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陽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工作的不斷推進,現階段小學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當前教育當中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所以在教育當中,借助小學語文課堂作為載體,在課堂中有效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以帶領學生在成長發(fā)展當中有更為出色的表現。因此在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探討一下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德育教育? 策略探究? 問題分析
1.引言
教師在職責在于“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是現在所講述的教書育人?,F在小學階段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應該注意方式和方法,通過對小學語文課堂的應用和融合,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更加深刻,從而在這樣一種氛圍下不斷豐富學生和開拓學生的認知能力,讓農村學生可以實現全面發(fā)展和提升,在提升文化成績的同時,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帶領和幫助學生不斷豐富自我和完善自我。
2.當前小學語文課堂進行德育教育的弊端
2.1家庭教育的不重視
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長發(fā)展中最為關鍵和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由于農村家庭的家長在文化程度上往往都是不夠高的,所以自身的眼界和閱歷無法給予學生一個較為正確的方向,在家庭教育中更多是關注學生成績的提升,在根本上的限制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在教育形式上更多是通過一些訓斥、體罰的形式又或者通過消極的家庭環(huán)境來告誡學生應該在學習中更加用心,所以讓學生的思想修養(yǎng)產生不利的影響。
2.2缺乏系統(tǒng)的教學體系
在當前農村教育中,教師缺乏對于德育教育工作的系統(tǒng)培養(yǎng)體系。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是較為有難度的,其需要多方位的結合,在課程活動中不僅需要結合課程,同時還需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配合,在這樣一種情景和背景之下,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培養(yǎng)。
2.3學生自身性格和行為的養(yǎng)成
在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學生作為主體,在整個德育教育活動中占據主要地位,所以學生自身的性格和行為直接決定德育教育的質量,現階段教育中學生自身的性格往往是較為內向的,所以在進行德育教育工作中無法更好地融入到課堂學習活動當中,其次是學生在行為上,其往往不能地更好施展開,從而對于德育教育的認知也會存在很多的障礙,以讓學生無法將德育知識真正應用在自己的實際行動當中。
3.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應用德育教育
3.1做好設計問題引導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應該消除文字所給學生帶來的一種疲倦感,讓學生可以通過思考深化自身的理解能力。問題引導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思考中去掌握語文知識,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在這樣一種情景和背景下不斷豐富和的完善學生,所以在德育教育滲透在語文提問當中是非常具有必要性。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從多方位進行提問,讓學生善于從深層次進行理解和掌握,讓學生進行高效思考,并且可以通過這樣一種學習形式下,讓學生在思考和理解下更加深刻。
例如在學習《呼風喚雨的世紀》當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舉例現代社會所發(fā)生的變化,并且在課堂中讓學生分析一下自己的生活有什么的變化,然后讓學生思考一下在這樣一個世紀當中,自己應該通過怎樣一種方式來推動社會的發(fā)展,通過這樣方式,讓學生通過思考對課文理解更加深刻,然后再通過反思,讓學生在理解上更加深刻,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更加深刻,最終讓學生可以通過德育方面的引導,以讓學生在學習活動當中不斷豐富自我。
3.2知行合一,深化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
在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實現知行合一,從而深化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以幫助學生在教師帶領下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可以實現一個理論知識的轉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在行為上逐步培養(yǎng)和帶領學生,逐步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像是在學習《囊螢夜讀》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對文言文的解讀,讓學生了解這樣一則故事,其更多是傳遞一種刻苦奮斗的精神,相比較而言,農村學生的條件遠比主人公好太多,所以更加需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在課后自己有不錯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引導學生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在課后嚴格按照計劃進行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步取得一個優(yōu)異的成績。并且將這種品質發(fā)揮在其他方面,不僅僅需要刻苦努力在學習中,對于自己其他方面也要努力提升,讓學生保持一種時刻進取的狀態(tài)。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以這樣一種形式可以帶領學生不斷豐富自我和提升自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踐行德育教育,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提升。
3.3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美德德育
小學學生對于情感有一定的認知,其能夠從文章和古詩詞當中提煉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尤其針對農村小學生,其在學習和生活中往往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師不妨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展現自己的情感,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應用,讓學生的性格更加積極一些。
例如在學習《鄉(xiāng)愁》的過程中,教師在開展這一文章的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對文章中提到的東西進行營造氣氛,讓學生感受以往的回憶,幫助學生感受那種思鄉(xiāng)之情,從而在語文課堂中產生情感的共鳴。然后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最終有效地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豐富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的情感更加豐富,讓學生在活動中取得一個優(yōu)異的成績。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本文中筆者對于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在課堂中針對和圍繞農村小學生的特點進行開展,通過問題的引導,實踐活動的應用以及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不斷豐富自我和提升自我,最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地綜合素養(yǎng),實現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馮怡婷.基于語文教學分析小學德育教育的新思路[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2):244-245.
[2]滑小偉.談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現代化,2019,6(37):254-256.
[3]常紅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式分析[J].亞太教育,2019(03):64.
[4]常世明.新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8):112.
[5]徐娜.小學語文中進行德育教育的現狀和改進措施[J].亞太教育,2015(0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