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卓
摘要:在我國教育改革力度不斷深入的形勢下,中職教育的就業導向特征愈發突出,與此同時,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也隨之在中職英語課程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從中職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使用統一的中職英語教材,英語教學難以更好地滿足中職學生的專業需求以及崗位需求,導致學生無法更好地適應市場的發展需求,給中職學生的就業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基于此,對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要點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就業導向;中職英語;教學模式;要點
引言
與傳統中職教育理念不相同的是,中職英語教學更加偏重于學生的就業,反映在中職英語教學過程中,則更加偏重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搭配各類的模擬就業平臺,快速地提高學生對應用英語的能力,實現快速就業的目標。基于此,中職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保持基本英語理論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弱化理論教學,提高學生英語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力度和教學力度,使得學生在該過程中不僅學習到了豐富的英語理論知識,而且也積累了豐富的英語實踐經驗,為學生日后的就業提供了更加強有力的保障。
一、結合就業形勢,積極優化專業教學內容
結合就業形勢,積極優化專業教學內容中職學校相較于普通高中而言,其教學側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所以,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也應結合學生的具體專業,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英語教學,以凸顯中職教育的職業性、應用性特色,推動英語教學質量提升。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中職學校應當結合自身發展目標,制訂英語教學改革計劃,重新規劃教學目標,積極引進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合理優化教材,科學設定人才培養目標,精心選擇教材內容,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如計算機應用專業,其英語教材80%以上內容應與專業存在關聯,以常規英語單詞為中心,逐漸向專業領域單詞拓展,提高專業學習與英語學科的銜接度。旅游專業英語教材則應當傾向于商務與交際英語,側重于酒店、旅游等行業相關英語實踐;機電技術應用或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可以通過實訓操作,讓學生到車間接觸各種機器和零部件,并熟記機器及零部件的英語名稱,推動專業課程與英語教學的結合。
二、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實踐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合理設計教學方案和科學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教師通過合理引導來促進學生深入學習,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英語學科的實踐性較強,理論學習無法發揮實際效果,人們學習英語是為了發揮語言的價值與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單一固定,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傳統的死記硬背方式也不利于學生的就業素質培養,學生不僅僅會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甚至對學生日后的就業無任何幫助。因此在實際英語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音視頻導入、情境創建、分組討論、游戲競賽、小組評價等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可以擺脫死板的教學氛圍,改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消極倦怠心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學生內心深處樹立英語邏輯思維,建立起英語學習框架,學生才會逐漸開始學習英語,才可以克服心理障礙,在多樣化英語學習活動中勇敢開口,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英語學習情況,樹立英語學習的信心。
三、理論結合實踐,優化實踐教學模式
在開展實際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的過程中,主要反映在對教學內容的創新,即改變傳統的注重理論教學,或者單方面的實踐教學,要做到理論結合實踐,優化實踐教學模式,真正培養出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應用型人才。在該創新過程中,學校領導層面要加強對該教學模式的創新,例如可以通過招聘專業教師的方式,尤其牽頭開展對中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形成一套模式,從而方便其他教師依據其開展教學模式的創新。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英語基礎以及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讓學生能夠對漢語與英語間的差異進行掌握,引導學生在堅持文化自信的基礎上了解外國文化,這對提高中職學生的英語職業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如在教學“I’ve tried all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時,教師需要對教學的重點以及目標有全面了解,然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本課主要內容就是交通工具,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以交通工具為載體,在講解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出行理念進行掌握,借此讓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實現自身跨文化交際意識以及溝通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也能得到良好的鍛煉和提高。
五、積極開展工學結合,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以就業為導向、以工學結合為手段是推動中職學校英語學科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中職學校提高英語教學專業契合點的必然選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通常,為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就業率,中職學校會選擇與一些企業合作,通過工學結合,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適應今后的工作環境與崗位。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中職學校可以采取“訂單式”培養模式,通過兩年的理論知識學習后,由教師帶領學生到星級酒店實習,并根據學生性格特點將其安排在不同部門實習,如性格外向、口語較好的學生可以到前臺、接待中心、購物等崗位實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口語優勢,在實踐中增強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性格內向的學生可以在客房、宴會廳等部門實習,這些崗位對口語要求不高,且口語模式較為固定,即使英語基礎一般的學生也能大致滿足客戶需求,從而增強學生信心。通過實訓,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環境,并在與客人交際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英語運用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思考自己今后的發展方向,為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以及更好地就業與發展打好基礎,這也正是中職英語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教學是當前職業教學的重要出路,是院校發展的重要目標,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遵循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積極調整學習方向,為學生制訂專門的“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學習策略,從而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馨.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探討[J].校園英語,2021(01):99-100.
[2]陸強威.探討"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J].知識文庫,2020(24):64+66.
[3]易偉.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探討[J].知識文庫,2020(2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