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放
摘要:“創新能力”是一個比較豐富的概念,它不僅指對于新穎成果的創造能力,更包含對全新認知手法、途徑的發現能力,以及對不同的科學評價體系和判斷標準的創設能力。小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創新能力同樣具有多重體現性,比如對課堂新授內容作出迅速反饋,整合、處理知識信息時做到條理清晰、思維縝密,以及敢于對既有知識內容和認知手段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等等?;诖耍韵聦πW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較強的創新能力,在小學階段的教育培養過程中自然也需要重視該方面,畢竟,小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為思想認知、智力開發等方面創造充足便利,由此可見,隨著素質教育的受重視度日益提升,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設計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具有極大的抽象性,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不佳,因此,為了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設計有趣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以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四則運算”的教學為例,教師為了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運算活動中來,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課堂活動。如教師組織“小組成員大比拼”的活動,以此讓學生進行四則運算練習,幫助學生掌握這一知識點。首先為學生介紹比賽規則:“本次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教師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五組與‘四則運算有關的題目,然后每個小組借助抽簽的方式挑選一組題目,小組合作進行作答,并保證組里的每一名成員都掌握該題的解答方法,最后,教師隨機抽取學生上臺作答,以此檢驗每個小組的學習成果。”其次,小組長進行抽簽選題,并開始進行作答。再次,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作答,并允許小組成員進行內部交流與討論。最后,當每個小組都完成任務以后,教師隨機抽取學生到黑板上為全班學生講題。假如,抽到3組的3號同學為大家講解“101×99”這道題,教師便讓3號學生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并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借助這樣的方式檢測學生對“簡便運算”的掌握程度??傊處熞朴诟鶕虒W內容和教學實際設計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數學課堂中。
二、完善教學內容,助力激發興趣
教學內容作為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影響因素,能夠充分展現教學活動價值的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推動力。因此,為了能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重視完善教學內容顯得尤為重要,應當從多個角度來選擇、設計教學內容,比如,注重教學內容的開放性,避免受到傳統思維定式的影響,以“可能性”為例,教師可以先利用紅、黃兩種顏色的球作為相關定義的理解教學,再以此基礎上,將大自然中的彩虹作為例子,讓學生思考彩虹中出現不同顏色的可能性。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懂得教學內容實際含義的同時,也能通過思考更加靈活、多樣的內容來強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運用,便于將所學知識作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手段。或者,注重教學內容的層次性。主要原因是小學生的生理差異導致他們在數學方面的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運用層次性的教學內容極為重要。
三、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很多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的教學形式單一,講課的內容也只局限于教材,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欲望。小學生年齡較小,社會經歷較少,自我認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使學生自主投入到數學問題的學習和探究當中,有創造性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之中,相對于概念化的知識來講,具有情境化和感知性的知識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設置具有內驅性的問題情境,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精心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逐漸從對知識的好奇升華為興趣、志趣以及理想。教學內容的設計一定要具有適應性、開放性和趣味性,要給學生提供科學合理的指導,使數學學習的目標能夠更加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一定的困惑,并對其進行反思。在進行數學教學情境的設置時,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巧妙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主動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分析當中,而這對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比如,在學習圓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先對下水道井蓋進行觀察,然后再提出問題:“為什么下水道井蓋都是圓形的?能不能用其他形狀的井蓋來替代呢?”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最后再進行驗證。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能夠激發出學生思維的火花,得出井蓋之所以是圓形的,是因為圓形的直徑是相等的答案。通過獨立自主的分析思考,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四、注重對數學實驗的有效引入
在很多小學生甚至是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眼中,數學不同于物理、化學等其他理科科目,似乎無法通過具體的實驗操作進行知識的獲取和技能的應用,這其實是一個比較片面的認識。數學知識同樣來源于對實際生活的觀察和提煉,因而也必然可以通過實驗的方式對這一提煉過程進行有機還原。在進行數學實驗的過程中,小學生的思維將在實踐操作的帶動下表現出更強的活力和動感,并會以更積極的狀態利用既有學習成果完成對實驗課題的思考、探究和解決。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創新意識培養效力和展現空間的行為,因而可以成為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學生創新綜合素養的又一有效渠道。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意識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重要性,然后在此基礎上借助課堂活動、問題情境、思維指導等多元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為將學生培養成一個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蔡玉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J].新課程,2021(46):76.
[2]江育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21(46):168.
[3]全俊卿.創新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培養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2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