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嘉敏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意識形態領域的復雜形勢使教育內容的有效供給成為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創新中的重要問題之一。理論闡釋、歷史經驗總結、現實情況分析和有效路徑探究是新時期有效供給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內容的基本課題。新時期有效供給意識形態政治教育內容的研究,應以歷史唯物論和唯物論的辯證為基礎,遵循理論建構和經驗總結、實證研究和經驗研究整合、宏觀檢驗和微觀剖析統一等基本方法。
關鍵詞:思想政治 教育內容 有效供給
由于社會變革的現代背景、意識形態領域的激烈對立、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當前的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空前復雜的情況。意識形態地位的占領意味著用高度科學的意識形態理論武裝人們的心靈,占據意識形態和文化的高地。
一、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效供給價值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供給簡述
大學有效供給意識形態政治教育資源的理論前提是將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資源視為公共產品并將其視為研究的出發點。純粹的公共產品通常具有非競爭性消費和非壟斷性利潤兩個基本特征。從經濟意義上說,生產的邊際成本為零,這意味著向供應商增加各消費者所帶來的邊際成本為零。[ 1 ]邊際擁擠成本為零,即每個消費者對供應商的增加所帶來的邊際擁擠成本為零。[ 2 ]具體來說,這意味著不影響消費者的消費量和消費者的質量,不存在消費混亂。當然,在實際層面上,很少有產品具有非競爭性消費和非壟斷性利潤兩種特性。在公共產品供給市場中,公共產品的兩個特點關系到消費者行動的自由交通工具,因此市場一般不愿意提供這類產品,而政府是提供這類產品的主導力量。
2.豐富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的科學內涵
追求科學的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是建立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規律及其發展的內部動力和直接動機。在意識形態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關于把握個人和社會范疇的方法、如何處理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教育者、教育對象的關系,體現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的價值取向和科學水平。[ 3 ]從“供給”的思想出發研究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的內容,反映了新時期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斷的追求和正確的意識形態取向。從傳達國家、社會意志和要求的意義本身中強調了教育對象的主導定位的同時,“生產”與“消費”“供給”與“需求”始終相互依存。按照其意識形態和行為特征滿足身體和精神發展的需要,并以人們對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和個性化供給為基礎。
3.積極適應思想政治教育時空背景轉換
西方文化霸權和文化殖民主義的強烈侵略,民主社會主義、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和“普世價值”等社會思想持續傳播,在意識形態領域聚集的斗爭,應當武裝人們的心靈。[ 4 ]另一方面,中國進入改革的關鍵時期,以“供給”內容的性質為正確目標,用正確的理論武裝群眾的思想,提高人們的意識形態意識、道德標準、文明質量。
二、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效供給要求和現狀
新時期有效供給意識形態政治教育內容的研究,應側重于基本理論問題的解釋、意識形態政治教育內容供給的歷史演進與經驗總結、時代現狀與要求、新時期有效供給意識形態政治教育內容的科學路徑。
1.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效供給要求
(1)有效地提供意識形態政治教育內容的基本理論闡釋
掌握供給內容、供給對象、供給模式三個核心要素,明確它們之間的有機復雜關系,建立觀察調查意識形態政治教育內容歷史現實供給活動的理論分析模型,建立科學有效的對策體系,是意識形態與政治新時代的教育內容的根本所在。
(2)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效供給歷史的考察
從供給內容、供給對象、供給渠道和供給模式的角度分析新中國創立以來意識形態政治教育內容供給的歷史特征,總結新中國創立以來意識形態政治教育內容有效供給的良好經驗和實踐。[ 5 ]始終按照教育目的確立供給內容,始終堅持在內容供給主要渠道的主要位置,為新時期有效供給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提供寶貴的意識形態資源。
(3)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效供給路徑的思考
為了研究新時期意識形態政治教育內容的有效供給,加強主要供應商的能力建設,構建“科學”“整合”“高質量”的內容體系,優化目標供給、準確供給、整合供給的方法和戰略體系,構建意識形態政治教育。[ 6 ]
2.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供給現狀分析
(1)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資源的供給成本是無意識的
市場一般是價格機制支配資源分配,供給根據供求變化而調整的過程。但是,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市場不是價格支配的市場,而是不考慮成本的市場,也是意識形態教育和政治教育后需要緊急改變的思想。[ 7 ]對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的投資必須考慮成本和利益的關系并建立成本意識。
(2)缺乏實現意識形態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資源
教育資源有限。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資源匱乏的命題是相對的,即與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資源的生產過程相比,缺乏可以用作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資源的內容資源,特別是能夠實現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資源供給有效性的資源。[ 8 ]
(3)意識形態政治教育資源的供給面臨復雜的外部環境因素
在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供給的過程中,會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國際環境等外部變量的束縛。當然,隨著人們意識形態活動的差異越來越高,有利于意識形態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有效供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創新、才能的培養。
三、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有效供給的理論思路
研究新時期意識形態政治教育內容的有效供給,我們需堅持以歷史唯物論和辯證法為基本方法,堅持理論結構和經驗總結相結合的方法,整合實證研究和經驗研究,統一宏觀探討和微觀分析,進行理論和實踐分析。
1.理論結構和經驗的組合
理論建構和經驗概述是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常用研究方法。對有效供給意識形態政治教育內容的研究包括建立分析框架的理論模型,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從歷史經驗和定期理解中總結和汲取教訓。通過總結和汲取實踐經驗教訓,可以加深對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內容供給的過程、特點和法律的理解。因此,新時期有效供給意識形態政治教育內容的研究必須遵守理論結構與經驗總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2.思辨研究和實證研究相融合
思辨研究是指基于個體理性認知能力和經驗的概念的邏輯推理理解事物本質特性的研究方法,注意概念的提出、觀點的提出和理論系統的構建。新時期有效供給意識形態政治教育的研究與思想中的經濟學供給理論密切相關,但因為對象的巨大差異,完全依賴或復制是不可能的。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供給的研究必須超越投機與經驗研究的相反模式,實現二者的整合。
3.宏觀探討和微觀分析的統一
科學認知需要人們研究部分和整體。一方面,需要從宏觀上把握對象的屬性和特性。另一方面,需要深入事物,了解其組成部分,分析它們之間的組合模式和操作機制?;诖耍麄冃枰娑唧w地分析整體。[ 9 ]新時期意識形態政治教育內容提供的研究,應該遵循宏觀檢查和微觀剖析的統一。
4.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效性的具體思路
(1)重視資源管理,優化供給結構
目前,意識形態政治教育的決策者、意識形態政治教育研究者尚未深刻認識到意識形態政治教育的成本??紤]到供給效率,即在意識形態政治教育系統中優化分配各種資源的方法,應該重視結構的優化,例如保持物質資源和非物質資源之間供給的有效性。特別是在物質源的供給方面,需要調整供需的結構矛盾,考慮供給的規模和范圍。
(2)實現動態供給,拓寬供給渠道
從宏觀的角度看,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資源供給的動態決定著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資源供給的有效性。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資源的有效性隨著時間和空間狀況的變化而變化,雖然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的資源供給形態在不斷變化和創新,但是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的資源供給仍需要選擇各種渠道。例如,愛國教育資源的供給可以以豐富的形式進行,如電影、電視作品、書籍閱讀、主題討論、辯論、儀式教育等。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資源供給的效果與供給的形態有關,打開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新方法的關鍵是,找到有效的載體和信息,使主題和對象成為可以相互作用的活動形態。過去,承載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信息的主要形式是意識形態和政治理論課程。
(本文系網絡亞文化對青年價值觀的影響及引導路徑研究,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項目(德育專項)立項,項目編號:2020JKDY038。)
【參?考?文?獻】????
[1]萬美容,吳倩.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效供給論析[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0,000(001):118-125.
[2]申捷,姚芹.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給側優化研究[J].傳播力研究,2020,v.4;No.108(24):150-151.
[3]王東方.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及內涵分析[J].農家參謀,2020,No.661(14):214.
[4]穆鵬程.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下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9.
[5]李浩泉,陳岸濤.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數據的有效運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20,000(006):58-59+68.
[6]成容容.當代文藝類原創作品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研究[J].大眾文藝,2020,000(009):250-251.
[7]李家安.論如何強化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新一代:理論版,2020(9):7.
[8]崔強,宋丹.供給側改革視域下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J].中國高等教育,2020(Z1).
[9]李薇薇.公民教育: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應有內容[J].教育教學論壇,2020(2):44-46.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