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怡
摘要:音樂傳播是音樂產業發展的基礎,為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音樂作品影響力,需要高度重視構建完善的音樂傳播體系。研究發現,音樂共包括兩種傳播方式,一種是自然傳播,另一種是技術傳播。自然傳播即通過人們自唱自奏等方式傳播音樂;技術傳播即是基于信息技術、計算機等多種技巧進行的音樂傳播活動。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成為音樂傳播的重要工具,逐漸使音樂傳播形態產生了新的變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聯網背景下音樂傳播的特性,研究了互聯網背景下音樂傳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音樂傳播策略。
關鍵詞:音樂傳播 ?互聯網背景 ?新形態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6-0030-03
隨著社會發展,互聯網出現在了公眾視野,并被公眾越來越多的使用。當前,互聯網被應用在音樂傳播中,這不僅豐富了音樂傳播內容,而且加快了音樂傳播速度。可見,互聯網對于提高音樂傳播水平具有積極意義。然而,在利用互聯網進行音樂傳播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出現了音樂抄襲亂象、粗制濫造音樂不絕于耳等。為創設良好的音樂傳播環境,促進音樂發展,有必要審視互聯網背景下音樂傳播問題,采取合理的措施規避這些問題。
一、互聯網背景下音樂傳播特性分析
(一)便利性
互聯網的發展既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而且促進了音樂傳播。音樂傳播的便利性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多種音樂平臺出現在社會中,而這些音樂平臺上具有豐富的音樂資源。對于音樂創作者來講,其可以在這些平臺上獲得音樂資源,便于獲得創作靈感。對于普通大眾來講,其可以在平臺上搜自己喜歡的歌曲,滿足自身對于音樂的需求。
(二)娛樂性
當前,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對娛樂生活的追求愈加強烈,希望通過參與娛樂活動,放松身心。當前,互聯網背景下音樂傳播具有娛樂特性,符合人們對娛樂活動的追求。之所以互聯網背景下音樂傳播具有娛樂特性,是因為一些音樂創作者將娛樂元素加入音樂中,并借助互聯網進行音樂傳播。而流行音樂是一種能夠滿足人們對娛樂活動需求的音樂。所以,流行音樂成為音樂平臺重點傳播的歌曲。
(三)互動性
網絡音樂的旋律朗朗上口,表達了創作者豐富的情感。正因如此,網絡音樂的傳播范圍比較廣。尤其是在互聯網的作用下,音樂傳播的范圍更為廣闊。聽眾聽到音樂后,可以與音樂創作者互動、交流,甚至提出對音樂作品改進的建議。總而言之,在互聯網背景下,音樂創作者與音樂收聽者的互動愈加頻繁。
(四)商品性
過去主要通過刻錄光盤的方式傳播與販賣音樂。而今,互聯網成為了傳播與販賣音樂的新手段。比如,歌手在網絡上發布新歌,而用戶要想收聽新歌就需要向平臺支付資金。音樂平臺還會通過設置會員、超級會員的方式,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所以說,在互聯網背景下,音樂的商品屬性不斷增強。
(五)科技性
在電子產品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等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電子設備的性能不斷提升,并且功能類型不斷增多。應用電子設備可以共享、錄音、搜索音樂,同時還可以應用電子設備為網絡音樂作品添加藝術特效,豐富藝術作品內容,比如可以應用電音軌錄音、MIDI技術為網絡音樂作品添加藝術特效。
(六)個性化
在對外開發程度加深以及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個性化,體現自身與他人的與眾不同。為滿足人們個性化的追求,音樂平臺會設置音樂服務板塊,用戶可以在音樂服務板塊反饋意見。通過設置音樂服務板塊,不僅可以提高服務滿意度,而且可以促進音樂平臺的健康發展,因此平臺有必要積極地推進該項工作。除此之外,音樂平臺還會給予音樂創作者空間,讓音樂創作者自由創作,從而促進音樂個性化發展。
二、互聯網背景下音樂傳播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低俗化、同質化問題嚴重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音樂提供了傳播平臺。目前,各種類型的音樂都會借助互聯網進行傳播。這些音樂既包括高雅的音樂,也包括低俗、同質化的音樂。通過在互聯網平臺上傳播高雅的音樂,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藝術修養,而在互聯網平臺上傳播的低俗、同質化音樂會阻礙人的心理健康發展。
(二)缺乏廣大聽眾監督音樂作品
通常情況下,廣大聽眾只是被動地在網絡平臺上聽音樂,極少行使自己的監督權益,并沒有舉報過低俗音樂。主要表現在:倘若聽眾發現音樂比較低俗,他們往往只是切換另一首音樂。由于一些聽眾對音樂作品的內容缺乏判斷力,他們也不能有效地過濾低俗歌曲。在缺乏廣大聽眾監督網絡音樂作品的情況下,網絡音樂低俗作品更是層出不窮,進而影響了網絡音樂發展。
(三)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業規范亟待完善
法律法規及行業規范對于網絡音樂傳播發展具有制約作用。通過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及行業規范,可以提高音樂傳播以及發展水平。從目前現狀來看,我國主要依據《著作權法》《侵權責任法》等法律法規,規范網絡音樂傳播行為。不過,這些法律法規對于網絡音樂傳播活動的約束性不強,不利于有效制止違規違法的音樂傳播行為。通過研究發現,短視頻平臺是最容易出現侵權行為的地方。比如,有的視頻剪輯者會隨意使用音樂豐富視頻內容。我國目前缺乏對這種行為的規范管理,更加容易助長這種不良風氣。
三、解決互聯網背景下音樂傳播存在問題的策略
(一)深化情感表達,優化音樂內容品質
為充分發揮互聯網在音樂傳播中的作用,促進社會健康發展,需要提升音樂品質。音樂創作者是音樂作品創作的主體,若是他們創作了低俗的音樂,就容易降低社會發展水平。所以,音樂創作者需要肩負自己的社會責任,創作優質的作品。在創作音樂作品時,創作者需要挖掘愛情、親情、友情等多種情感,將情感合理地融入到音樂作品中,豐富音樂作品情感內涵,便于產生情感共鳴。除此之外,創作者還需要把握歌曲節奏,從而創作出優質的音樂作品。另外,創作者還可以從生活中汲取靈感,豐富音樂作品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有效保證音樂品質,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27A6BBC2-AEAA-4068-A637-C5093355C0AB
(二)接受廣大聽眾的監督,保證監督效果
為避免網絡平臺傳播低俗音樂作品,調動聽眾參與監督音樂作品的積極性,有必要構建監督機制,明確監督標準,強化監督效果。對于廣大聽眾而言,其需要自覺行駛自己的監督權利,監督網絡平臺的音樂。若是廣大聽眾發現網絡平臺傳播低俗作品,就可以向相關平臺舉報,進而規范平臺發展。聽眾除了舉報網絡平臺,還可以舉辦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同時聽眾也需要堅決抵制抄襲、盜版等行為,切實保護創作者的利益,防止社會出現版權糾紛亂象。
(三)完善法律規范,加強著作權保護
在網絡音樂層出不窮的環境下,我國需要加強法律規范建設,切實保護著作權。為發揮法律法規對網絡音樂傳播行為的約束作用,就需要針對網絡音樂傳播現狀、網絡音樂傳播問題等,完善法律法規,從而規范相關人員的行為,降低違法次數。其中,可以通過加大違法成本的方法,做好法律法規建設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據當前著作權糾紛案件處理難點、人們對著作權法律法規建設的需求等,做好法律法規建設工作。除此之外,還需要根據時代發展和社會發展,不斷地優化法律法律,進而確保法律法規的適用性,從而科學指導著作權糾紛案件,有效保護知識產權。
四、互聯網背景下音樂傳播建議
(一)準確定位音樂傳播對象
音樂包括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憂郁音樂、搖滾樂、管弦樂隊音樂等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音樂在音樂曲風、曲調、歌詞表達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而不同的人喜歡的音樂類型也是存在差異的。為廣泛傳播音樂,提高音樂的影響力,不僅需要清楚音樂類型,而且需要準確地定位音樂傳播對象,便于滿足用戶對音樂類型的需求。在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可以應用這些技術,分析用戶日常所聽的音樂,了解用戶喜好,進而為用戶推薦合適的音樂。除此之外,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上向用戶發調查問卷,從而獲知用戶對音樂類型的需求,隨后就可以依托互聯網平臺進行音樂推薦工作。
(二)打造音樂傳播特色
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背景下,音樂平臺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若是音樂平臺不能夠打造音樂傳播特色,就容易降低自身在行業中的競爭力,進而制約自己可持續發展。為提升自身發展水平,平臺需要思考音樂傳播特色構建思路。比如,可以將音樂按照內容、情感、節奏、更新時間等進行分類,并構建與之相對應的模塊,這樣用戶就可以更好地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音樂。對于平臺而言,其很容易形成自己的音樂傳播特色,進而提高自身競爭力,從而有效地占領市場。
(三)完善音樂傳播渠道
在生活節奏加快的背景下,人們更加喜愛音樂,希望通過聽音樂的方式,放松心情,釋放內心。對于音樂傳播者而言,其需要為人們提供多種途徑,便于人們獲得音樂。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環境下,可以構建互聯網音樂傳播體系,依靠各種網站進行音樂傳播活動。另外,還需要關注音樂平臺軟件,在音樂平臺軟件上上線新的音樂。在音樂傳播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拓寬音樂傳播渠道。比如,可以將電影、電視劇等作為音樂傳播渠道。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在觀看電影、電視劇的過程中就可以聽到音樂。
(四)培養音樂傳播人才
人才是音樂傳播的推動者、實踐者。為提高音樂傳播水平,有必要加大對音樂傳播人才的培養力度。在培養音樂傳播人才時,要抓住人才培養要點。本次從以下方面研究了音樂傳播人才培養的要點:一是定期舉辦培訓教育活動。一些音樂平臺的工作人員負責音樂傳播工作。為保證音樂傳播效果,平臺運營者可以定期舉辦培訓教育活動,對他們進行關于客戶需求、營銷方式、傳播技巧等內容的培訓教育工作,切實提高他們的音樂傳播能力。二是完善培養內容。當前,互聯網成為傳播音樂的重要渠道。基于此,可以從互聯網的角度形成音樂傳播教育內容,進而優化開展人才培養工作。三是開展考核工作。在完成培訓教育活動后,需要開展考核工作,了解他們的學習與技能掌握效果。若是他們的考核結果不達標,就可以對他們進行懲罰,反之就需要對他們進行獎勵。高校也可以加入到音樂傳播人才培養行列中。由于音樂傳播人才培養工作與高校的傳播、音樂相關專業密切相關,高校教師可以在這些專業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介紹傳播知識技巧,確保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音樂傳播者。
五、互聯網背景下音樂傳播未來發展預期
互聯網仍舊處于不斷發展的狀態。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音樂傳播形式越來越豐富。比如,音樂播放器會搭載在椅子、手表、牙刷、衣服等生活用品上,這樣方便了人們隨時隨地聽音樂。音樂內容極大影響著音樂傳播范圍,所以說未來仍舊是內容為王。為促進音樂事業發展,保證傳播效果,就需要優化音樂作品內容,比如可以將文化元素作為音樂作品內容,豐富音樂作品內涵。與此同時,有必要積極地傾聽大眾的意見,從而提升音樂作品質量,便于受到大眾的親睞,從而加快音樂作品傳播速度。
六、結語
綜上所述,現如今,互聯網已經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互聯網的作用下,音樂傳播的形態發生了變化。便利性、娛樂性、互動性、商品性、科技性、個性化既屬于互聯網背景下的音樂傳播特性,又屬于互聯網背景下音樂傳播形態。雖然互聯網背景下音樂傳播的形式給人們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但是互聯網背景下音樂傳播問題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音樂事業的發展。為此,有必要探究互聯網背景下音樂傳播問題的策略,促進音樂傳播發展。另外,要總結互聯網背景下音樂傳播經驗,不斷優化音樂傳播體系,從而有效指導音樂傳播工作。
參考文獻:
[1]張蓮.新媒體時代音樂傳播理論研究與實踐——評《新媒體音樂傳播——理論與實踐》[J].新聞愛好者,2021(08):97-98.
[2]王德聰.新媒體時代民族音樂傳播路徑探析——評《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J].新聞愛好者,2021(08):105-106.
[3]鄭佳瑤.后疫情時代古典音樂傳播新形式探析——基于線上移動端行為數據的調查[J].藝術教育,2021(08):80-83.
[4]袁玥,蔣丹妮.新媒體視角下的貴州省黔東南地區少數民族音樂傳播探析——以侗族、苗族為例[J].音樂探索,2021(03):93-103.
[5]王寧.洞悉用戶“聽樂”新需求前瞻產業發展新趨向——評《新媒體音樂傳播——理論與實踐》[J].傳媒,2021(13):97.
[6]鄒宓.傳播學視域下音樂理論教學發展研究——評《音樂傳播學理論教程》[J].新聞愛好者,2019(12):110-111.27A6BBC2-AEAA-4068-A637-C5093355C0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