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紅
【摘要】學齡前兒童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及能力對其后期的學習與發展意義深遠。本文以早期親子閱讀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與重視為出發點,從親子閱讀的現狀,提高親子閱讀的質量等方面探討學齡前親子閱讀的重要性以及高質量陪伴孩子閱讀的方式方法,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啟發作用。
【關鍵詞】學齡前兒童;親子閱讀;現狀;閱讀興趣;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2)06—0050—04
學齡前兒童是指3-6歲尚未達到入學年齡的兒童[1]。學齡前這3年,是兒童成長的黃金期,身體生長變化迅猛增長,認知全面發展,許多基本能力在這個階段逐漸形成,更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而親子閱讀是孩子、家長以繪本、圖書為載體,共讀一本書,整個閱讀過程身心放松、愉悅,能帶給孩子一種快樂體驗。在循序漸進的閱讀中,會讓孩子愛上閱讀并且喜歡讀書。但是,因觀念上的誤區及行動上的不足等因素,存在親子閱讀效果不佳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等問題,下面作一詳細的探討。
(一)閱讀時間難以保證
有些家長因工作繁忙或是應酬較多等,難以保證有一定的閱讀時間。有些家長一般是在自己有時間有精力的情況下才能與孩子共讀,存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每天保證不了足夠的親子閱讀時間。這種情況對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習慣的養成有諸多不利。家長這種不能持之以恒的閱讀態度,使得孩子也難以堅持做好一件事情。
(二)家長對孩子閱讀能力的發展認識不夠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提出,三至六歲幼兒在聽故事、看圖書中,逐漸具備初步的閱讀能力,在閱讀的基礎上加深理解能力,會在聽故事時有更多的“為什么”[2]。有時候,家長在與孩子共讀中,如果孩子多問幾個為什么或多一些閱讀之外的發散思維,家長會失去耐心,還有可能會批評孩子沒有專心聽講,家長更愿意讓孩子被動地聽,或者在孩子興趣盎然時催促孩子睡覺或做其他事情,無法調動孩子的閱讀興趣。這是家長在親子共讀中對孩子的接受方式及特點缺乏科學準確的判斷能力,其實孩子的發問及發散思維也是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好多“為什么”也是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感受文學作品中的美,不應該忽略它。
(三)家長在選擇閱讀內容方面沒有考慮兒童年齡特點,缺乏科學的取舍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選擇繪本時,缺乏系統性或未考慮孩子的需求,只是憑自己已有的經驗或喜好給孩子選擇,不能根據孩子的發展水平及興趣愿望選擇,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與主觀性。孩子被動地聽,無法調動自發閱讀的興趣。
(四)教師與家長教育觀念缺乏一致性,欠缺家園教育的合力
幼兒園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專業人員,具備科學的幼兒教育理念,并且了解學齡前兒童的發展需要,更懂得學齡前兒童閱讀的興趣與需要。但是,在與家長溝通交流中,更多側重于幼兒在園的行為習慣表現等,很少交流有關閱讀的內容;對于家庭親子閱讀也是知之甚少,對家長欠缺有關親子閱讀的互動與指導。
家長也很少了解孩子在園的閱讀情況,也不關注孩子在園的閱讀方式及取得的效果。家園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很難形成學齡前兒童閱讀方面的教育合力。兒童閱讀習慣及閱讀能力的連貫性銜接不足,達不到家園教育發揮合力的作用。
家長如何在工作、生活的間隙中高質量地陪伴孩子閱讀?在親子閱讀中,如何分享故事中的感動與快樂?在閱讀探討中,如何讓孩子獲得更好的語言發展及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些對于促進親子共同成長十分重要。筆者結合工作、生活中的學習、實踐所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在家里設置一個讀書角,擺放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圖書
首先,在家中光線好的地方可以設置一個孩子可以信手拈來、輕松拿取的書架,再鋪上地墊、靠墊或小沙發,營造舒適溫馨的氛圍。其次,在親子閱讀或孩子自己翻書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安靜的環境,最好避免嘈雜的聲音干擾。再次,在讀書角圖書的投放上,最初階段可為孩子挑選印刷精美、內容有趣、故事內容發展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書。比如3-4歲的閱讀繪本,不需要文字太多、頁數太多,可以準備一些立體書或不易撕破的書,比如《我不知道我是誰》《你很特別》《我也可以飛》等;4-5歲的則需要圖書內容豐富有趣,故事情節能調動想象和思維特點的繪本,如《野獸國》《菲菲生氣了》《討厭黑暗的席奶奶》;對6歲左右的可以提供童謠、故事和詩歌等不同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其自主選擇和閱讀,如可以選擇《愛心樹》《花婆婆》《紅豆與菲比》等。
(二)在親子閱讀中,家長最好能有固定的時間與孩子一起閱讀
閱讀興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而固定閱讀時間對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有很大幫助[3]。學齡前兒童已經具備了很好的秩序感,什么時間吃飯、睡覺都是非常有序的。同理,在最初建立親子閱讀習慣時,要在固定的時間內,不斷重復,孩子也就會在此段時間內慢慢養成時間觀念,比如午睡后晚睡前,他會早早地準備好與父母一同度過美妙的閱讀時光,會提醒父母該講故事了。需要注意的是,閱讀持續時間不需要太強求,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當時的興趣或者狀態調整。閱讀時間短一些也無妨,有時候孩子充滿興趣地閱讀10分鐘,也會給他們留下溫馨難忘的記憶。
(三)在親子閱讀中,家長需要考慮閱讀內容與孩子發展需求的關系
每個孩子的發展水平有差異,因而家長要考慮孩子的發展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圖書[4]。家長可以首選獲得國際、國內大獎且評價好的繪本和圖書,并且書目數量也不能太少,可以不定時地更換。3歲之前的孩子專注時間非常有限,注意力容易轉移,對什么事物都充滿好奇但更需要在家長的陪伴下進行,他們對故事情節沒有太多要求,因而家長可以抱著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感受象聲詞、疊詞帶來的不同。對于3-4歲的學齡前兒童來說,家長選擇繪本時以幼兒生活接觸題材、認識自我為主,比如《螞蟻和西瓜》《洗澡啦》;4-5歲的孩子想象豐富,在原有的生活基礎上可以聯想比較陌生的事物,家長不妨為其找一些不同文化背景的繪本題材,讓其在聽故事中獲得一定的間接經驗,學著解決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比如《彩虹色的花》《小貓皮皮》《農夫去旅行》《月光男孩》等;6歲左右的孩子理解記憶能力有了明顯提高,渴望同伴間的交往,需要獲得尊重與認同,在閱讀中也更多元化,注重精神陪伴,因而家長可以選擇《比得兔的世界》《幸福的大桌子》《花婆婆》《長大做個好爺爺》等。孩子們在親子共讀中能夠體會到成長的意義和價值,也懂得了在生活中需要愛和付出,追求真善美。
(四)在親子閱讀中,家長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家長的言行舉止在很多情況下會成為孩子的參照物。涓涓細流匯聚浩瀚,滴滴微水蘊成大海。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身教的魅力不可低估。做父母的如果熱愛閱讀,孩子也一定會喜歡上閱讀。
1.在開始閱讀前,家長一定要提前準備。家長需要先了解故事情節,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與孩子一起探討、思考,初步培養孩子的觀察、分析及理解能力,并且在交流中拉近親子距離,在互動中促進心靈的溝通。
2.在親子閱讀中,家長需要有感情地朗讀。孩子具有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因而更多關注的是畫面。在幼兒繪本中,有不同的動物角色,家長一定要扮演不同角色的說話方式,表情夸張,語速盡量慢一些,在抑揚頓挫中引起孩子的關注,這樣孩子會根據情節內容全身心關注閱讀。
3.家長要用多樣化形式延伸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在閱讀中,孩子有困惑的地方,家長可以通過與孩子一起查資料、做圖書卡,或改寫故事內容等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也可以輪流閱讀,在孩子興趣濃厚的情況下,鼓勵孩子大膽推測內容情節、引導想象故事情節或改編故事情節,在講述中升華閱讀興趣;也可以讓孩子學著用故事表演、繪畫等方式表達對圖書和故事的理解。
(五)對于學齡前兒童,在親子閱讀時避免注重認字、書寫
有些家長在親子閱讀中,會給孩子準備認字書,將親子閱讀理解為認字,這樣做會適得其反。家長過早地讓孩子接觸認字,把語言的魅力定位到認字、書寫的功能,孩子會覺得閱讀是一件枯燥、無趣的事,無法調動閱讀興趣。學齡前兒童還不具備邏輯思維的能力,孩子過早地被動認字,時間長了無形中會挫敗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并失去閱讀興趣。家長要明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親子閱讀最重要的是在溫馨親切的環境中,讓孩子迷戀并喜歡上閱讀。
(六)教師需要更新家園共育的觀念,增強親子閱讀的指導意識
1.教師要樹立為家長服務的意識。在親子閱讀中,達到高效的親子閱讀對家長的能力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因家長的文化水平、工作性質存在很大的差異,導致親子閱讀有一定的局限性與約束性。教師可以指導家長了解兒童閱讀的興趣與需求,制訂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推薦不同年齡段的閱讀書籍,做一些切實可行的閱讀建議;還應該把園里的閱讀計劃及方案及時反饋給家長,并且積極主動地向家長介紹兒童早期閱讀的重要性,家園配合,互通有無,切實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養兒童的閱讀習慣及能力。
2.教師增強與家長溝通的意識。教師可以主動與家長交流,或者通過家訪、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溝通,了解兒童在家的閱讀情況。在充分有效的溝通中,教師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兒童的閱讀興趣及閱讀習慣,以及親子閱讀的頻次及氛圍。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親子閱讀進行有效指導。
(1)幼兒園積極開展親子閱讀交流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其中。推薦幼兒感興趣、有教育意義的書籍,或者舉辦故事表演活動,加深孩子對所讀書籍的理解,讓幼兒在反復閱讀中加深印象。這樣的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興趣,達到閱讀的效果,并且在親子表演中更好地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增進親子之間的默契程度,進一步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2)幼兒園搭建平臺,組織圖書漂流活動,豐富圖書資源。幼兒園搭建圖書漂流活動,在書籍借閱共享中可以為家長節省一些教育支出。教師可以建議幼兒從家里挑選3本左右自己最喜歡的圖書,拿到班級作為圖書漂流活動資源。教師設計好圖書漂流海報、規則要求等,讓幼兒在離園時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帶一本書回家,以親子共讀方式完成閱讀。漂流活動結束后,要有總結,評選“讀書之星”“講一講我最喜歡的書”“好書共讀”等,提高親子閱讀的興趣及質量。
(3)幼兒園定期開展幼兒故事比賽活動。在比賽中,獎勵優勝者,鼓勵全體幼兒、家長積極參與,營造濃厚的講故事氛圍。并且引導家長在家中也可以開展此類活動,積極給家長進行相關指導,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興趣。
3.引導家長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形成家庭、幼兒園、社區教育合力。兒童所在的社區周邊,有充足的活動空間及圖書資料。幼兒園與家長可以走進社區,與社區負責人積極聯系,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或者在社區成員的協助下成立社區親子閱讀室、書刊借閱室、書籍漂流共享等,形成全方位開放的教育環境,促進親子閱讀的多樣化與社會化,讓更多的家庭及兒童受益。
綜上所述,家長在親子閱讀中一定要以孩子的發展需要為前提,為支持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喜歡閱讀積極創造條件,教師也需要以專業的視角與領域,積極為家長服務,指引家長從不同角度陪伴學齡前兒童高質量閱讀。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許凡英.親子閱讀家園互動模式的建構[J].新課程教學,2021(03).
[3]李敏興.讓與時俱進的親子閱讀溢滿書香:談網絡時代的親子閱讀[J].教育現代化,2018(45).
[4]董記美.幼兒園開展親子閱讀活動的實踐與探索[J].幼兒教育,2021(28).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