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莉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督促學生學習專業的語文知識,更要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認識到傳統文化學習的重要性。我國是泱泱大國,歷史文化經久不息,世人多以史為鑒,不斷地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所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每一個學生都應該肩負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將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斷地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從小學階段就能夠開始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傳統文化中包含著多方面的學習內容,在持續的滲透學習中,學生個人的綜合素養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這對于學生日后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傳統文化
引言:語文課程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其中包含著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如何培養學生的文化學習理念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學生需要從心底改變學習思想,這樣才能夠樂于接受傳統文化,并陶醉其中。傳統文化中蘊涵著許多精髓和科學觀念,為讓小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到其中的含義和道理,教師應該適當的組織學生開展實踐學習活動,讓學生能夠從中體會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這樣就能夠提升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程度,只有學生能夠主動地對傳統文化進行學習、探索,才能夠更好地將其發揚光大。
一、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探析
(一)從多方面滲透傳統文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想要更好的滲透傳統文化教育,那么就是就要注重從多方面進行滲透。無論是古詩詞,還是課文學習內容,其中都蘊涵著非常深刻的傳統文化精神。傳統文化具有多樣性的特點,不同于其他課程可能會出現枯燥乏味的教學情況,傳統文化相對來說具有更多的趣味性。我國民族較多,各民族都擁有著各自獨特的生活習俗以及民族服飾,所謂“入鄉隨俗”大致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去了其他民族,那么就要遵循當地的民風習俗。這是對于這個民族的尊重,也是對于文化的尊重。為了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學習精神與文化素養,教師應該在日常生活與課程學習中不斷地滲透傳統文化知識。傳統文化具有多樣性,它包含文化、信仰,以及風俗藝術等等,甚至每個地方不同的思維方式,也是一種獨特的傳統文化。許多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比較狹窄,認為傳統文化只是一些典型的節日、民俗,但其實這些也只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古代的剪紙藝術、四大名著等都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所以教師要從更多的角度豐富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并結其他科目的課程學習,為學生進行總體連接與講解,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體會到傳統文化之中的深厚內涵。
(二)開展傳統文化實踐活動
為了更好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教師應該更多的組織學生開展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比如,在周四上午的語文課上,在講解課文《姥姥的剪紙》時,李老師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便結合本節課的學習任務開展了剪紙活動。李老師首先在大屏幕上播放了一段簡單的剪紙視頻,又將學生分為小組頒發小剪刀,讓學生在看過視頻之后通過實踐剪出自己的作品。原本比較低沉的學生也因為剪紙活動的開展而變得更加積極。這個階段的學生本就活潑好動,這樣的實踐學習活動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對于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這樣的課程活動更能被小學生所接受。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學生們表現的非常積極,根據老師提供的素材,有的同學剪出了一個簡單的人形,有的同學在剪兔子、老鼠等可愛的小動物,還有同學在剪一些花草植物。在剪紙實踐活動進行過程中,學生們逐漸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他們這才知道原來剪紙藝術是這樣的神奇,通過一張紙、一個剪刀,就能構建出不同的圖案。在同學們完成作品后,教師還播放了一些優秀人物的剪紙視頻,這讓學生們更加心生敬佩。學生們紛紛討論起來,他們認為傳統文化十分具有意義,而且內容也非常豐富有趣,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學生們明白了傳統文化的傳承意義。李老師覺得非常欣慰,學生們能夠從真實的學習活動中得到這樣深刻的體會,這有利于學生對于傳統文化進行進一步的了解。
二、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探析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許多學生在日復一日的文化課程學習中,已經變得越來越沉悶。其實每一個學生不僅僅要注重學習知識,更要積極的積累文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當今社會正飛速發展著,社會所缺少的不僅僅是人才,更是綜合型人才。所以每一個學生都要注重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人。
(二)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科學觀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科學觀念。在小學階段,學生尚未樹立完整的價值觀念,雖有的一定的自主思想,但還需教師、家長進行正確的引導。在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中,學生也會耳濡目染,逐漸的成為一個熱愛藝術、文化的學生。傳統文化中包含著許多優秀的精神品質和為人處事的道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通過熏陶、學習,不斷地完善自己,進而培養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傳統文化學習中,學生能夠更多的借鑒優秀名人的高尚品質,吸取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傳統文化中承載著我國古人的勤勞與智慧,學生在長久的學習中能夠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科學價值觀念。
結束語:語文課程的連貫性較強,教師要注意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將傳統文化教育更好的滲透到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各個方面。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觸到多種多樣的傳統文化知識,在相關古詩課文的講解上,教師也要花費更多的心思。這樣才能夠讓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循序漸進地掌握的傳統文化內涵。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與高尚的品質精神。為讓學生更好地沉浸其中,教師也應該注重轉換課程教學形式,讓學生能夠更加輕松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對于傳統文化中的名言警句,教師也應該以身作則、詳細講解,并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這樣學生就能夠在貼近生活的教學中,獲得更加獨特的文化學習體會。
參考文獻:
[1]余桂芬.小學語文教學如何融入傳統文化[J].知識窗·教師版,2018,01.
[2]尚冬梅.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20.
[3]何秀霞.淺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J].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