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亮
【摘要】伴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推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要給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讓學生的思維在物理的知識海洋中徜徉。讓學生通過物理名家的物理科學成就,反思各項成就發現的過程和契機,學會觀察和思考,留心生活中的物理知識,落地生活實際,借助想象和聯想,找到快樂學習的方法,幫助初中物理教學達到突出成效。
【關鍵詞】初中物理;名家名事;啟發
一直以來,筆者就有一個想法,想在剛學物理的初中,插入物理名人故事、名人事跡,讓學生了解,今天的科學得之不易,且并不是遙不可及。一切知識,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如,因為蘋果的落地想到了萬有引力、因為美麗的貝殼而想探究神秘的大海、因為擺動的燈而發明了擺鐘……在許多人的眼中,物理晦澀難懂、毫無趣味,其實非也,物理學研究的是聲、光、電、力、熱等現象,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可以用物理學的知識來解釋。只要善于觀察、勤于動腦、樂于動手、發揮想象,發現生活中的規律和奧秘,一樣可以插上夢想的翅膀,在物理學中快樂暢游。
一、學習物理,需要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運動和力》時,學生會接觸到牛頓第一定律的學習,牛頓認為一切物體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下,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握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由于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所以它特性就被叫做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例如,讓小車從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下滑;冰塊在冰上可以滑動很長時間;跑步的時候馬上停下來,人會朝后仰。這些都是慣性。牛頓之所以能發現慣性定律,和他善于觀察是分不開的。大家都知道牛頓和蘋果的故事,這是牛頓在蘋果樹下休息的時候,一個熟蘋果掉下來,砸在他的頭上。他想到了一個問題,當把球向空中拋,為什么不一直向上升,反而下落呢?牛頓認為是有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在起作用,而后牛頓解答了這個問題,并推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小小的蘋果給了牛頓這樣大的啟發。其實,這樣的現象在很多人眼中是習以為常的,牛頓卻通過自己的思考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對物理學習也應是如此。物理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學生用心、細心的觀察,找到物理和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這樣才能讓物理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透過這些物理家的故事,可以激勵初中學生在物理學習的時候更加用心。
學習物理,要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總結,平時多問“為什么”。生活處處都有學問,特別是對于物理學習而言,要多觀察周邊的世界,用疑問來代替習以為常,要多探究自然界的現象或者規律,發現問題時可以先提出假設或者猜想,然后動手進行實踐,證明假設是不是正確,從而一步步地發現其中的規律。
二、學習物理,需要一雙勤快的手
比如,在九年級物理學習中,歐姆定律和焦耳定律,這兩個定律都是以物理學家的名字來命名的。歐姆是德國的物理學家,他在物理學習和探究中,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發現了電流、電阻、電壓之間的關系,從而總結歸納出了歐姆定律。而焦耳是英國的物理學家,他也是通過大量的實驗,精確地確定了電流熱量和通電時間、電阻、電流之間的關系,從而總結得出了焦耳定律,恩澤后世。
再比如,在人教八年級上冊《細微差別中的重大發現》一文中,講述了物理學家瑞利在測量氣體密度時,發現了從空氣中和從氨氣中所取的氮的密度不一樣,雖然差異非常非常小,但是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后來,他和化學家拉姆塞一起又從氮氣中分離出來了氬,這個謎團才終于被解開。正是由于不放過任何一處細微的差異,并一直堅持動手操作實驗進行一系列的研究,最終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些物理家發現的這些物理知識現象,是經歷了千百次的失敗、千百次的實驗所得出的。他們的這些精神值得學生進行學習,也能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好的鼓勵。在這些物理定律發生的背后,都是無數物理學家多次實驗經歷多次失敗才成功的,他們勤于動手、勤于觀察。用百次的失敗成就了成功,感受到物理的樂趣。因此,教導初中學生在進行物理學習的過程中,要利用實驗強化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認知,使學生從實驗中獲得啟迪。
物理和實驗是分不開的,要想更好地理解物理學中的定律、公式、概念等,就要多動手操作,多做實驗,在實驗中不僅能驗證書中所學的內容,而且還能從中體會和樂趣和成都感。許多偉大的物理學家也是在不斷的實驗中獲得重要的啟迪,從而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物理財富。
三、學習物理,要敢于展開想象和聯想
在物理學習中,學生要有腳踏實地的精神。同時,學生還要有想象的浪漫。物理學雖然是一門比較嚴謹的學科,給人以嚴肅的印象,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插上想象的翅膀,既要有空間想象力,又要對物理圖像能展開豐富的聯想。許多杰出的科學家也為我們做出很好的示范,世界上許多物理學家最初都是從觀察事物中發現問題,然后提出猜想,哪怕這種猜想完全是異想天開,也阻擋不住他們鍥而不舍地探究未知世界。
例如,在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學習到了浮力,其中涉及到了阿基米德原理發現的故事。阿基米德原理是阿基米德在洗澡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發現,他剛躺進盛滿水的浴盆里,水便漫溢出來,而他則感覺自己的身體在微微上浮。由此,阿基米德認為,物體在液體中所獲得的浮力等于他所排出液體的重量,這是一個猜想。而后,阿基米德透過多次實驗進行驗證,并得到了相關的理論。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是: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豎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公式是:F浮=G排。如果沒有科學們發揮出自由的想象,并借助這些聯想或者想象而得出一些影響世人的結論,也就不會有物理學光輝燦爛的今天。
而大海為什么是藍色的、落日為什么是紅色的、汽車為什么速度那么快……物理上的許多知識都是來自于我們生活的實際。因此,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多聯系社會,聯系生活,聯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豁然開朗。這樣,我們學習興趣將會更濃,學習也會更加深入。有的學生之所以覺得物理非常難,是因為他們把物理學習和生活實際割裂開來,不聯系生活實際,無法對學習進行有效的轉化,從而覺得物理太難了,影響學習興趣,進入惡性循環。
綜上所述,從名人名事中學習物理學的知識,掌握物理學習的方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學習中得到快樂。最重要的是學生要在物理課本學習的過程中,圍繞這些名人名事,養成對物理學習的良好習慣。在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想一想這些物理學家他們所經歷的困難,他們對物理始終抱有的堅持,這樣才能讓初中的物理學習達到突出成效。
參考文獻:
[1]易康生.生活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與途徑[J].當代教研論叢,2020(10):76,78.
[2]王殿龍.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華少年,2019(8):90.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