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藺
摘 要: 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夯實基礎,是小學體育教學的核心教育目標。新課改要求我國體育教師要明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優化各項教學措施,實現課堂建設的有效性。學生主體的重要性可以從游戲式課堂方式、良好的師生關系、課堂角色的變換、教育技術的應用等來追尋。本文結合教學目的,探討保障學生在小學體育課中的主體地位的措施。
關鍵詞: 小學體育;學生主體地位;課堂策略
1、小學體育課堂學生主體地位很重要意義
1.1加強小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
興趣是思維活躍的小學生最好的指引,反映廣大學生的現狀,小學體育可以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它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育過程,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鍛煉和體育活動,實現個人發展和體質的綜合提高。當學生對運動感興趣時,他們更有可能更快地接受并投入到運動中,即使偶爾會出現運動疲勞。因此,注重培養學生對小學體育學習的興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健康成長的積極性。
1.2增強健康成長運動理念
目前,我國非常重視對學生身體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但很多人認為只要是體育鍛煉,就應該有益于身體健康,只要經常鍛煉身體,身體素質就會好起來。這種觀點缺乏科學性,運動可以促進人的體質,但只有正確的訓練方法和頻率才能有益于人的身體健康。如果人們沒有正確、科學的運動觀念,就容易損傷到身體健康。重視小學體育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體育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更積極地參與體育教學,增強學生在體育領域的專業知識,讓學生正確科學地設計和規劃體育運動,更好地弘揚科學體育觀。
1.3提升小學生運動的能力
小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他們的身體素質和性格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無法達到理想的課堂學習效果。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和性格特點,應用技能型教學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運動知識體系,更好地認識和認識自己的身體結構,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榜樣。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長期定期鍛煉來提高身體素質,另一方面,讓學生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活動,以防止更多的運動傷害。
2、小學體育課堂中如何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策略
2.1引入有趣的游戲教學,激發主動學習興趣
與其他學科相比,體育具有明顯的靈活性、趣味性等特點,注重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引導學生在充實自我體能學習中鍛煉運動意志力,同時輔助其他學科的教學順利進行[1]。但就小學體育教育現狀來看,很多學生對參加體育活動不感興趣,不想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這對其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障礙。造成這個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學生對老師組織的體育活動不是很感興趣,發現體育活動過于乏味和單調,從而降低了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鑒于這些教育特點,體育教師應合理掌握教育內容的定義,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以游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抓住小學生靈活、好動的特點貫穿教育。
在進行短跑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置接力短跑的運動會,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不同組,每組一個接一個地做接力,看哪一組能獲勝結束。 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學生們可以在游戲中學習,不僅掌握了跑步技巧和沖刺技巧,還可以體驗到與其他同學競爭、協作的樂趣。帶動小學生發揮課堂主體作用,在未來的課堂參與中更積極投入其中。
2.2創建和諧師生關系,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學生對教師形成統一的嚴厲形象,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對完成教師約定的學習任務感到被動[2]。長期處于這種狀態,不僅與新課改下凸顯學生主導地位相悖,還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造成不可逆轉的負面教育后果。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措施是在師生之間營造一種和諧平等的新型關系,讓師生既是老師又是朋友,為學生提供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學生的學習才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心聲,鼓勵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真正融入學生群體,彼此成為朋友。另一方面,教師要懂得如何用積極的教學評價和鼓勵來給學生學習的動力。例如,在進行籃球教學中,老師拋開裁判的身份,與同學們站到一起,共同參與比賽,在比賽中根據同學們發揮來進行時效糾正與動作改進,不僅能夠體現師生平等,還能夠激發同學們對體育運動的熱情。
2.3通過課堂翻轉,促進主體作用發揮
過去,教師的角色是課堂的主體,擁有課堂教學的全部力量,學生只能被動地圍繞教師的教學方法進行學習,沒有機會發揮主導作用[3]。學生承擔著被動學習的角色,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灌輸,這也抹殺了學生參與主體的積極性。改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以學生為課堂教育的中心,將徹底打破以往的教育局面,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擁有學習的自主權,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更獨立的實踐空間,引導學生嘗試和掌握新的學習方法,教師及時給予啟發和引導,在課堂上教師退一步,學生主體性就會向前一步。
例如,在教學跳繩時,為了更好的落實跳繩練習環節,轉換師生角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合作小組學習的方式來掌握跳繩技巧。2到3人一組,在其他學生跳躍的同時,另一組指導其他學生觀察彼此的糾正動作技能,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觀念,有效展示學科狀態。
2.4巧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升自主參與意識
為了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參與度,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須確保學生意識到課堂參與的重要性,以便學生能夠改變他們的想法和觀念,并激發積極學習和參與的內在動力[4]。現代教育技術,尤其是多媒體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內容呈現,將體育課原本復雜而動態的內容展示給學生,有效激發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潛移默化的主體性態度。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育中關注廣大學生,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設計教育內容,可以有效提高課堂體育教學的教學效果,提高體育教學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1]孫白露.簡談體育教學中構建小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J].青少年體育,2016(10).
[2]郭偉江.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15(4).
[3]梁娟.構建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J].當代體育科技,2013(33).
[4]馮彬.淺談中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與疏導[J].新課程,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