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蘭
摘要:隨著教育的改革,語文的重要性愈加明顯。只有學好語文,才能夠理解掌握好其他學科。有的時候,我們做數學題,做錯的原因其實是看錯題目或者是沒有弄清楚題目的意思。同時,語文的學習可以幫助提升一個人的氣質,而且教會我們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作為教師,我們要通過改變自己課堂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們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小學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起著決定性作用,學科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關系,語文學習能力的好壞,也影響著其他學科的學習。實現有效的語文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掌握語言知識和技巧,形成嚴謹的思維模式,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于現階段的學生至關重要。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做出改革,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質量。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師思想觀念傳統陳舊
自從我國實行教育改革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在不同程度上有了很大的變化,部分老師順應時代的發展和政策的變革,積極尋找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完善語文教學體系,推進語文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但是,絕大部分老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迫于應試教育和教學任務的壓力,不愿做出改變,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在語文教學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方法,課上先是講解字詞,然后講解語句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讀文章。單一說教式的上課模式,枯燥乏味缺乏新意,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只能被動地接收而不是自主探究,老師問學生答的交流方法導致學生與老師的互動性很差。另外一些老師對于微課等先進的教學工具的使用非??咕埽廊灰蕾嚱滩乃夭?,在教學設計方法上沒有突破,可以說在當代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灌輸式”教學還是非常普遍存在的。
(二)忽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創新是時代發展進步的動力。在當下,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必備的一項能力。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育的要求。但是,由于部分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素質能力差,缺乏創新意識。在實際教學中對創新意識理解得不充分,很難將創新意識融入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去,不能使其很好地體現出來,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培養無從下手,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學模式的固化,語文教學中教師上課的模式雷同,沒有創新,也是制約著創新能力發揮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少對學生的創新意識給予評價和鼓勵,這也限制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創新的能力發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思維形成固定的模式,學習的熱情也會日漸減退。
二、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實施策略
(一)創新教學思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要想構建有效的教育課堂,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摒棄陳舊死板的教學模式,創新思想觀念。利用科學的先進技術作指導,勇于創新,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開展。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創新思想模式,設計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多與教師進行互動,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到課程當中去,讓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被動向主動轉變,固化式思維向創新思維去轉變,讓學生主動探究,以此來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的習慣。語文教師應該意識到傳統說教式、灌輸式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需求,對學生學習也沒有帶來更多的幫助,而生動趣味性的情境設計、講故事、做游戲、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通過大腦的想象與實際的素材相結合產生畫面感,讓語文教學內容更生動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從而喜歡上語文課程,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另外,在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也離不開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而陳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育工具已經無法滿足當下語文教學發展的需求,新型的教學思想和科學的教育技術將占據主要地位。新課程改革也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目標和準則,語文教學既要讓學生熟練掌握教學知識,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認知,尊重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語文素養的培養。
(二)貼近現實生活,切實感受文章內容
在語文的學習中,很多東西都是與我們的生活相關聯的,因此,我們可以把文章的內容與我們的生活結合起來,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就可以把語文學習得很好。當然,這也需要我們教師在課下去研究每篇課文,找到可以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的文章,然后進行適當的替換,為學生上一節與眾不同的語文課。例如:在講解《端午粽》一課時,我們可以為學生們準備好葦葉、糯米和線,在課上,一邊教學生們包粽子,一邊講屈原的故事。這樣,就與以往的課堂不一樣,既可以傳達了文章的內容,又能鍛煉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又比如:在講解《烏鴉喝水》一課時,我們可以準備一個瓶子,里面放半瓶水,讓學生們來觀察,如何能夠不通過手喝到水。在學生們知道了如何進行之后,再引入《烏鴉喝水》的課文。這樣也是將現實與文章內容結合起來了。不僅如此,我們也可以播放一些與文章有關的視頻,《中國美食》一課就可以與舌尖上的中國相關聯,讓學生們一起看這些視頻。除了我以上講到的地方法外還有很多別的方法來學習,這也與一句話“生活中處處是學問”聯系起來了。語文的學習就要貼近生活,因為畢竟語文的直接應用就是在生活中。
結束語
總之,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可以傳遞給學生知識,豐富語言積累,積淀深厚的文化素養。因此,在以后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擯棄傳統教學策略,順學而教,從而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有意義、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逄美華.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20(15):53-54.
[2]賈宏平.重視師生互動,讓小學語文教學“活”起來[J].華夏教師,2020(11):55-56.
[3]于瑞芳.基于校本教研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建設途徑探討[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1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