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婷
摘要:目的:對強直性脊柱炎的漸進性關節功能鍛煉對策、效果進行觀察。方法:本次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均來自我院,樣本量60例,研究時間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常規組予以30例常規康復訓練,研究組予以30例漸進性關節功能鍛煉。觀察簡明-麥-吉疼痛問卷SF-MPQ評分、活動指數BASDAI評分。結果:鍛煉后,研究組的簡明-麥-吉疼痛問卷SF-MPQ評分(7.68±1.11)分,活動指數BASDAI評分(3.07±0.14)分,同常規組的(10.41±4.19)分、(4.25±0.55)分比較更高(P<0.05)。結論: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而言,予以漸進性關節功能鍛煉后,可更有效控制疼痛狀態,改善關節功能。
關鍵詞:漸進性關節功能鍛煉;強直性脊柱炎;疼痛狀態;關節功能
【中圖分類號】 R593.23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8--01
前言
強直性脊柱炎是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1],對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而言,需要積極入院治療。配合良好的功能訓練,可減輕患者痛苦,促使關節功能改善[2]。因此,本文對60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開展研究,對強直性脊柱炎的漸進性關節功能鍛煉對策、效果進行觀察。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本次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均來自我院,樣本量60例,研究時間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常規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23歲~63歲,平均(45.17±4.24)歲。研究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23歲~62歲,平均(45.22±4.19)歲。
1.2方法
常規組按常規診療規范做好治療、康復訓練。研究組做好漸進性關節功能鍛煉。(1)評估患者病情。根據病情活動性判定標準,對患者的活動受限程度、關節損害情況進行評估。(2)開展漸進性關節功能鍛煉。針對處于明顯活動期的患者,實施休息、保持關節功能位;針對中度活動期的患者,開展地板訓練、呼吸訓練;針對疾病不活動期的患者,開展椅子訓練以及姿態訓練;針對穩定期的患者,除此以外,實施有氧運動和針對性運動訓練。
1.3觀察指標
(1)對簡明-麥-吉疼痛問卷SF-MPQ評分分析。SF-MPQ最高分42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強烈。
(2)觀察活動指數BASDAI評分。最高分10分,分值越高,病情越嚴重。
1.4統計學分析
用SPSS 22.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若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觀察SF-MPQ評分
鍛煉后,研究組的SF-MPQ評分(7.68±1.11)分,同常規組的的(10.41±4.19)分比較更低(P<0.05)。見表1。
2.2觀察BASDAI評分
鍛煉后,研究組的BASDAI評分(3.07±0.14)分,同常規組(4.25±0.55)分比較更低(P<0.05)。見表2。
3.討論
臨床研究表明[3],強直性脊柱炎若不積極治療,會使脊柱關節的活動度消失,讓脊柱彎曲變形,危害患者身心健康。本病常采用藥物進行治療,同時配合良好的功能訓練,可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常規的鍛煉模式下,患者需要仍受自身疾病的疼痛配合訓練,起效緩慢,易影響配合治療的依從性。漸進性關節功能鍛煉通過評估患者的具體病情,開展有針對性的漸進性地訓練,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的耐受程度,而且減少對身體的二次損傷[4],提高疾病治療效果。研究結果表明,開展漸進性關節功能鍛煉后,患者的SF-MPQ評分、BASDAI評分,同常規康復訓練比較更低(p<0.05),證明,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而言,予以漸進性關節功能鍛煉后,可獲得更佳效果。
綜上所述,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而言,予以漸進性關節功能鍛煉后,可更有效控制疼痛狀態,改善關節功能。
參考文獻:
成菊蘭,錢晨靜,杜靜,等. 漸進性關節功能鍛煉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影響[J]. 護理與康復,2021,20(8):73-76.
[2]宋子弦,朱慶云,朱亞麗.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鍛煉現況調查與影響因素分析[J]. 風濕病與關節炎,2021,10(12):20-24.
[3] 徐蕾,于文廣.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社區醫師健康教育和關節功能鍛煉干預觀察[J]. 風濕病與關節炎,2017,6(1):61-63,74.
[4] 齊月利,何海碩,任露燕,等. 針灸、功能鍛煉聯合藥物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療效觀察[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21,32(18):2866-2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