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明
摘要:多年的數學課改實踐中,筆者曾遇到過各種不同性格特點的孩子:有品學兼優的,有熱忱大方的,有勤奮善問的,有辦事干練的,有目無尊長的,有粗魯野蠻的……當然也遇到了好些令人頭疼的“釘子戶”。在引導孩子們成長進步的同時,我得以提高和成長,也積累了一些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經驗。基于此,以下對新時代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
引言
當前,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沒有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數學能力,沒有互動的意識,只是在完成教學任務,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在數學教學中,大多教師對學生不同的數學能力的認知不全面,沒有結合學生各自的特點和能力等進行有效的教學。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的教學模式,單一的教學模式會限制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創新和完善數學教學方式,才能使那些數學成績優異的學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向更高的水平不斷進步,使那些數學學習比較落后的學生擺脫過去的學習陰影,增強自信心,積極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一、開展情境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教育教學的方式也在進行著不斷的創新和發展,情境教學法是近些年來在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中的“確定位置”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通過課堂模擬的形式讓學生對位置的表達進行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興趣。例如,找3名學生站在課堂的不同角落,1號學生代表圖書館,2號學生代表科技館,3號學生代表學校,然后規定課堂的正前方為北,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策略。通過營造這種情境幫助學生掌握“位置”的知識。再如,學習“分數混合四則運算”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借助于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為學生營造一種采集樹種的教學情境,并在此背景下給學生列舉一道書中的例題,供學生運算:少先隊員采集樹種,第一小隊12人,一共采集了3/5千克;第二小隊10人,一共采集了1/2千克。平均每人采集了多少千克?通過創設相關的解題情境讓學生解答數學問題,可以給學生展現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此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和質量。
二、實施差異化教學法,落實因材施教的任務
面對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都能通過學習數學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實施差異化教學,即對不同學生進行區別化教育,從而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任務。首先,需要對教育對象即學生進行分層,在分層時要考慮他們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數學思維、學習態度等,綜合考慮這些信息后將其分成學優生、中等生、學困生三個層次。其次,對學習目標進行分層。不同的學生就如不同高度的樹苗,教師要讓每個樹苗都能長高,但是不能要求它們長一樣高,這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樹苗”的習性制定不同的目標。比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對于學困生,要求他們記住圓的面積公式并且能夠用它進行簡單的計算,但是對學優生,不僅要讓他們記住公式還要讓他們會推導公式。在不同學習目標的驅動下,每個學生的潛能才能得到激發,獲得不同程度的成長。更重要的是,面對適宜自己的學習目標,大多數學生在專注、認真學習的基礎上都能獲得提升,從而獲得滿足感、成就感,這可以顯著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三、樹立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
任何時候教師都應該要求學生把握課堂,因為課堂永遠是學生最主要的學習陣地,學生能夠把握課堂,學生的學習就會更加高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課堂動態,要與學生進行互動,要不然學生在課堂上很可能會感覺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便會下降。學生也應當嚴謹地對待數學這門學科,樹立正確的數學學習意識。例如,教學“測量單位”的相關知識點時,由于這部分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描述這樣的情境:學校打算為每個教室都換一個黑板,要將黑板的長度、寬度測量好,給相關的廠家。讓每個學生都動手去測量,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不同的學生測量出的數值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有的甚至相差較多,如果提供這樣的數據給做黑板的廠家,就會出現做出來的黑板和教室不匹配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從中引出,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不能夠不嚴謹,要用最嚴謹的態度去對待,避免由于自己的粗心和不嚴謹造成很大的數據偏差,導致一些不好的結果。所以,在數學學習中要十分嚴謹,更好地學習數學,學習數學知識要足夠細心。
結束語
在新課程標準全面推行的新的教學時代背景下,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創新,以此優化與完善數學教學模式,并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學習基礎數學知識的同時,掌握更多的數學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明麗.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C]//.2021教育科學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七).[出版者不詳],2021:1075-1079.
[2]郭志鋒.基于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之我見[J].新課程,2021(07):194.
[3]梁興瑞.新時代下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策略探究和錯誤目的表[J].新課程導學,2018(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