚焦技能技巧,沒有大整體觀及關聯意識,學生易迷失在雜亂的知識點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無法構建知識體系,學得痛苦低效,興趣日漸泯然。
2.學生學習以記憶理解為主,思維低階化。教師不能以居高臨下的站位整合知識,使學生的學習停留在理解記憶、機械刷題的低階思維階段,不能在新的情境中遷移創新并解決問題,不會用批判思維看待問題,這樣無法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3.教學方式以灌輸為主,學習層次淺表化。教師以教代學,認為教得多就學得好,忽略了知識背后的思想和方法、情感與體驗、價值與態度,未能把握住語篇所承載的大概念。由于學生無法形成概念性的思維和方法,只會在本單元或本學科里運用所學知識,一旦跨單元、跨學科,或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就不能遷移運用,甚至離開學校后就把知識遺忘了。
基于“大概念”的“大單元整體教學”,是將單元內容整合,確定大概念,以大概念為統領,將單元內外的知識關聯起來,構建完整知識體系,并依據學情確定大單元目標,創設真實情境,設計大任務,開展大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塑造影響其一生的價值觀的教學。它基于核心素養,遵循課標要求,把握教材內涵,是核心素養落地課堂的有效抓手,體現出的優勢如下:
(1)整體性。整體設計目標框架、任務框架,使知識由零散走向關聯,使學習由淺表走向深入,使能力培養由脫離生活走向真實情境,實現深度學習。
(2)遞進性。大單元內的任務目標都是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形成梯度,符合學生認知發展。
(3)生成性。大單元基于大概念、聚焦大主題、設置大任務、驅動大項目學習,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產生解決問題的新方案,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基于“大概念”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實施路徑
1.研讀單元內容,提煉大、小概念。每個單元都是由多個不同模態的語篇組成,從微觀上,教師應先分析每個語篇的主題意義(theme)、內容邏輯(content)、文體特征(feature)以及語篇呈現的結構化語言知識(language knowledge),如詞匯、語法、語篇和語用知識等,然后理清單元各語篇之間的隱性關聯。從中觀上,教師挖掘語篇所傳遞的深層文化內涵、思維方法、價值取向及有價值的學習內容等。從宏觀上,教師應從學生認知的發展、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三個維度自下而上地提煉出單元大、小概念。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新教材必修一Unit 1 Travelling Around單元為例,Travelling Aro-und單元的主題語境是人與自我,內含多模態語篇:聽力、圖片、視頻、電子郵件、《百科全書》節選、旅游手冊、明信片、網絡帖子等,本單元以旅游為話題展開,從談論旅游的目的地、方式、原因和為旅游所做的必要準備開始引入主題。通過閱讀一小段《百科全書》節選文本和《秘魯旅游手冊》的節選,了解秘魯的基本概況、獲取國外旅游的相關經驗。通過閱讀Richard給朋友小李發的一個關于國慶節假期他和家人去中國熱門旅游城市西安旅行的電子郵件,了解外國人在中國旅游的感受和情況。讓學生給外國朋友寫一個旅游計劃,使得寫作在本單元的主題語境下真實地展開,同時巧妙地將本單元的語法教學重點“現在進行時表將來”融入主題語境中進行教學。
從以上教學過程中提煉出的大概念為:秉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的生活態度,通過旅游學會多途徑獲取相關信息,對信息進行梳理整合、分析判斷,做出統籌規劃。小概念為構建對旅游的認知、態度、行為和意義;運用多元思維比較中外旅游景點的異同;談論自己的旅游感受,以辯證的態度看待旅游業發展,形成旅游觀點;通過預訂機票、賓館和餐廳,在計劃安排、個人偏好、支付方式以及交流其他信息等真實情境中,學會并運用詞匯和語法進行口語表達。
2.依據大、小概念設置單元學習目標,安排課時。教師還要構建單元學習目標總體框架,體現語言學習有情境、情境設置有邏輯、活動設計有梯度、思考合作有體驗、解決問題會遷移,形成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且相對完整的學習探索歷程。同時,要對單元素材補充一些鮮活語篇,更有利于支撐大概念的核心統領,更加貼近時代和現實生活。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新教材必修一Unit 1 Travelling Around單元為例,闡釋如何依據大、小概念構建單元目標以及安排課時:
目標一:做好旅行前準備工作。
(1)分析旅行的意義,做好行前準備事項。
①Opening page;根據主題圖片和引言說出自己對旅行的意義的理解。
②Listening and Speaking:Get ready to travel (聽說課:第1課時)。
通過聽說兩段對話,用思維導圖梳理出旅行前的準備事項,同時學會根據旅行目的地和方式的不同靈活統籌,做出周到細致的旅行計劃。
(2)學會如何預定機票、酒店、餐館座位(電話預定)。
①Listening and talking:Make reser-vations(聽說課:第1課時)。
②補充材料:網站預定或手機APP預定How to make reservations online?(課外閱讀,不占完整課時)
(3)掌握關于旅行的語言表達。
①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語法課:第2課時)。
在旅行話題中,人們會談到旅行計劃和打算,學生應掌握談論旅行計劃的常用語言表達,學會用進行時態表示將來的計劃和安排。通過發現—歸納—練習—運用的思路,掌握用現在進行時表示將來的語言結構。
(4)如何通過更多渠道了解旅游目的地的信息?
①Reading and Thinking Explore Peru and Travel Peru(讀思課:第3課時),通過閱讀景點介紹、旅游手冊或指南了解旅行目的地,學會從不同渠道搜尋信息,根據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路線,做好旅行準備。
②引導學生分析出“encyclopedia”這種文體和“travel brochure”《旅游宣傳手冊》的“discourse structure”“language features”“genre”,了解秘魯的旅游資源、文化特色,形成個人見解。
(5)如何利用旅游攻略更有效地安排旅行計劃?
①補充介紹旅游攻略APP。
②介紹一篇網絡英文旅游攻略“Wonderful trip to Thailand”(課外閱讀,不占完整課時)。
目標二:學會寫信告訴朋友旅行計劃。
(1)Reading and Writing:Write to a friend about a travel plan(讀寫課:第4課時)。通過郵件的方式介紹旅行目的、重點景區、旅行安排(出發時間和出行交通工具)。
(2)語言概念:梳理出文本結構和語言特色。
(3)寫出自己的旅行計劃。
目標三:學會設計旅行手冊。
(1)Project 1:Design a travel brochure (課外項目作業,課上小組展示:第5課時)。了解自己家鄉的景點并設計手冊為家鄉宣傳。
(2)小組合作活動:設計幾條精品路線(如綠色生態采摘游覽,紅色革命圣地旅游,藍色海洋娛樂游等)。
目標四:倡導旅游的文明行為。
(1)Design a travel brochure (課外項目作業,課上小組展示:第5課時)。
(2)倡導文明出行,低碳環保,保護文化遺址和景區設施環境。
目標五:樹立旅游安全意識。
補充語篇:“How to travel after the covid-19 pandemic?”(課外閱讀,不占完整課時)
(3)提升安全旅行意識:了解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旅行須知,如何購買交通和意外保險,如何防盜、防騙、防身等。
目標六:探討旅游業發展的利與弊。
(1)Video Time(課上分組辯論,形成文章,分享呈現:第6課時)。
(2)用批判性視角,深入思考旅游業在促進經濟發展、區域交流的同時,帶給城市交通的壓力、疫情防控的壓力、環境的破壞等。
3.有梯度地設計活動,多維度地評價活動。內容關聯圖和目標框架圖確立之后,要以活動作為支撐,活動的設計與評價是單元整體教學的關鍵,在“大概念”的統領下,分解到各個活動中的“小概念”幫助學生理解活動的內涵。依據《課標》指出,英語學習活動觀是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我們設計三個梯度的活動,即從學習理解到應用實踐,再到遷移創新的主題意義探究活動。
在學習理解類活動中,我們通過主題頁的圖片感知探究旅游的意義,通過聽說課,輸入旅游的行前準備工作事項,以及談論計劃安排,預定酒店、機票等相關的語言學習和鋪墊,通過語法課的學習理解進行時態表示將來的用法,通過讀思課以及對節選《百科全書》《旅游手冊》的學習學會國外旅游的相關經驗和問題特點,通過讀寫課學習用郵件告知朋友自己的旅行計劃,這是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
接著進入應用實踐類活動。教師圍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如何告知朋友自己的旅行計劃,如何為自己的家鄉設計旅行手冊。通過任務驅動,學生小組合作,依托前期在學習理解中所獲取的知識體系,交流討論、分析問題、提出方案、生成結果。這是知識的內化與運用的過程。
在遷移創新類活動中,教師更換了新的情境:如何利用海報宣傳旅游的文明行為,推廣低碳環保旅游;如何在旅行中注意安全,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今天如何安全出行;如何看待旅游業的發展等,啟發學生聯系已有知識和個人經驗,開展批判與評價、推理與論證的活動。這是在新的情境中運用語言解決問題,實現知識的遷移創新。
最后是活動的評價,評價是教學評一體化的終端,可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評價形式可采用教師評價、自評和同伴互評,評價維度為新知識建構、語言運用、思維發展、觀念形成過程中的外顯行為。下面列舉幾條有代表性的評價要點:
(1)學生能結合自身經歷探究出旅行的深刻意義。
(2)學生能利用思維導圖呈現旅行前的準備工作和旅行計劃,并對其有周密的安排。
(3)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中設計出宣傳旅游手冊,點子新,構圖有創意。
(4)學生能在辯論中探討旅游業的利弊,有批判思維,視角新穎。
基于“大概念”的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由知識點為中心的碎片化教學轉變為概念統領的結構化、整合化的課程教學。以解決問題為核心,聚焦單元主題,挖掘育人價值,推動教學評一體化協調發展,促進學生在情境中構建知識體系,形成思維方法,遷移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將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有機融合,使核心素養在課堂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王薔,周密,蔡銘珂.基于大觀念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2021(1).
[2]宗德柱.大概念教學的意義、困境與實現路徑[J].當代教育科學,2019(5).
[3]張翰.“大概念”:一個不容忽視的課程新理念[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6).
[4]程菊.重構學習單元,促進核心素養落地[J].基礎教育課程, 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