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富 吳美潔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德育工作開展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對于高中學生來講,正處于人格以及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德育效果直接影響著他們性格的養成。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德育教育之中,可以幫助他們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以及價值觀,進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中德育;傳統文化;融合對策
高中階段是學生們從青春期走向成熟期的過渡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生們一方面面臨著高考的壓力,一方面開始樹立自己的三觀。再這樣的現狀下,學校需要加強德育教育的開展,幫助學生們在價值觀、個性養成、心理發育等內容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但是在融合的過程中也會存在著些許的問題,影響著融合的效果。教師需要了解這些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這樣才能夠保證傳統文化深度的融入德育教育中。
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的價值
高中階段是學生們成長與學習的關鍵時期,他們正從青澀向著成熟進行轉變。高中德育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青少年未來的發展。高中生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與接班人,承載著國家建設與民族發展的重要責任,對他們開展德育可以幫助形成良好的個人修養以及道德品質。高中生的雖未有了一定的發展,對于一些事物已經有了些許的辨別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這種能力是有限的,此時,教師要對他們的能力進行強化。近些年文化自信理念的不斷提出,教師需要從傳統理論教學向著傳統文化的方向進行轉變,幫助學生們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民族精神,這不僅有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更是可以促進他們個體的發展。
二、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的現狀研究
通過對當前高中德育課堂教學情況進行調查,可以發現大部分教師都會有意識地將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結合在一起,這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轉變。不過在融合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些許的問題,比如教師的融合方法比較固定,就是引用傳統文化的故事作為德育案例來展開,或者是讓學生們去閱讀一些古代文化的詩篇。這種單一的融合方式所產生的結果自然也是比較明顯的,即傳統文化難以與學生們的思想實現共鳴,甚至還可能會分散學生們的精力和時間。因此,教師需要對傳統文化融入德育教學的方式進行創新,提升傳統文化的教育效果。
三、促進高中德育教育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的策略
(一)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實現傳統文化的無形滲透
無形滲透是指教師在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便將傳統文化的內容滲透進來。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的時候可以穿插一些名言、歷史故事、寓言故事等內容。不過想要做到這點,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傳統文化素養。教師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借助業余時間了解傳統文化與德育之間的關系,積累傳統文化知識。比如,教師想要培養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懷,那么可以嘗試去了解一些愛國將領以及他們的實際,借助愛國將領的史實來讓他們認識到愛國主義思想的內涵,在鼓勵出動學生內心的同時,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學校在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時候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便利性。首先,學校要減少教師們的壓力和負擔,尤其是一些無效的會議和檢查可以避免,讓他們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德育教研之中。同時,學校還可以邀請德育方面的專家入校給教師們進行培訓,幫助他們掌握德育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全新發展,尋找到一條符合學生發展的道路。
(二)結合地域文化特色,開發校本課程
當前德育教學的開展并非是以課程為載體,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德育教學的開展受到了限制。學校需要深入挖掘地區的文化特色,并且以這些地區特色文化為基礎來開設校本課本,向學生們介紹一些當地的歷史文化以及名人,教師需要整合地域文化的信息,從學生們熟悉的人物或者事跡等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切入點,向學生們傳授一些家鄉文化,提高他們的家鄉自豪感。同時,教師還可以開展德育研學旅行,親自將學生們帶到真正的地點和情境之中,強化學生們的體驗,喚醒他們情感上的共鳴,這不僅創新了德育教學的全新形式,還有助于弘揚地區文化。
(三)創新全新的德育教學體制,明確德育教學方向
當前高中德育課程的開展并沒有強調將傳統文化課程融入其中,這就說明教師將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課堂的思想水平較低。教師在認識到將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課堂的重要性以后,需要結合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內涵,讓傳統優秀文化成為高中德育課程中常規的存在。教師需要詳細考慮傳統文化在德育課程中的占比,甚至可以形成一定的量化標準,從而進一步明確德育融合傳統文化的方向。
四、結語
在文化自信以及立德樹人的背景下,教師需要認識到傳統文化融入德育教學的重要性,并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內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任務。這會是一條漫漫長路,需要不斷地積累與實踐才能夠完成。
參考文獻:
[1]馬琴芬.議如何利用傳統文化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質量[J].求知導刊,2019(34):55-56.
[2]程大邦.分析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的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19(0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