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常青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也進行了改革,并制定了新課標。在《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數感主要是關于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小學數學的教育是培養學生數感概念的主要階段,教師要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通過良好課堂環境來培養學生的數感概念。學生建立起數感概念后才能對教學內容進行更好地吸收,教師也能更好地向學生傳輸數學知識。
關鍵詞:數感培養;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引用:學生本身對數學有良好的感悟是學生對數學感興趣的基礎,學習數學的興趣則是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教師想要得到最好的教學成果,培養學生的數感是必不可少的。數感的培養不僅僅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去引導學生培養其數感概念。學生也要在課堂與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加強對數學的感悟。
一、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培養學生數感概念
在培養學生的數感概念之前首先要讓學生對其進行初步的了解,并激發學生對于學習數感概念的興趣,才能讓學生對數感進行下一步的深入學習。信息技術帶給學生的數學世界的廣闊眼界不僅改善了教師單方面向學生灌輸課本上枯燥的內容知識,還能激發學生對數感概念學習的興趣。教師也能利用信息技術及時了解數學最新概念的更新與知識內容變化與發展。進而改進教師自身教學方式,帶給學生更高效、全面、深刻的教學內容與質量。
比如,在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0以內的加減法》(青島版)中,首先教師在制作教案時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引入數感概念,教案制作完成后,與教師組進行討論并進行預演,有問題要及時改正,爭取給學生帶來最好的教學質量。其次在課堂開始時,教師先講解本節知識內容,讓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初步了解。教師利用多媒體將算術題中的數量單位換成相同數量的蘋果來進行計算演示,換成讓學生容易理解的事物,有助于讓學生加深學習的印象。演示完畢后,教師留下一組10以內的加減法算術題,要求學生計算出結果后進行檢查,學生自己覺得沒問題后交給教師。在學生計算過程中教師要進行觀察,當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出現問題時,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與訂正。計算完畢后,學生將自己的計算結果交由教師進行檢驗,當計算結果出現問題時,教師要給學生進行講解。教師檢查完成后,將給出的算術題在多媒體上換成蘋果在再次進行計算。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本節課程所學習的內容,并對課堂作出點評,課程結束后要對教學經過進行歸檔,并反思課堂教學吸取本節課程經驗,并將經驗用于以后課堂活動實踐應用。
二、利用游戲教學法強化學生數感概念
小學生本身具有活潑、好動、愛玩的特性和注意力難以集中與專注力差的特點。想要引導好學生學習并掌握數感概念,要根據其特性與特點制定專門的學習方案與教學方法。游戲化教學可調動課堂氣氛,改善教學質量。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興趣培養階段,在教育同時更要投其所好,注重興趣養成,習慣的培養,游戲化教學在吸引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養成運用數感概念進行思考的習慣。游戲本身的趣味性受到學生的歡迎,通過將游戲與教學結合起來,使課堂最大化地發揮教學效果,同時還能促進學習氣氛。
比如,在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厘米、米的認識》(青島版)中,首先教師在制作教案時,要加入游戲教學法并融入數感概念的內容。教案制作完成后,與教師組進行討論并進行預演,有問題要及時改正,爭取給學生帶來最好的教學質量。其次在課堂開始時,教師先講解本節知識內容,讓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初步了解。為了讓學生在腦海中建立起良好的長度單位概念,教師可組織學生展開測量游戲的教學內容,教師讓學生利用手中的測量工具測量自己的數學課本、書桌、身高的數據并分別記錄在紙上。在測量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查,當測量結果誤差大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重新測量。測量結束后教師利用測量工具測量自己的身高,再次將厘米與米的概念闡述給學生。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本節課程所學習的內容,并對課堂作出點評,課程結束后要對教學經過進行歸檔,并反思課堂教學吸取本節課程經驗,并將經驗用于以后課堂活動實踐應用。
三、建立教學評價系統完善學生的數感概念
一方面在學習數感概念后,想要對其進行考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既沒有特定的衡量標準,也沒有可以參考的實際例子,所以要在學生的其他方面考查學生,從考察的數據側面中反應數感概念掌握得好壞。另一方面在教育中是教師自身把握課程進度,對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學習狀態也只有教師了解,從而不能給學生自身與班級全體教師有及時地反饋。這時就需要建立教學評價系統來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并幫助學生找出薄弱環節,從而進行更深入地學習。教學評價系統的建立可觀察學生每階段課堂表現、學習效率、考試成績。數感概念在數學中的學習與運用同樣可以得到檢驗,并可發現并解決數學中融入數感概念中出現的問題。
比如,在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比例尺》(青島版)中,首先在教師制作教案時,要在教案中加入數感概念并利于教學評價系統信息的收集。教案制作完成后,與教師組進行討論并進行預演,有問題要及時改正,爭取給學生帶來最好的教學質量。其次在課堂開始時,教師先講解本節知識內容,讓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初步了解。教師可將大致制作本校的地圖展示給學生,教師可留下實際距離與圖上距離比例尺轉化的任務,學生因為熟悉校園環境,所以在腦海中有具體概念,便于學生理解比例尺的具體概念。教師在學生計算時要進行巡視,發現問題后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與訂正。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本節課程所學習的內容,并對課堂作出點評,課程結束后要對教學經過進行歸檔,并反思課堂教學吸取本節課程經驗,并將經驗用于以后課堂活動實踐應用。
結束語
數感概念在小學數學中的培養與應用是十分關鍵的,數感概念的養成可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內在動力,進一步的學習可讓學生更加自由地探索數學世界。在培養學生的數感概念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結合課堂教學與日常生活中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引導與教育,在課后也要注意反思在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并加以改進,爭取給學生帶來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提高綜合素質,進行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進.基于數感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的實施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48):33-34.
[2]張紹泉.基于數感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實施分析[J].試題與研究,2019(3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