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英
摘要:智障學生心理多方面的發展比正常兒童遲緩,在思維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他們的感知覺有缺陷,表象貧乏,言語發展水平低,生活經驗有限。這些嚴重地影響了思維的正常發展。而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濃厚的學習興趣,能使智障學生的大腦和各感官處于最積極最活躍的狀態,積極主動地去體驗、感受、獲取知識。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只有善于激發智障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才能不斷發現和挖掘智障學生的潛能,讓智障學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關鍵詞:數學教學;智障學生;學習興趣
—、創新課堂導入,激發智障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要激發智障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首先要了解智障學生的年齡特征,多和家長溝通,充分掌握他們的喜好和興趣點,為改進課堂教學作好充分的準備。在導入新課時,依據教學內容,可以選取他們熟知的動畫片視頻或圖片,還可以出示實物教具、學具,或兒歌、游戲導入……總之,導入環節的巧妙設計會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會讓這節課像磁鐵一樣吸引智障學生們興致勃勃地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執教《大小》一課時,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PPT圖片的出示,讓學生說出動畫片的名字,()頭兒子,()頭爸爸,非常自然地引入了課題----大小。熟悉的動畫人物圖片的引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熱情高漲,聽講專心,也很樂意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二、結合游戲活動,激發智障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的學習既枯燥又抽象,而智障學生的思維特點是更容易接受具體形象的事物,注意力持續時間也較短,為了更好地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教師需要將數學知識以游戲的方式滲透在課堂活動之中。如多媒體游戲活動,可以把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多媒體動畫進行呈現,分解成具體形象又有趣的數學知識,并穿插分組競爭、趣味分類、知識對等游戲活動,在課堂中時刻抓住智障學生的注意力,在輕松、氛圍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可以讓智障學生在樂趣中學習和鞏固知識。
三、合作互助成長,激發智障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智障學生之間差異性較大,老師引導能力較強的學生幫助能力較弱的學生,使能力較強的學生有發揮自己潛力的機會,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同時,互助合作能有效控制智障學生的不良行為,能夠發揮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并且使學生在互相學習中,發現多樣性的觀點,促進了學生認知的發展。在同伴互助中,智障學生的合群性也得到了發展,學生之間合作交流,互助成長。
例如在《百以內進位加法》中,教師根據圖片內容提問,“左邊26朵花,右邊9朵花,一共有幾朵花呢?你能用什么方法計算?”,引發學生討論,有些學生會用畫圖數一數,有些學生會用計算器,有些學生會用湊十法,教師根據組中智障學生的能力,分配給他們不同的任務,提供相應的建議,激發智障學生思考與討論,合作與互助,找到最適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實施分層教學,激發智障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師課前必須全面、深入了解學情,依據教材內容逐人定好教學目標,把握好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的時機與尺度,科學地進行分層分類教學,有的放矢地設計豐富多樣的動手操作、游戲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眼、耳、手、口等各種感官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營造讓他們有愉悅與成功等積極情感體驗的課堂。分層分類、有的放矢地設計活動,這樣的課何愁學生不喜歡?何愁學生趣不濃?
例如《里外》一課,教師結合班級學生具體情況。(大部分學生只能說簡單的一個字、兩個字、三個字,言語能力低下),教師的教學目標是這樣制定的:
A類:能準確、熟練地指認兩個物體的里、外位置,能用規范的語言表述“誰在里邊、誰在外邊”。
B類:能準確地指認物體的里、外位置,能用較規范的語言填空表述“_____在里邊,_____在外邊”。
C類:能較準確地指認兩個物體的里、外位置。
為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師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教學活動:
1.課件出示練習題。讓學生在學會指認物體里、外位置的基礎上ABC三類學生會用“√”表示教室里的人和教室外的人;AB兩類學生會分別用“√”、“Ο”表示鳥籠里、外的鳥。
2.玩游戲----“文具盒里、文具盒外”。(主要針對ABC三類學生)
這個游戲活動主要訓練學生的聽指令操作意識,訓練學生聽話的能力,在老師指令下達前給學生強調要仔細聆聽,指令下達后讓學生迅速擺出,此環節學生完成了鉛筆、橡皮、尺子等物品的擺放,興趣高漲。
3.按指令擺物品----“籃子里、外”。
(1)指名上臺擺物品,主要針對C三類學生;
(2)擺好后讓學生練習填空表述“_____在里邊,_____在外邊”就只針對AB類學生;
(3)引導學生自己擺正確后說出籃子里、外的不同物品名稱,主要針對A類學生。籃子里有:____、____、____、籃子外有:____、____、____。
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將學生進行分類,分類制定教學目標,依據教學目標分層設計教學環節,這樣的課堂才能做到既面向全體學生,又滿足學生的個別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使每位智障學生都能接受適合的數學教育,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程度地發展。
五、參與社區實踐,激發智障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社區環境是一個真實的大環境,是學生生活的基本保障,在社區環境中,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技能都能得到最直觀的訓練,以社區為載體,打造社區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模式,能讓學生“走進學校來學習,走到社區去實踐”,在實際的社會環境中進行學習,激發智障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總之,熟悉的動畫、生動的圖片、遞進的建構、有趣的游戲、豐富的操作、精妙的延伸、多元的評價、使數學課趣味橫生,效果突出。
未來我們還要不斷努力鉆研課標、研讀教材、深入了解學情,將數學知識生活化,將生活與數學密切聯系,用活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探討更適合智障兒童的、靈活多樣的有效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劉全禮.特殊教育導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51.
[2]劉春玲,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