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志威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回答和解決好這個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責任重大。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的逐漸發展完善,全方位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基于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論體系以及構建進行了一定的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全方位全過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
引言
作為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對大學生教育的核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同祖國未來事業蓬勃發展息息相關的,是社會主義精神、物質、政治文明的重要保證。因此,高校教師必須要結合新的社會發展情況;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借助網絡,有目的的向大學生傳送意識形態的影響,幫助大學生更好的完成人生蛻變。
一、全方位全過程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論體系概述
隨著全方位全過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理論體系的提出,高校采取了各種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的學校以學為主,學育結合,還有一些學校參照外國的一些著名的教學案例來進行改革。為了正確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需要明晰概念,所謂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模式是指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在以后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采取不同的方法與手段可以參照的標準。從細節上看,這個概念又可以理解為,首先在形成模式的過程中要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為指導,其次要有具體的方式方法,如果僅僅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是無法實踐的。而全方位全過程中的全方位要根據不同的社會發展情況,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去進行,通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滲透,全過程主要體現在大學的四年之間都要不斷地去踐行,不能出現間斷或者放棄的情況。
全方位全過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在理論的基礎之上,具體化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延伸。全方位全過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依撐,為社會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大學生的未來便是社會的未來,所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觀滲透到大學生的教育之中是很有必要的。
全方位全過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特點體現在全方位與全過程上面,是一切資源都為教育服務的過程。全方位是與平面相對比的,正常情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只出現在課堂中的,這樣的教學效果十分的差,因為理論知識枯燥無味,很多大學生會抵觸這些知識的學習,但是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它將社會主義的教育滲透在學生的方方面面,全方位的形成一種學習的過程,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增加了學習過程中的樂趣。全過程則體現在他滲透在大學生的四年之中的每一分鐘,是一個長時間的教育,這樣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牢的樹立在大學生的心中。
二、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必要性
(一)現在的大學生正處于處于自我完善,三觀逐漸形成階段,是有熱情,有激情的一個群體,他們對于社會主義是完全擁護的對于共產黨沒有任何異議。同時,他們生活獨立性差,團隊合作意識較差,接受黨史教育嚴重不足。對于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創新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內容上有滯后趨勢,形式上沒有創新舉措,換句話說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長期以來一直走著一種十分學院式的路子。強迫學生接受,給人以極大的思想負擔和抵觸情緒。加之部分人的盲目陜隘的市場行為,給價值觀、人生觀正在形成階段的年輕大學生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全面構建是迫在眉捷的。
(二)目前,世界格局正在變化,全球多極化成為主流,一些西方極端主義試圖顛覆中國政治體制,新的國際形勢要求我們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構建,確保當今大學生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有正確的政治思想。
(三)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改革,新的教育形勢迫切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的完善,來培養大學生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提升大學生的思想視野,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面臨的問題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建設相對較晚,相對落后也有預料。這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理論體系不夠成熟,遇到一些實際問題要解決,包括一線教師等教育工作者難以正確回答,有些答案似乎正確,但其實很蒼白,很難真正說服學生,這使得高校難以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質原因。
四、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策略
(一)加強理論灌輸,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體地位
要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選拔配備。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上,堅持大理論要接地氣,要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和學院的辦學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風要求上,要求教師“三尺講臺無雜音”,正人先正己,必須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熱愛中國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積極宣揚馬克思主義理論,把個人理想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二)加強實踐教育,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的策略
理論是完成一切事物的基礎,偉大的列寧同志也曾說過:沒有革命的理論,便是沒有革命的行動。但是光通過理論進行教育業明顯是不行的,在進行理論知識教育的同時也應在具體實踐中讓同學們根本的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具體施行教育過程中應很好的運用大學生的從眾心理,其心理,行動方面都必然受到校園教育及日常瑣事的影響。所以我們應在一段時間之內合理的開展各種競賽,展覽,電影,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等;于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育應幫助大學生重新認識中國文化,高校定時通過歷史人物、經典名著、傳統節日、抗日戰爭等各個方面的有關活動重新尋回對于中國文化的崇敬,重新開始了解中國的現實國情,樹立民族自信心,培養愛國主義情操,為更好地幫助師生了解當下時事,發揮積極的作用。
(三)深化社會主義道德觀建設
在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構建工作時,高校和教師必須要時刻銘記深化社會主義道德觀的建設。當今世界,我們的優良傳統和道德觀念的掌握受到了嚴重的沖擊,青年大學生在更好的了解世界時也受到了來源于世界各地消極有害的信息的影響。此時是十分需要我們對其加以引導的,只有讓大學生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的了解正確的是非道德標準,牢固的樹立將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才能讓他們成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人才。
(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把握正確輿論導向
大學生作為青年主力軍,能夠很快速地接受新鮮事物,同時也不懼挑戰,但因其處于由學校向社會過渡的關鍵階段,有的學生明辨能力較弱,極易感情用事,這也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適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互聯網的普及為高校思政教育,開發了新的教育引導平臺,鑒于此,教師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占據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陣地。首先,教師要先挖掘可用的健康、向上的文化,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大力發揚和保護我國優秀民族文化以及傳統美德,其次,教師可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線上網站,將思想性、趣味性融為一體,以提升線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將黨的政策方針滲入其中,以提高網絡思政教育的時代性,將健康向上的文化資源輸入網絡,以引領學生通過信息網絡,汲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優秀信息,進而實現洗滌學生心靈、熏陶其操守的目標。再次,高校應強化對網絡信息的監督管控,在根源上抵制不良、錯誤信息對學生思想的侵蝕,使他們逐漸形成明辨是非能力,不斷提升自制能力,并樹立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錯誤思想。最后,還要建立起一支優秀、全能的網絡思政教育工作團隊,確保其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同時還有堅定的正確的政治立場,以此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人才保障。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為了應對復雜的社會形式,高校要始終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全方位全過程的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牢牢抓住校園里的意識形態工作不放松,更好更多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參考文獻:
[1]王軍.思想政治教育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作用[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7(29):4
[2]陳正煥.論高校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構建[J].現代職業教育,2019(36):80-81.
[3]朱艷霞.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才智,201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