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賽君
摘要:“心態”就像人的影子一樣每天都跟隨著人,在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學生的心理狀態是所有學習活動的基礎和靈魂,如果學生以快樂、向上、振奮、喜悅、活力和平靜等積極情緒來面對學習,那么就會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學生向上的力量,會讓學生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并且克服。所以作為農村地區教師,要以樂觀的心態來感染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最終實現學生小學語文的良好學習,為未來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小學語文、農村地區
前言:
積極心理學作為目前人類較為完善的心理測量依據和標準,通過人的樂觀心態,來促進人類潛能和自信、美德等優秀的精神特質。在小學時期利用積極心理學進行語文教學,能夠更好地解決農村地區學生小學語文基礎較差的問題,以及學生的語文學習困難問題,讓學生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下實現學習進步。并且以良好的心理水平面對較為復雜的語文學習,為學生的未來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目前農村地區小學語文學習中學生出現的消極態度
(一)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
學生在不同的學習環境和成長環境下,語言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語言能力強,有的學生小學語文基礎差,語文學習非常費力,所以難免會對小學語文感到厭倦,失去興趣。這樣會使一些學生覺得語文學習很困難,慢慢就會失去學習語文的意識,逐漸變成學困生。小學語文知識除了相對復雜外,另一個特點是對學生的語文語言基礎要求較高,站在農村地區學生的立場上,理解起來是具有難度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會逐漸減弱,直到他們最終完全放棄學習,消極地對待學習和生活。
(二)學習的信心受挫
小學生語文學習困難主要是沒有信心學習,學習中缺乏自信,這些學生不敢大膽嘗試、大膽提問,害怕被老師批評或同學嘲笑而失去學習機會。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很低,最終選擇放棄學習,厭惡學習。我們國家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很多時候教師都是以嚴厲訓斥的方式對待學生。這將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負擔。要是他們在學習上出了點小差錯,老師就要批評他們,那學生的信心將嚴重受挫,學習主動性將被逐漸抹殺,慢慢就會不敢表達,成績越來越差,學生心理也會受到傷害。
二、積極心理學在農村地區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具體應用措施
(一)教師教學工作中以學生為主體地位
語文教師要將學生放在工作優先地位來進行語文教學,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心理狀態。首先,在教師教學工作中會遇到和學生產生理解分歧和矛盾的現象,此時就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包容學生,換位思考,學會體諒學生。小學生處在學習探索期,教師還要注意在進行教學時要在學生主體的基礎上,巧妙地避免沖突的發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得到思想和心理層面上的教化。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方言問題和普通話不標準的情況,經常會導致學生失去信心,不敢表現自己。教師此時就可以耐心的和學生溝通,幫助學生克服害羞、不自信等心理因素的影響,鼓勵學生大膽的表現自己,讓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心理。
(二)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積極學習
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還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學習。班級氛圍的建設就和學生心理環境相關聯,擁有良好班級氛圍的班級,其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心理狀態也會逐步優化提升,這就是良好教學氛圍的作用。另外,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促進積極心理學教學的推進。因此在農村地區小學語文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以積極心理學的教師教學方式為突破口,構建融洽的課堂氛圍,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水平。
例如,在教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民風民俗”主題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布景、網絡視頻、音樂等氛圍小物件,重構課文中有關民風民俗的節日慶祝場景,并組織學生扮演角色,模仿情境,展開對話,讓學生有課堂參與感。同時,還可以引導利用小組合作形式,進行討論,展開創造性地想象。不僅能促進思維的拓展,還能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三)多對學生開展賞識教育,增加學生自信
我們所說的賞識教育,就是欣賞和贊美教育。要不斷加強學生的正確行為,表揚他們的行為,使他們明白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需要糾正。重視學生行為表現,給予積極鼓勵,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向上意識,增加他們的語文學習活動參與興趣。通過營造環境和開展活動來改善學生的心理體驗,通過積極鼓勵和適當提醒,讓學生知道采取什么行動。通過賞識教育,既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又能保護他們的成長才能,創造一個新的人格發展的舞臺。
由于農村地區的特殊情況,學生的語文學習都比較費力。教師要以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學生。要看到學生的進步,并且進行贊賞。贊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可以進行言語鼓勵:“你真棒!”“沒關系,下次繼續努力!”其次可以通過作業批改評價,寫上積極的鼓勵性句子,讓學生得到安慰,從而樹立積極的學習心理。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心理生發,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的動力,提升自信心。
(四)優化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教學評價不僅能通過激勵機制促進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意識,還可以讓其體會成功學習的喜悅,優化積極心理學的教育教學作用。教師要注意考察學生在校園學習和生活能力的方方面面,發掘學生在學生語文學習中的創新點和閃光點,發布形成性評價而不是終結性評價。有些時候盡管學生已經展開了大段的學習活動,但是還是沒有領悟,教師要注意肯定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只在意知識理解的結果。教師要讓學生得到真實發展性的評價,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意識到自我提升的空間,才能以積極的心態進行語文學習。
結語:
積極心理學模式的要求就是教師要在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所以農村地區小學語文教師,更要探索新教育方式和理念,克服困難積極進行語文教學活動,讓學生轉變對語文的消極看法,提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沈怡, 孫福芝. 積極心理學于小學語文教學應用分析[J].? 2022(16).
[2]周曉嬌. 積極心理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新絲路:下旬, 2021(5):2.
[3]程守彬. 積極心理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8, 000(038):65.
[4]吳亞婷. 積極心理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科普童話:新課堂, 2018(2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