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圣吉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核心素養出現在了教師們的視野之中。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核心素養包含了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以及社會責任感四項內容。因此在實際的生物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將四大素養的內容作為指導,在尊重學生主體的基礎仧,將各種教學方法靈活地融入日常教學中,從而加快高中生物教學改革的進程。
關鍵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教學對策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前新課程改革下的基本要求。就當前高中生物教學情況來看,傳統課堂教學遺留著很多的問題,影響著教學質量。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教師需要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實現學生們的全面發展。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從低到高,由淺入深來分析問題,進而強化學生們的能力。
一、滲透生命觀念,塑造正確生物觀
生命觀念是指學生們能夠運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在高中生物學科會涉及功能、結構、進化、穩態、物質、能力等等。在講解這些內容的時候,教師都可以滲透生命觀念,進而幫助學生們塑造正確的生物觀。
比如,教師帶領學生們學習“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這一小節的內容時候,教師將微課教學手段融入其中,幫助學生們了解細胞學說的演變過程以及“生物界是統一”的觀念。教師首先利用微課給學生們播放有關于細胞和細胞學說的各種資料,幫助他們能夠正確生命系統的層次結構,準確認識到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為學生們展示細胞的結構、類型、作用等內容,以直觀形象的手段去認識細胞,進而強化對于細胞統一和生物統一的認識,這為學生們生命觀念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二、滲透科學觀念,發展正確思維
科學思維知識學生們在開展生物學科學習的過程需要將實施作為依據,能夠運用科學的思維來認識事物,進而解決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到的各種問題。在科學發展的過程,教師要始終相信客觀、理性的判斷能夠讓科學技術不斷發展。
在講解“細胞分化、衰老以及死亡”這一小節內容的時候,教師為學生們呈現了以下案例,即有部分群體認為獨居老人之所以會出現難以自理生活的現象,是因為老人的自身喜歡不好。教師引導學生們結合所學過的細胞知識來對這個問題進行深思。在小組合作探討后,學生們得出來一個接理論,即之所以會出現案例中的說法,是因為他不了解人體衰老的過程,即伴隨著老人年齡的增加,細胞會衰老而喪失功能的現象,因此老人出現生活不能自理的現象是比較正確的。那么如何幫助老人解決這個問題呢?有的同學經過科學的思考后認為,可以給老人買一些保健品,延緩細胞的衰老速率,并且通過定期鍛煉,來提升細胞活性。有的同學則是認為可以為老人們做一些利索能力的事情。通過這樣的案例分析,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進而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三、滲透實踐觀念,培養科學探究精神
生物學科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兩種特點。理論性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們講解的生物學科知識,實踐性更多的是指通過生物實驗以及調研的方式來提升學生們的知識遷移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前生物課堂教學大多是理論知識的講解,涉及的實踐教學比較有限,此時,教師可以加強實踐教學來培養學生們的探究精神。
比如,在對動植物細胞進行實驗來了解其基本結構時,為了保證實驗的科學性,教師將實驗分成為兩組進行對照。在就實驗結果進行對比的過程中去分析出動植物細胞在結構、功能上所存在著的差異性,進而分別概括出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各自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夠提升學生們實驗能力以及科學探究的精神。
四、滲透社會觀念,培養發展社會責任
責任感是每一位公民都應該具有的基本責任,這直接關系到國家以及社會能否發展到正規上來。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傳授給學生們生物學科的基礎知識以外,還需要強化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承擔起造福社會的重任。加之高中生處于從青春期向著成熟期過渡的關鍵時期,是他們三觀成型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更需要加強對于社會責任感的滲透。
比如,“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重難點學習內容。在講解這節課程內容的時候,教師首先讓學生們搜集與光合作用相關的資料,閱讀教材內容,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過程,鞏固他們的基礎知識,然后在結合社會中的一些現象,讓學生們去思考當前植被大肆破壞,導致植物光合作用較少,這會給社會帶來哪些方面的問題,最終引導學生們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
五、結語
通過對上述內容的分析與總結,我們可以發現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想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那么就需要尊重學生們的主體地位,并將教材上的內容與生活、社會進行結合,全方面提升的他們的能力。并且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出發,強化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引導他們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樹立起終身學習的意識。
參考文獻:
[1]孫金豪,王海鶴.高中生物核心素養中科學探究能力培養與提升對策探究[J].求學,2021(47):35-36.
[2]陳芳.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培養策略分析[J].高考,2021(3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