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燕
摘要: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是落實素質教育要求、創新班主任工作形式的重要手段。在新課標要求下,小學積極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不斷推進德育模式,為了達到更好的德育教育水平,總結與探索小學班主任德育激勵策略,明確德育目標,在此基礎上,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文章探討激勵策略在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有效運用。
關鍵詞:激勵策略;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
前言:激勵教育對小學生而言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小學階段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其身心發展情況影響作用下大部分學生容易受成年人的激勵和鼓勵而提升學習信心和積極性。在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體系中,通過激勵教育策略的應用可以全面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幫助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德育教育的熏陶作用,全面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德育水平應用能力。
一、激勵策略在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運用的重要性
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分析,將激勵教育元素滲透至德育教育工作體系中,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自律性,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自主學習探究過程中,從而促進實現構建積極教學氛圍的根本目的。其次,以激勵教育為核心的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體系中,對于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有著極強的影響和促進作用。眾所周知,現在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僅在于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更在于學生實踐能力及知識運用水平的提升,以激勵教育為核心的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體系中,學生可以在班主任的引導及激勵作用下,將德育元素滲透到實踐生活中,踐行到實際事件中,從而促進全面化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最后,在以激勵教育模式為基礎的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過程中,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為了實現綜合素養發展目標,小學班主任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激勵教育元素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在多個角度同步提升綜合能力水平,實現核心素養發展目標。
二、激勵策略在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運用的方法
1.創設良好的激勵氛圍
日常生活教育在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小學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這可能不取決于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而是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從日常生活的細節入手,可以有效地參與教育,影響學生的思想、感情和價值觀。班主任還應該注重營造良好的環境,提供一個平靜而活躍的環境,改變過去師生角色對立的局面,讓學生明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自覺的進行自我保健。這樣一來,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培養的言行才能嚴格符合社會公德,消除誤會,在學校和生活中樹立良好的正面形象,對教育產生長遠的積極影響。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都有不良習慣,比如用粗言穢語隨意扔垃圾。我們通過用“好孩子”這個詞來統計學生在生活中經歷的各種困難經歷,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一起討論,控制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行為,積極鼓勵善于表達想法的學生。讓學生們學會尊重,學會做好學生的榜樣。在這樣的好環境中,學生們能夠敏銳地意識到某些習慣是不好的,從而刻意地舍棄它們。
2.開展多元激勵實踐活動
小學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復雜性特點,班主任需要涉及學生的多方面培養和教育工作內容。實踐活動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靈活性特點,不僅可以在其中設計學生十分感興趣的游戲環節等內容,還可以在實踐活動中滲透多方面教育引導目標,使學生在一定的實踐活動學習過程中完成綜合素養發展的目的。
例如,小學班主任可以以“銘記歷史,不忘使命”為主題對學生設計實踐探究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參觀歷史紀念博物館。通過實踐活動的組織及開展全面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使學生切實了解到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全面培養學生的德育水平。為了進一步延伸實踐活動組織開展效果,班主任可以在實踐活動組織之后,通過延伸性學習方法,將實踐活動中學習到的知識和內容進行全面理解和掌握。在此過程中,班主任應當加強鼓勵教育在其中的運用效果,使學生對延伸學習充滿信心,全面強化實踐活動組織開展效果。例如,部分學生會根據實踐活動進行語文寫作練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寫作內容和寫作成果進行激勵教育。首先,以鼓勵式教育模式為核心,全面表揚學生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優勢特點;其次,針對學生的不足進行針對性的引導,使學生既可感受到教師的鼓勵和贊揚,又可根據教師的引導及輔助,完成不足問題的改善。因此,在小學階段班主任德育工作過程中,將鼓勵元素滲透至實踐教育活動的組織及開展過程中,將會全面提升德育教育工作效果及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
3.應用激勵實現因材施教
小學班主任想要實現在德育工作中以激勵策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必須認真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實際情況,更要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教學,通過不同的激勵教育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使每一名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有所收獲,并在自我反饋的過程中,實現有所提升。
例如,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從眾心理,很多時候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時,低年級的小學生不知道答案也會舉手進行發言,這時被叫的學生如果不知道問題的答案,難免會產生心理落差,而且有時會由于其他小學生的嘲笑而不愿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對此,為了有效避免這個問題,并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提高學困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私下給予此類學生提示,并讓學生選擇舉左手代表會,舉右手代表不會,然后再根據問題的實際難度進行篩選,這樣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既能實現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使每一名學生在此過程中都有良好的課堂體驗。與此同時,針對中等生和優等生,教師在選擇問題與選擇學生回答的過程中需要加以區分。對于正確回答高難度問題的中等生,教師必須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對于優秀的學生,教師要給他們提一些更加困難的問題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并給予鼓勵。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工作的組織對于小學班級管理有著積極的意義,而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班主任要通過德育實踐,促進小學生道德品質的不斷提高。在當前德育教育中,教師激勵措施的應用可以通過結合生活實際,創新激勵方式,因材施教等不同的策略把握學生個性化的特征,在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的基礎上,以激勵措施的多樣化選擇來保障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志.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實施激勵策略探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20(1):26.
[2]鈕春梅,王妍.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分析[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3):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