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
摘 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往往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參與的機會,從而真正改變教師進行理論知識講解,學生被動進行聽講的一個狀態。也就是說,在展開實際教學時往往需要教師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并且能夠充分地發揮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促使學生提高學習能力以及數學核心素養。本文從重視教與學過程、激發學習興趣以及倡導做中學這三個方面入手,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性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突出主體性;實施方法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自身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其實也就是在教師的引領之下認識以及實踐的主體。所謂的主體性其實就是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所體現出的獨立思想及行為。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以生為主的教育理念逐漸倡導,著眼于當前學生生存以及發展的需求情況進行分析,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成為一名具有獨立并且自主個性的學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與此同時,更是當前教師教學開展的重點內容。
一、注重教與學的過程,突出學生主體性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切記不能直接將最終的結果告訴學生,并要求學生進行反復的練習以及記憶,但其實這一教學方法是錯誤的,通過運用這樣的方式,不僅會扼殺學生在各個方面的發展能力,還會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的發展。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時能夠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將課堂教學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并且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嘗試以及操作等等一些探究活動之中,這樣將有助于學生真正的發現數學這一學科所具備的魅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圓的認識”這一課時的相關內容時,便可以鼓勵學生親自動手來完成以下內容的操作,例如折圓紙片等等,并且能夠要求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行仔細的觀察以及討論,并且能夠將討論的結果進行歸納與總結,這樣一來將有助于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輕而易舉地便掌握本課時的重點內容,也就是圓的直徑等于圓的半徑的二倍。通過運用這樣的方式進行知識的講解,不僅有助于學生發現學知識的靜態存在,教師還應該善于運用動態的觀點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考察,從而幫助學生真正的掌握這一概念所形成的具體過程。當然在此過程中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也會更加的牢固,學生也能夠靈活地運用這一知識來展開問題的解決,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二、以學生作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往往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理,當然這也正是學生求知欲較高的表現之一,所以說,教師在實際教學時便可以以此來作為切入點,從而真正的激發學生知識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去提出問題,以此來實現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目的。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圍繞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基礎以及理解能力等等來為學生提出創新性的問題,在此過程中將有助于學生感受到自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例如,教師在講解“三位數退位減法練習”這一課時的相關內容時,便可以依據教材中的相關知識以及這一階段學生所具備的性格特征,來運用游戲教學的形式來完成知識的傳授。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教師為學生呈現一些三位數退位減法的圖牌,并且能夠將這些圖牌分發給每一個小組的學生,之后再設置一些標有不同價格的物品,例如電磁爐以及自行車等等,并且鼓勵學生來完成相關結果的計算。在此過程中,只有找準與自己手中圖牌相減結果相應的物品才能夠成為最終的朋友。最后需要有班級中的其他學生來作為裁判,從而評選出最終的優勝者,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用游戲教學的方式,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求勝的欲望,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幫助學生樹立良好自信心的同時,還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三、倡導學生在做中學,體現學生主體性
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倡導學生在做中學,也就是說能夠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來完成數學知識的理解以及感悟。這主要是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發展的過程其實就是探究的過程,所以說,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極力的去追求課堂的自然真實,并且能夠敢于去暴露課堂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的情況,以此來挑戰學生的智慧,真正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能被2、5整除數的特性”這一課時的相關內容時,在完成基礎知識的講解之后,便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為自己編學號的游戲,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以下問題,例如:有哪位學生的學號能夠被二整除?又有哪些學生的學號能夠被五整除?請符合這些條件的學生站起來。在提出這一問題之后,學生需要及時運用自己所學習到的內容來展開相應的思考以及探究,并快速做出正確的判斷。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自己學號上面另加一位數字,然后再去判斷最終的這一數字是否能夠被二或者五進行整除。通過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當然學生也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其中,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果。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這一學科的學習其實就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通過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從而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觀察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德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性的思考[J].家長,2021(02):68-69.
[2]李艷紅.關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主體性的思考[J].求知導刊,2019(4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