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景剛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需格外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正式教學前,教師需認真分析和探究核心素養的內涵,圍繞著核心素養設計教學方案,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地理核心素養內涵的基礎上,探索了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旨在促進地理課程改革發展,提升學生綜合學習水平。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地理;課堂教學
引言: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掌握的能力和品質。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需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人地觀念;創設探究情境,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運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引入區域案例,增強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從而為學生日后學習和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一、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
地理核心素養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區域認知、人地觀念、綜合思維、地理實踐能力。其中,人地觀念指的是人地協調觀念,包括科學的環境觀、發展觀、人口觀、資源觀,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了解到人地相互影響的后果、原因、方式和強度;綜合思維指的是分析并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了解和掌握地理事項的思維模式;區域認知指的是能將地理環境劃分為區域,并在此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模式;地理實踐能力指的是利用信息技術、地理工具等,在實踐活動中所呈現出來的行動能力。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培養人地觀念
從本質上來說,地理學科就是研究人地關系的一門學科,目的是讓學生能發現環境、資源和人員之間的關系,能了解并尊重自然規律。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需格外重視學生人地觀念的培養,并圍繞著地理知識設置一系列的問題,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
例如,在教學“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時,教師需認真分析教材內容,在課堂中構建問題情境。在上課時,教師可先為學生展示幾張照片,即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的照片,并提出問題:“你們知道這次大會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召開的呢?為什么此次大會議題能引起全人類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和重視呢?你覺得世界上的這些環境問題都是誰引起的?環境和人類社會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如果人類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遠超過環境原本的凈化能力,會出現怎樣的問題呢?”學生需認真思考和分析這些問題,談談自己的感悟和體會。之后,教師可提出一些更加簡單的問題:“你覺得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環境污染問題呢?”這種聯系日常生活的問題,可讓學生發現日常生活和地理知識之間的關聯,也能實現其人地觀念的培養。
(二)創設探究情境,鍛煉實踐能力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需調整和優化教學策略,圍繞地理知識創設探究情境,逐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1]。高中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在日常生活中無法系統應用。此時,教師需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創設貼合日常生活的探究情境,讓學生能發現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并利用地理知識去分析并解釋這一現象。
例如,在教學“海水的運動”時,其中洋流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知識。在講解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先提出問題:“鄭和下西洋時,你覺得鄭和為什么要選擇冬季出發夏季返航呢?冬季不是很冷嗎?”學生需認真閱讀教材內容,從中尋找相應的概念和內容。之后,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與洋流相關的視頻,構建多媒體情境。當學生能大致掌握基礎知識后,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并布置探究任務:在生活中,哪些氣候變化是受到洋流影響呢?將你所知的現象記錄下來。各小組的學生都需認真分析這一問題和任務,分享各自獨特的想法和觀點。在所有小組完成探究后,需選出一名代表展示學習成果,其他學生可作為評委作出點評。
(三)利用思維導圖,提升綜合思維能力
在核心素養下開展地理教學,教師必須要格外重視學生綜合思維的培養,使其能逐漸形成更具有條理性的思維模式,為其核心素養的提高奠定基礎[2]。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巧妙運用思維導圖,從中心詞出發,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和延伸,幫助學生構建出一個更加系統和完善的知識體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認真分析、積極思考,綜合思維能力也會由此得到有效發展和提高。
例如,在教學“地球上的大氣”時,教師就可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帶領學生逐步構建出完整的知識網格,分類和整理較為分散的地理知識,讓地理知識更加立體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在上課時,教師需讓學生了解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展示不同類型的思維導圖,并將“大氣”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詞,并引導其將與之相關的知識填充到思維導圖上。在一個學生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后,就可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和交流,進一步拓展思維導圖中的內容。教師需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復習,逐漸養成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總結歸納的習慣,最終實現其綜合思維能力的提高。
(四)引入區域案例,增強區域認知能力
在地理學科中,區域性屬于本質特性,區域認知能力指的是學生能從區域的角度認知和了解地理事物的能力[3]。在地理中,區域地理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可利用具體的案例,讓學生能具體地分析和研究,從根本上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時,教師就可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法。在上課時,教師可利用德國魯爾區為例,引導學生探究其再次興起、沒落時的工業區位變化。德國魯爾區是非常著名的老牌工業區,無論是其興起,還是沒落,都有十分明確的原因,既有市場上的原因,也有能源結構變化的原因。通過分析和研究魯爾工業區發生的區位變化,能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時間上更全面地認識一個區域,最終實現學生區域認知能力的提高。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下創新教學策略,是當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和必經之路。為了實現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教師必須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圍繞著地理核心素養設計教學策略,保證學生能在正確引導下順利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實現其全面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全福.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問的探究[J].知識文庫,2022(06):130-132.
[2]陸才穩,蔣溢.核心素養培育下高中地理教材的模塊化開發[J].教學與管理,2022(09):81-84.
[3]王耀平.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J].地理教育,2022(03):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