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錦蓮
摘要:雖然時代在變,紅色文化融入小學教育目標在變,融入的方式、實施手段、評價方式也在變,但是紅色文化教育所體現出的熱愛祖國、對黨忠誠、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等特征是持續不變的。有了這樣的梳理更有利于我們立足現在,更好地將紅色文化融入小學教育。鑒于此,本文對小學語文高段的紅色教育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段;紅色教育策略
一、紅色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引導學生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
優秀道德品質的形成需要歷經漫長過程,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相比較來看,小學生具有更強的學習能力與更加旺盛的探究欲望,但由于生活經驗相對匱乏,并且心智仍處于懵懂狀態,因此更加容易受到一些歪風邪氣的侵擾。通過將紅色文化融入小學語文課程中,將更加有利于優秀道德品質的形成,讓學生懂得如何篩選信息,在他們周圍形成一道保護屏障。而教育者需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以此為著力點來落實道德教育,將語文課程與德育緊密結合,從而將紅色文化的引導作用發揮出來。事實上,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包含著非常多的優秀課文,例如《小英雄雨來》《狼牙山五壯士》《金色的魚鉤》等,教育者要通過正確的教學方式,將課文中所描寫的革命英雄形象更加立體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可以懂得我們當前的幸福生活與和平年代是由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換來的。教育者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英雄事跡的視頻片段,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到課堂中,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讓學生可以直觀理解革命者不畏犧牲、勇于奉獻的精神。只有實現精神與思想層面上的知識遷移,才能夠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
2、幫助學生健全人格
小學階段對于每一位學生而言都至關重要,決定了未來的人生之路是否能夠走得更加順暢。而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具有十分明顯的德育優勢,教育者需要通過正確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來改進思維與行為上的不足。而通過將紅色文化引入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中,則能夠幫助學生逐步健全人格。通過以往的教學經驗可知,由于很多小學生都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女,甚至是在父母的溺愛下成長的,因此或多或少表現出了一些自私、自卑、懶惰的不良心理問題。而通過落實紅色文化教育,可以讓學生逐步認識到敢于擔當的重要性,并且在優秀紅色文化中吸收正能量,學會感恩生命、尊重生命和敬畏生命。
此外,當代小學生的最大問題是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尤其是在面對學習與生活上的困難和挫折時,部分學生會表現出逃避心理,并且對家長和教師有著過高的依賴。針對這一現象,教育者在滲透紅色文化時應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通過一些令學生感興趣的方法來達到教學目標,避免進行強制性灌輸。例如,教育者可以通過以身作則的方式,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并在日常語文課程中穿插一些自己的生活經歷,向學生介紹紅色文化對自己的幫助。
二、小學語文高段的紅色教育策略
1、培養家國情懷
厚植家國情懷,要從小做起。語文學科的學習與家國情懷的培養是分不開的。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我們都有足夠的教育資本,讓學生形成愛國的自覺。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來看,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涵養了絢麗多彩的中華文化,形成了影響深遠的中華文化圈;從人口與地理條件來看,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國土,物產豐富;從經濟與社會發展來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與社會迅速發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當下,黨和國家需要更加可靠的人才,更加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小學語文學科要承擔更艱巨的育人任務,把培養什么樣的人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引導學生凝練民族氣性。
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先賢們留下了數之不盡的經典名篇。教師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經典名篇的學習時間,如先秦諸子散文、唐詩、宋詞、元曲等,從中適當地摘取一些片段,讓學生朗讀、背誦。古語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個時期的學生不需要完全了解古詩的意思,但是一定要有所涉獵。傳統文化培養了我們中國人獨有的民族情感,只有了解了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才能形成民族認同,增強民族自信心,這是家國情懷的起源。
2、滲透紅色歷史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帶來了不同時代背景下生活的面貌。如今的小學生生活在一個和平、幸福的歷史環境中,長期的安逸心理容易讓他們滋生思想上的惰性,或者被一些外來文化所影響,產生扭曲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小學語文教材中出現了很多與當代歷史環境有差別的紅色歷史,語文教師可以借助紅色歷史特有的背景,帶領小學生重溫那段艱苦的抗戰歲月,幫助小學生提高對當下幸福生活的珍惜。
例如,在《開國大典》的教學中,這篇課文重點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舉國歡慶的場面,其中包含毛主席閱兵等一些重要的畫面介紹。這一段紅色歷史在中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那一天開始,中國人民真正站起來了,中國人開始自己當家做主。國慶歡呼的場面與中國人奮勇抗戰流血犧牲的場面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凸顯新中國的來之不易。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語文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上搜集有關“開國大典”的資料,或者播放一些現代的電視劇片段,帶領學生們回顧那段值得人們世世代代回憶的重要畫面。通過這種方式喚醒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共鳴。同時,在欣賞這段紅色歷史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課文中的一些重要場面描寫開展同步閱讀活動,利用畫面的視聽效果,震撼小學生的心靈。同時,還可以播放一些為了新中國成立犧牲的革命先烈的光榮事跡,如炸碉堡的董存瑞、年輕的劉胡蘭等,利用這些畫面說明新中國的來之不易,提醒小學生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3、銘記紅色初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小學教育處于打基礎的階段,基礎打得不牢,高樓大廈建得再高再大也無濟于事。通過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把學生培育成為人民服務的人、進步的人、有用的人、理想遠大的人。銘記紅色初心,將來才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國家和民族事業貢獻力量,實現人生價值。小學生身處科技高度發達、生活條件優越的時期,很多時候并不能理解民族精神的內涵與前輩的家國情懷,導致教師在教育中會碰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教師個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紅色基因的傳承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任務,教師要凝聚家長、學校、社會的力量,將各方力量統一到這項偉大的事業中來。當全社會都參與紅色基因的傳承工作,紅色教育就能落到實處,發揮最大的教育作用。
三、結語
教育是凝心鑄魂的事業,是黨的重要事業。小學語文因其所處的特定階段,必然要承擔其光榮的歷史使命。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要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立足學科特點,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質,涵養家國情懷,永葆紅色初心,在自信自強中實現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冷冬冬.加強紅色德育教育,助力小學語文教學[J].明日,2019(9):0239.
[2]余志軍."紅色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J].明日,2019(4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