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亞明
摘 要:信息時代的今天,圖像已成為信息傳遞的重要形式。圖像識讀作為美術學科特有的核心素養,是當今人們學習、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素養。對于小學生來說,從對圖像感興趣,到探究圖像、描述圖像,再到自主識讀圖像,是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現代學習論認為,學生只有在學習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時,學習效率才高。美術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循兒童的認知心理規律,創設形式新穎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培養圖像識讀能力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美術;圖像識讀;能力培養
引言
在美術教學中,學生必須接觸豐富的圖片,老師課堂提供的圖片材料也相當地豐富多彩,照片、錄像、范作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非常高興,愿意通過圖片材料表現自己想要表達的物品形狀。但是不少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卻覺得很困難,或者不知怎么下筆,而導致教學效果不夠好的因素也有不少,其中有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學生對圖片的認識能力并不高,大量的圖片素材也不能被學生有效消化和運用,因此寫作環節也存在著不少問題。
一、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的意義
1、教學方式的改變
教學方式的改變有利于教師從多角度、多方面來培養學生,順應課程改革的發展。隨著美術資源的不斷豐富和多元化,學生進行圖像之間的聯想時,很容易形成獨特的視角和個性的感受。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課堂所掌握的美術賞析技巧對美術作品的描繪進行充分理解。而學生必須擁有欣賞美、發現美的審美能力。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面對美術作品的時候有更加直觀的感受。教師想要達到更好的效果,應當指導學生了解藝術語言、美術圖像并學以致用。
2、學生主體地位提升
教師不要一味地講解教材內容,必須引導學生要善于抓住美術圖像作品的特征,從不同角度看待美術圖像作品,從而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熟悉美術作品的具體藝術形象,并結合恰當的表現手法來認識美術作品的具體形象,從而能夠正確理解美術作品,為后續美術鑒賞的學習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并且教師們還必須與時俱進,努力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質,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為學生的美術教育學習提供指導。
3、圖像識讀能力的概念
圖像識讀,就是要求學生在觀察美術作品的同時也一并加以辨別,從而通過審美視角認識作品,這也是美術學習中所不能缺乏的基本技能之一。圖像識讀過程包含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個部分是觀察,觀看者通過已有的思考方式,對審美圖片產生最初的感覺,是一個直觀,但比較淺層的認識;第二個方面是認識,就是通過聯系與對比,感知圖片的形狀、色彩、質感和空間等特征,屬于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理解,從而屬于理解化的認識;第三個方面是理解,就是在不斷深入分析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視覺上的整體思維,同時又提高了視覺理解能力,從而獲得了審美。
二、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的策略
1、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圖像識讀的興趣
情景設計在學校美術課堂期間可以非常直接地調動小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特別是學校美術老師能夠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學校課程需要以及現階段教學的實際情況,創造適合當前學情的課堂情景,從而能有效提高他們的識圖能力。例如,在教師講解《看畫展》的時候,老師就能夠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技術。完成關于畫展內容的介紹。給學生提供了一種良好的情境。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多媒體的課件,同時通過對比課程內容,學生從中發現了自己在美術作品中的內容、色彩的使用,和實際美術作品展覽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同時,老師在授課過程中也可以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進行有關圖像的辨識。從而訓練了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和意識。
2、多媒體應用,豐富圖像識讀的手段
基于現階段多媒體技術以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與實施,學校美術專業老師在課堂時間也可通過互聯網技術建立的藝術信息庫,作為課堂教學資料整理分類。唯有如此,老師才能在學生進行藝術鑒賞教學時期隨用隨取,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藝術鑒賞教學的靈活程度。如教學第一冊《好看的線條》,針對線比較抽象的問題,通過一張張圖片的播放,帶出一條條有特色的線條,學生在興趣盎然地觀看中不知不覺地認識了直線、斜線、折線、波浪曲線等各種不同的線條。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悟這些線條所傳達的不同情感,感受到直線給人以平穩的感覺,斜線具有方向感和動感,折線表示方向改變,曲線傳遞出活潑優雅的情感。同學們從視覺感受上升到意象感受,體會到自然界有很多現象都可以用線條表達,線是自然現象的一種表現形式。
3、選取內容適合的圖像素材
為了上好第一節課,在上課時之前的準備管理工作特別關鍵,在準備的時候,老師們都會先對圖片素材進行篩選,選擇積極向上、優化教學內容、融合了美術元素的圖片素材。如《各式各樣的鞋》一課,雖然鞋子是人們每天戴在腳上的,而且大家也都非常了解,但這個課程的目的并不僅僅是讓學生們了解鞋子,還要明白鞋的基本結構與功能,這還是遠遠不夠的。這一課程最主要的教育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鞋子的文化背景,鞋子的美學特征,以及認識每一只鞋子中所包含的豐富人文內容,并以此訓練學生發掘美、表達美、鑒賞美的能力。教師們能收集到的有關圖像資料很多,畫家所設計的鞋,可能考慮的并不是實用性,但是一定要能反映藝術的創造性,這些都是很適于孩子們觀賞的圖畫元素。老師還要使學生了解到,鞋也可設計為工藝品,具有一定觀賞價值,增加學生的想像力。但有部分圖片內容涉及惡搞性質的,同時也不適宜于學校教學展示,易被中小學生帶偏。
結束語
綜上所述,美術課堂教學欣賞中阻礙他們認識圖像的因素有很多,圖像的內容、圖像出現的時間節點、圖像展示的形式,老師應在有效的圖像基礎上指導他們認識畫面的內容,引導他們參與課堂教學,培養認識圖像的意識,從而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和美術素質能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訓練他們的圖像認識技能,以此提升素質,建設有效的藝術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房麗媛.動”中學會審美——如何增強小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J].美術教育研究.2018-11-25
[2]陳潔.淺析核心素養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中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J].美術教育研究.2018-06-25
[3]白垣淵.小學美術課堂中圖像識讀能力培養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