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男
摘要:勞動教育是五育之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時代的黨對加強勞動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教育的人文性特點使語文學科成為學科專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的重要學科。對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滲透的勞動教育資源進行整理與分析,有利于整合勞動教育資源,更加有效地通過語文教育促進勞動教育的實施。
關鍵詞:統編版教材;小學語文;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作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之五育中的一員,似乎一直都處于一個被淡化、被遺忘的地位中。針對一些青少年中出現的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為了貫徹落實新時代黨對勞動教育的新要求,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該文件提出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1],并指出“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2]語文教育所具有的人文性的特點促使語文學科在加強勞動教育方面有其獨特的功用。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的憑借,小學階段是兒童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對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勞動教育資源進行梳理與分析,有利于更好地發揮語文教育的育人功能,強化學生的正確勞動思想,使學生學會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人民、認識勞動工具。
一、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勞動教育資源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者沒有刻意地統一編排設置與勞動教育有關的內容,教材中的勞動教育資源往往以不同的篇幅和形式出現在教材的選文、活動系統以及插圖中,主要有以下幾種呈現方式。
(一)在選文中呈現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選文中的勞動教育資源可以說是比較豐富的,它們通常以長短不同的篇幅、或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呈現在教材的選文中,以向學生傳達一定的勞動觀。
例如,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在開篇文章《上學歌》中就做出了這樣的表達:“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祖國立功勞”,以直接的方式向剛入學的學生傳達了應當熱愛勞動的思想;課文《寒號鳥》以寒號鳥因懶于筑巢,凍死在冬夜的反面例子告訴學生“現在懶惰,將來難過”,引導他們應當勤于勞動。這些例子均出自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中,傳達著教材編者對兒童應養成勤于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等良好習慣的希冀。
(二)在活動系統中呈現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活動系統主要是指每個單元后面設置的“語文園地”板塊,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語文園地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學習重點設置了“識字加油站” “日積月累”等的欄目,其中勞動教育資源主要在“日積月累”這一欄目中呈現。
比如一年級下冊教材語文園地三中“和大人一起讀”欄目中的《胖乎乎的小手》一文,敘述了全家人都喜歡蘭蘭的那雙胖乎乎的小手的原因,傳達出編者對這一品格的贊揚以及對兒童能夠養成熱愛勞動的品格的期望。
(三)在插圖中呈現
除了文字形式的勞動教育資源,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也有以圖片形式存在的勞動教育資源,即教材的插圖。這些插圖大多是以圖片的形式來對上文中所提到的選文、活動等文字的闡釋。其中有對農民勞作場景的生動刻畫,如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五中古詩《憫農》的配圖,刻畫的就是在田間揮汗耕種的農民形象;也有對偉人勞動場景的真實記錄,如《鄧小平爺爺植樹》這一課的插圖,就是鄧小平先生植樹的照片,展現了偉人的勞動場景。
二、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所傳達的勞動觀
(一)贊揚勞動精神
習近平主席曾對新時代勞動精神的內涵做出這樣的解釋:“新時代勞動精神的內涵包括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3]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既有對熱愛勞動的倡導,也有對辛勤勞動贊揚。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在一年級上冊的第一篇課文中,教材就直接地表達出兒童應“愛學習,愛勞動”的觀點。此外,教材還通過各種形式向學生傳達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這一觀點。如《動物兒歌》一文以蚯蚓和螞蟻的例子說明勞動可以創造自己需要的東西和生活;《魯班造鋸》說明勞動可以制造工具,造福人們。
(二)珍惜勞動成果
勞動成果中往往凝聚著人民辛勤的勞動以及奮斗的汗水,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是勞動教育的應有之義。小學語文教材中較為注重引導學生“珍惜糧食”“珍視勞動成果”,以期使學生在幼時就養成不浪費食物、珍視勞動成果的良好習慣。
一年級上冊的教材中編排了《憫農》這首古詩,使我們在幼時就明白并牢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一道理。珍惜勞動成果的例子也體現在《千人糕》一文,《千人糕》表達了不光是米糕,所有的勞動成果都不是一朝一夕、一人一卒的簡單努力就能獲得的,我們應當所有的勞動成果。
(三)尊重、贊美勞動人民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所提倡的對待勞動人民的態度是尊重和贊美:尊重每一位或普通或偉大的勞動人民,贊美人民辛勤的勞動。
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分別選入了《紙的發明》《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三篇選文,它們均熱情贊頌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智慧和才能。這些選文意在告訴學生: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無論是偉人的勞動還是普通勞動者的勞動,都值得我們尊重與贊揚。
三、利用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加強勞動教育的方法
(一)開展群文閱讀,形成正確勞動觀
針對《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提出的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的問題,應在教學中注意對勞動相關內容著重解讀,恰當地開展群文閱讀活動,以學段或以主題為中心,解讀語文教材中的勞動教育資源,從而使學生形成一個基本的、正確的勞動觀,逐步認識到珍惜勞動成果、熱愛勞動等思想的重要性。
在進行群文閱讀時應“堅持課內外結合、難易度適中、大中小兼顧的原則”[4],重構單元主題,重整相關資源,開展以“勞動教育”及相關話題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活動。如可以將一二年級的《胖乎乎的小手》、《動物兒歌》等幾篇文章作為一個文章群組,以“勞動有什么用”為主題,讓低年級的學生在這幾篇文章的閱讀中探尋勞動的意義。此外,還可以將課外相關的勞動教育資源與課內資源相結合,“可通過課文與課外閱讀材料結合、課文與中考試題組合等形式,引入鮮活素材,擴大學生視野,引導學生深層次感悟勞動真諦。”[5]
(二)結合教材內容,引領學生勞動實踐
為了解決《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提到的一些青少年中出現的“不會勞動”的問題,筆者認為,我們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動手實踐,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但誠然,語文教學不是勞動教育的主陣地,語文課也不能成為勞動課,語文教學中所應引導學生的勞動教育實踐,必須要以語文教材相關內容為基礎。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適合與勞動實踐相結合的內容,如果把這些內容利用好,那么語文教學便可以起到推進勞動教育的作用。教師可以在學習到與勞動教育相關的內容時,引導學生在課上或課下,以動手或動腦的形式,讓學生直接或間接地體驗勞動的感受。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鄧小平爺爺植樹》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養一株小植物,體會自己種植植物的感受,以微小的勞動感受生命的成長。
恰當的實踐性作業可以將語文知識與生活實踐建立聯系,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可以親自體驗到勞動的價值,又可以提高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三)勞動實踐與語文形式訓練相結合,相促進
1、勞動實踐與口語交際相結合
在學生低年級階段,由于學生的口頭語言較為發達,可以引領學生誦讀與勞動相關的兒歌或者選文,或者將學生的口語交際與他們的勞動實踐結合起來。結合教材中的有關內容,提前給學生布置他們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幫爸爸媽媽擇菜、掃地等等,在他們切實做了這些勞動之后,緊接著安排一節口語交際課,讓學生在口語交際的課堂上把他們所做的勞動講述出來:“我”是怎樣做的、爸爸媽媽是什么反應、“我”的感受是什么,既能幫助他們形成一定的勞動技能,也在這一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勞動實踐與習作相結合
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便可以開始語言片斷的寫作,根據不同學段的習作要求,可以設置不同勞動實踐主題與習作相結合。在學生進行習作之前,先給他們布置符合他們年齡階段的勞動任務,如“洗衣服”、 “疊被子”……并要求學生在實踐時注意勞動的步驟、勞動過程中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勞動后自己的感受等等,讓學生在實踐后進行寫作,教師再給予一定習作知識的指導。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勞動能力,促進他們改變“不會勞動”的問題,也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生活素材,讓學生有話可說,真正實現“以我手寫我心”。
總之,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著較為豐富的勞動教育資源,它們零散地分布于教材的各年級與各系統中,在教學前對教材中的勞動教育資源系統整理與分析,并采用恰當的方法去利用這些勞動教育資源,可以有效地促進勞動教育的實施。
參考文獻:
[1][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
[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3]習近平.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11-25.
[4]牛文明. 群文閱讀教學:學理探析與實施建議[J].中學語文教學,2019(6).
[5]史曉榮,牛文明.統編初中教材“勞動教育”資源的挖掘與利用.語文建設,2020(2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