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升
摘要: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一種教學模式,區別于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方法,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課程內容相關的任務為載體,圍繞明確教學目標,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等形式,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系統地完成自身知識能力的建構。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鍛煉技能;教師對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中職語文;應用;分析
導言:任務驅動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在中職語文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任務驅動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升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力地推動了課堂學習活動的開展。中職教育是職業技術教育的一部分,教學目標為培養初、中級技術人員及技術工人,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教學任務,在任務的驅動下,自主學習和互動合作完成教學目標。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含義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指學生圍繞既定任務開展活動,并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模式完成既定任務,達到教學目標以及學習目標。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可以將整個教學目標進行分解,使其成為若干個小目標,并圍繞目標制定若干個任務,逐步達到教學目標。在中職語文學習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應考慮各項因素,包括學生專業特色、學習特點以及用人單位的需求,以提升學生各項能力為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實施要求
從教師的角度講,教學任務的設計對教師教學技能、綜合素養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以“導”為主,凸顯教學特色。首先,教師應深刻理解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主旨,把握其要領。其次,對于課堂目標要研究透徹,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自身特點、認知水平及知識儲備量,設計并分解相應的課堂任務,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最后,教師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給予有效的指導和引領,注重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及獨立探究能力,同時對任務執行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和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合理把控課堂進度。從學生的角度講,充分發揮學生“學”的主體性。學生對于任務驅動式教學法要有一定的了解,明確自己的任務,主動預習新課,搜集課程相關資料,積極協助教師制定課堂任務。此外,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形式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并積極參與對任務的評價。
三、“任務驅動法”對于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中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推進中職教育的發展是促進經濟發展和增加就業機會的重要途徑。但是中職教育和普通教育比較起來,有著明顯的特征。大部分中職學生是在讀完初中后就報考職業學校,基礎文化課知識欠缺。目前,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教師需要創新教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中職語文課堂效率。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需要嘗試著放棄傳統教學法,把“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到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切實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說,“任務驅動教學法”以任務引導開始,引導中職學生進行原理知識研究和動手實際操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研究的能力。對于教師來說,“任務驅動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激發中職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真正地提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目標任務驅動型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策略
(一)根據學校專業知識設定目標任務
和一般普通高中學校課程不同的是中級職稱課程的學生都設置了不同的學科專業,比如會計專業、計算機技術專業、產品設計及制作技術專業和服裝設計專業等,但同時也都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目標。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隨著任務驅動型教學法的開展,教師們應加大對學生的教育重視程度,并緊緊圍繞學生的專業特性,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任務。如學生在復習《景泰藍的制作》時,教師采取了分組協作的教學方法,并制定了任務目標:先通過閱讀課文內容,使學生熟悉景泰藍的制造順序及其工藝特征,從而體會中國傳統技藝的美感;然后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明確說明文的書寫順序和手法;再次,通過將課堂知識遷化轉移,并針對各個專業學生的專業特性,引導學生到有關公司或廠家進行參觀,以熟悉其流程。這不但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并強化了對自身所學專業的有關理論知識,同時還增進了對原本專業領域的認識,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研究熱情,并更能主動投身學習。
(二)深入理解教學內容
具體內容任務驅動要使教學行動順利開展,教師們應做好對教學內容的深入了解,并合理明確任務的具體內容。任務內容設置的過于單一或是困難,都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如果把任務內容設定得過于簡單化,將無法實現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相反,將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導致學生對語言問題研究缺乏興趣。尤其是針對中職學生而言,語文的掌握能力往往參差不齊,所以這就要求老師必須能深度地理解課程,設定的任務內容既能符合課程目標,又能滿足學生的掌握能力,還可以調動學生探索的欲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如《雷雨》這篇課文,對于一些知識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習者來說,掌握起來就相當艱難。據此,老師對這篇文章知識目標、能力目標都要社會深入分析,并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學情,將其分成難和易二個部門任務:容易的部門如理解話劇的基本常識、有關曹禺作家的介紹等,采取自主學習的方法,讓每個學生獨立完成;難的部門如理解周樸園、魯待萍的特點、欣賞人物形象的個性化語言等,則采取分組合作模式,對一些能力較弱的學生分析不全,能力較好的學員則可進行互補,并由此來實現教學目標。
結語:綜上所述,把任務驅動教學法運用于中職生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流程中,由老師針對課堂教學實際,給出具體的課堂教學任務,并指導中職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團隊協作,最終解題。在整個過程中,老師還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的能力,并最終掌握知識技能,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實施中職語文課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不僅提高了中職語文的教學質量,而且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研究的能力,為以后的職業技能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菲.初探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海南),2020(07):68-70.
[2] 郭琴芳.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廣西教育,2021(3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