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閱讀是一種習慣,亦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深層次的精神發展需要。通過閱讀,我們可以獲取信息,也可以向別人傳達信息。閱讀是情感和語言的另一種表達方式。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閱讀都是一種學習的重要方式。整本書閱讀是一種創新性的閱讀模式,這要求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把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進一步地推薦給學生,促使學生在對整本書閱讀內容進行掌握的同時,文本內涵的理解逐步得到加深。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近幾年來,整本書閱讀給語文閱讀教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語文閱讀教學已成為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一種有效方式,它與以往的單篇文章閱讀的方法不同,學生可以從整體出發,進一步對整部作品進行接觸,促使學生對整本書內容的感悟以及理解能力得以深化,促使學生能夠逐步提升綜合能力,為學生今后的閱讀習慣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1]。
一、選擇合適的書目
選擇適當的書目是進行整本書閱讀的第一步。語文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和課本教材體系,為學生選擇適合他們身心發展階段閱讀的整本書籍,也應該根據每個低年級小學生的興趣、個性和生活經歷,在尊重孩子興趣愛好的基礎上,為他們選擇合適的書籍。要確保書籍的內容一定是學生感興趣的,是質量優的,是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這樣學生在整本閱讀的過程中才會保持長久的興趣。
例如,可以選擇低年級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圖文結合的繪本故事,提供閱讀書目的參考,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例如,針對低年級學生,可以選擇一些圖畫書,中年級可以選擇一些兒童文學作品、自然科學等作品,高年級的學生就可以適當開闊自己的視野,增加閱讀范圍,可以適當選擇《寄小讀者》《格林童話》等文學作品,根據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選擇合適的書籍,但同時,教師也只能給學生合適的建議,并不能幫助學生做決定,所以,在選擇的時候,還是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在保留學生意見的基礎上,提出合理的建議,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2]。
二、課堂設疑,課外探索
學生在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之前,面對整本書的大量篇幅和內容會產生畏懼心理或者對內容不感興趣,所以,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課內閱讀的過程中用吸引學生興趣的對話、描寫或者情節作為引子,提出一些問題。長此以往,學生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感興趣的文本進行閱讀,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學習《少年閏土》的時候,利用文中的相關任務進行拓展:“閏土和‘我此后沒有再見面,大家想想,他們長大后重逢時是一幅怎樣的場景呢?閏土還像小時候一樣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嗎?”在這些問題的驅使下,學生的興趣會很濃烈,在這個時候可以鼓勵學生閱讀《故鄉》,找找長大后的閏土和少年時閏土的不同之處,進行課外拓展閱讀,進行知識的穿插學習,將知識聯系起來。用課內設置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愿意閱讀相關書目的興趣,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知識的傳遞,如可以用新聞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這些方法都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閱讀能力也會隨之提高,理解文化的能力也會提升,內化為自己知識的過程也會加快。
三、故事導引,想象助推
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作品的時候,經典的作品往往會有一些留白,教師可以借助這些空白,用故事進行引導,學生根據故事內容發揮想象,探究故事的后續發展。這樣,就從點到面,從故事的片斷到故事內容的閱讀學習,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進行閱讀。比如,在閱讀《窗邊的小豆豆》整本書時,可以先給學生講幾個關于小豆豆的故事,讓學生對小豆豆的形象有一個初步了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想想如果你和小豆豆是同學,你們會經歷什么?說些什么?在鼓勵學生根據作品進行想象時,其實也在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關注作品情節的同時,也要注重引導學生理解作家的內心世界,這樣,就從表面進入作品的深處,閱讀作品不再停留在表面。
四、組織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討論
學生閱讀要認真有效,要對所閱讀的書籍內容有詳細的、完整的、正確的理解,讀完后,學生要有所收獲,明白自己都讀了什么內容,有什么感悟,有什么收獲。針對于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閱讀進行討論。比如,書中的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以及文章的結構、思想情感等,都可以作為話題進行討論和研究。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聆聽學生心中最為真實的感受,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聯想,發表有個性的意見。
例如,在學完《草船借箭》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在對這本書的內容都熟悉了解之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每個學生對書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在交流談論中都可以暢所欲言,例如,對曹操這個人物評價,有的學生說他陰險狡詐,心狠手辣;有的學生則認為這個人胸懷大志,德才兼備,是帝王之材。對于學生的看法,教師應該給予表揚與鼓勵,從而激發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確保閱讀質量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主體便是教師,教師的專業素質以及整本書閱讀教學能力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續推進中會大幅度地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水平,在專業程度上更是明顯的提高。然而在專業素養方面,教師的發展仍然并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還有很多教師還是采用以往的方法對學生展開教學,這嚴重影響整本書閱讀的落實,同時也嚴重阻礙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應該不斷地使自身的專業素質取得進步,促使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質量得以確保。
例如,教師應該對網絡這一平臺進行充分利用,教師之間可以對整本書閱讀的方法進行深層次的探究,進一步篩選出一些方法來,適時在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當中運用。比如教師可以對關于閱讀主題會的活動進行組織,對整本書閱讀的環境進行優化,促使師生之間的互動得到加強。教師還可以在網上對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課件進行搜集,進一步完善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方案,促使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能力得以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重要計劃便是整本書閱讀,它可以促使學生的閱讀量得以增加,進一步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今后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蔡小琴.借助整本書閱讀,促進小學語文教學[J].文理導航(下旬),2020(11):61-62.
[2]張維維.課內課外相融合? 學生閱讀插雙翼[J].讀寫算,2020(29):162+164.04E89231-89A6-43CC-9DE5-9BFFB06D44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