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飛
摘要:物理作為初中教學中的重點學科,直接關系到學生在初中階段整體發展的水平。教師采用引導教學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能夠在增加學生探究興趣的基礎上強化其學科素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首先通過不斷的對現有的引導形式加以創新,充分地調動起初中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其次通過在嚴慈相濟中加強和學生的互動機制,鼓勵學生大膽的對物理知識進行探究。最后通過在課后作業設計環節對學生加以引導,幫助學生通過作業練習有效地鞏固所學的知識點。
關鍵詞:初中物理;引導教學;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很多物理現象學生在生活中都見過。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的現象對課堂知識加以理解,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形象化的學習體系。這種引導教學的方式不僅僅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更加堅實,還能夠有效地拓展學生的形象化學習思維,提高其在物理領域里實際探究的效果。在這一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對學生進行教學,鼓勵學生跟多的以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理解課堂內容。
一、創新教學引導方式,激發學生興趣
很多初中生不喜歡學習物理知識的原因是因為覺得物理課無趣,注意力很容易被周邊無關的事物所吸引,逐漸的跟不上教師的講解進度,導致學習效果一直處于比較低下的狀態。針對初中生在物理課堂上的這一表現,教師要積極的對現有的教學方式進行反思,盡可能的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態下探究創新型的引導課堂,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物理知識的探究中。只有學生對物理課堂有濃厚的興趣以后,才會自主的在物理課堂上投入充足的積極性,提高聽課效果。
例如,在對學生教學和“聲音”相關的知識內容時,改變了以往平鋪直敘的講解方式,采用帶領學生一起參與物理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首先,由教師讓兩名學生面對著面站立,引導他們用高低不同的聲音說話,并用手直接感受脖子上發聲時的顫動。然后讓學生互相討論聲音是從哪發出的,并鼓勵學生大膽的將討論結果分享出來。這種引導式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師設計的游戲上,強化了學生對本節物理知識的實際學習體驗感。
二、建立師生互動課堂,引導學生探究
在傳統物理課堂教學中,一般教師都是鞠躬盡瘁、盡心盡力的為學生講解物理知識,學生只需要靜靜地聽講即可。這種模式的教學課堂能夠充分的體現出教師的權威性,以至于學生不敢主動地回答教師的問題,嚴重阻礙了學生在物理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诖耍锢斫處熆梢赃m當地降低自身在課堂上的權威性,努力和學生做培養,在尊重和關心學生發展的基礎上再適當的嚴格要求,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可以溝通和交流的,從而大大增加自身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和“透鏡”相關的知識點時,首先為學生預留足夠的時間預習教材內容,鼓勵學生舉手描述一下教材中的知識點。然后以問題“在我們生活中,都有哪些現象涉及到透鏡知識呢?”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物理思維。接下來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回答一一進行講解,確保所有學生都能深刻感受到教師的期望。這種互動式的引導模式能夠有效減少走神現象的出現,讓學生在趣味探究中逐漸喜歡上物理學科,同時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習慣基礎。
三、加強課后作業引導,提高鞏固效果
初中生排斥物理知識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題目太難,不容易在短時間內解答出來。物理教師針對學生害怕做題的這一現象,可以以引導的方式加以扭轉,讓學生慢慢地改變抗拒做物理習題的態度。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快速把握解答題目的技巧和方法,從而能夠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作業練習中,達到較為突出的鞏固效果。這種因為喜歡才進行物理習題練習的狀態,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物理知識是有規律可循的,真正的喜歡上物理學科。
例如,教師在講完知識內容組織學生進行練習時,首先根據課后習題問學生“同學們,誰能回答老師這個題目是關于教材中的那部分內容呢?”,在學生踴躍地回答以后,接著提問“誰能告訴老師用怎樣的公式解答題目呢?”。通過層層遞進的形式讓學生自主的進行思考,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規范的解題思路,使得學生認識到做物理題是有一定規律和依據的,從而不再排斥做題,甚至喜歡和享受做題的過程。這種引導方式既提高了學生對課堂知識的鞏固效果,又極大地增加了其對物理知識學習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學科教學中使用引導教學的方式,能夠充分地調動起初中生對物理知識探究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物理課堂上始終保持專注和興趣。在這一過程中,物理教師始終要秉持著創新引導方式的理念,積極的為初中生構建一個多元化的趣味教學課堂。通過有機地構建互動比較強的和諧課堂,引導學生對物理知識深入的進行探究和學習。通過在課堂作業設計上對學生的作業形式加以引導,幫助學生通過系統的練習充分地掌握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內容。
參考文獻:
[1]鄭宏偉.亮點閃耀做引導 ?輕松有趣學物理[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2):250.
[2]王素元.淺談初中物理教學如何引導學生探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9):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