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紅
摘要:葫蘆絲是我國傳統民族器樂,具有表現力強、音色輕柔細膩的特點,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與青睞。在當前,也有不少年輕人學習葫蘆絲,傳承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將其視為課堂樂器引進,不但能夠有效的豐富初中音樂器樂教學形式,對深化學生音樂感知,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同樣也具有積極作用與影響。
關鍵詞:葫蘆絲教學;初中音樂;音樂教學;教學實踐
“葫蘆絲”又被稱為“葫蘆蕭”,是我國云南少數民族樂器,具有價格低廉、攜帶方便、結構簡潔的器樂特點,十分適合器樂初學者與愛好者學習。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引進葫蘆絲,不但能夠有效的激發與調動學生的器樂學習興趣,同樣也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水平,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知,發展學生音樂創造能力與表現能力。在當前的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與組織葫蘆絲教學已不足為奇,但美中不足的是,葫蘆絲教學尚未形成完善的教學結構與體系,這就使得絕大多數的初中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存在諸多不足與缺失。為此,本文將從初中音樂演奏課堂、唱歌課堂以及鑒賞課堂三個方面上探討葫蘆絲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與方法。
一、葫蘆絲在演奏課中的應用
雖然葫蘆絲是一項相對較為簡單的器樂,但這種簡單也僅是建立在掌握與習得演奏技巧的基礎之上的[1]。因此,為了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葫蘆絲演奏水平,初中音樂教師就要從傳授學生基礎葫蘆絲演奏技巧與樂理知識入手,去發展與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葫蘆絲基礎演奏技巧與相關樂理知識的學習
葫蘆絲基礎演奏技巧與樂理知識是學生習得與掌握葫蘆絲演奏能力的先決條件。不僅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音高意識,同樣也需要具有判定音色好壞的能力。因此,在指導學生吹奏葫蘆絲前,教師就必須要重點強調這一演奏要點,并要規范學生持握葫蘆絲的姿勢,以此來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器樂吹奏習慣。除此之外,便是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練習。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加強對學生多種吹奏氣息技巧的培養,確保學生能夠根據樂譜掌握氣息的正確使用方式,以此來為學生葫蘆絲演奏水平的提升夯實基礎。
而在相關樂理知識學習中,教師則要引導學生結合基礎的葫蘆絲演奏技巧進行學習。如在教學不同音樂調式時,教師就可為學生吹奏不同調式的葫蘆絲節奏,以此來促使學生在對比總結中感知調式之間的差異;或者,在引導學生學習樂譜時,教師則可結合葫蘆絲的吹奏指法來深化學生對樂理知識的掌握與理解。
有感情的葫蘆絲演奏
在掌握基礎葫蘆絲演奏方法與技巧之后,教師便可鼓勵學生展開葫蘆絲樂曲的學習。首先,在樂曲的選擇上,要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與發展特點,選擇學生喜愛的曲目來引導學生吹奏葫蘆絲,以此來有效的激發與調動學生器樂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深刻的意識到葫蘆絲的文化傳承作用與功能,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葫蘆絲音樂作品,如《月夜》、《月光下的鳳尾竹》、《多情的巴烏》等等,從而在有效拓寬與豐富學生音樂視野的同時,促使學生在演奏葫蘆絲的過程中,體會與感知我國人文歷史與民族風情,以此來有效的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
其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則要結合初中音樂教學目標與內容優選作品。并要加強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內涵的理解,從而在有效提升學生器樂學習效率的同時,促使學生更為全面與綜合的掌握不同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與文化風格,以此來為學生有感情的演奏葫蘆絲夯實基礎。
最后,在實際的演奏過程中,則要注重學生的創造性表達與個性化展現。可通過組建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組織學生對所需演奏的樂曲進行深度探究與分析,以此來促使學生實現對音樂作品思想與情感的深度感知與理解,進而更好的提升與強化學生葫蘆絲演奏的情感表達能力與藝術表現能力[2]。
二、葫蘆絲在唱歌課中的應用
在以往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往往應用的教師范唱、學生仿唱的教學形式,這不僅難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在某種程度上還會對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發展造成限制與影響。而為了能夠有效的改善傳統初中音樂唱歌課堂中所存在的這一教學問題,教師就可運用葫蘆絲來取代電子琴伴奏,引導學生以此展開組內伴奏演唱的學習模式,即幾名學生吹奏葫蘆絲,其他學生合唱。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音樂課堂參與度,對激發學生音樂演唱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同樣也具有積極影響與作用。并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能夠對學生的演唱能力形成更為全面與綜合的掌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為教師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等活動的開展與組織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葫蘆絲在鑒賞課中的應用
在當前的初中音樂教學中,音樂鑒賞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組成,對提升學生藝術鑒賞能力,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學功能與作用[3]。但在以往的初中音樂鑒賞課堂中,教師通常會引導學生通過聆聽與視唱的方式展開學習,這就使得學生存在鑒賞不深入、了解不具體的學習問題。而在此過程中,融入葫蘆絲教學,教師則可通過現場演奏葫蘆絲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音樂鑒賞作品中的節奏重難點與旋律重難點,從而有效的突破學習障礙與困難。 與此同時,教師還可采用視唱與葫蘆絲演奏相結合的方式活躍初中音樂鑒賞課堂的教學氣氛,以此來有效的調動與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促使學生實現深度的音樂理解與感知。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優勢與功能為學生展示與音樂作品有關的圖像與影像,以此來有效的深化學生對音樂作品創作背景與文化特征的體會。并配合葫蘆絲的吹奏,將樂曲中所蘊含的情感與思想傳遞而來,以此來有效的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情感體驗,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總結:
總而言之,在初中音樂課堂中引進與葫蘆絲教學具有較大教學優勢,不僅可以作為器樂傳授與培養學生基本的演奏技巧與樂理知識,提升學生的器樂學習水平,同樣也可以作為音樂唱歌課與欣賞課中的教學輔助工具,活躍教學氣氛,強化課堂教學質量。因此,作為新時期的初中音樂教師必須要重視與關注起對葫蘆絲教學的有效運用與實踐,從而在有效豐富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作能力,進而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焦佳航.葫蘆絲教學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戲劇之家,2021(34):59-60.
[2]白雪. 文化傳承背景下初中音樂社團發展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21.
[3]章新蘭.農村初中葫蘆絲進課堂對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教學實踐研究[J].戲劇之家,2021(04):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