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瀅英
摘要:音樂的魅力在于其強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通過音樂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可以實現音樂育人的功能,實現對學生心靈的凈化、情緒的安撫、性情的陶冶和生活熱情的激發。所以,在音樂教育中,要善于發揮音樂的魅力,強化音樂與的感染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打造開放有趣、互動性強、參與感和體驗感豐富的課堂,實現音樂的育人功效。本文基于初中音樂教學的特點,闡述了初中音樂有效課堂環境的營造策略。
關鍵詞:初中音樂;有效課堂;音樂環境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音樂具備極強的教化功能,這一點我們從儒家音樂思想中就可以窺見。儒家圣人十分關注音樂對于個人“修身養性”的重要作用。這一理念,可以延續到現代社會當中。在這個快速發展與變化的時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每一個人都面臨巨大的壓力。不僅是成年人,對于初中生來說同樣如此。由于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加,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標準也在不斷提升,因此,初中學生不僅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也面臨著成長成才參與社會競爭的沉重考驗。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們要培養具備高素質、好修養、良性情的人才,就必須要重視音樂育人的功用,建立良好的音樂教學環境,發展學生的內涵,提升學生的修養。
一、加強師生互動,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良好的音樂課堂環境需要師生共同打造。首先就是要能夠發揮教師與學生關鍵角色“教與學”的功能作用。其次就是要通過良性的師生互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音樂學習的效果,必須要強化他們的課堂參與感和體驗感。這就需要教師的幫助。教師需要設計有效的課堂互動環節,引導學生逐步發現音樂的魅力,找到音樂的興趣,激發音樂的天賦,實現音樂的熏陶。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主動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參與到音樂鑒賞、音樂探究的活動當中,也要鼓勵學生積極表現自己,大聲唱歌、積極討論,還可以引入舞蹈、游戲等特殊的表現方式,讓學生體驗音樂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例如,在學習《青春舞曲》的時候,教師可以在互動中讓學生思考這是哪個民族的舞曲,并讓學生思考這個民族的舞蹈動作,然后在播放音樂、學唱音樂的過程中,由教師帶領同學,邊做舞蹈動作邊唱歌,感知《青春舞曲》的歡快節奏,體驗音樂的感染力,讓課堂充滿趣味,在熱鬧的氛圍中讓學生積極參與。
二、借助電子樂器,打造個性化的教學
借助于電子樂器能夠增加現場教學的氛圍感,并且靈活可控,更能夠彰顯音樂的感染力,塑造活躍的課堂環境。例如,我們在《西班牙斗牛舞曲》的欣賞課中引入電子樂器,老師與學生密切配合,讓學生模仿斗牛士的動作,聽從教師的音樂節奏點,來抖動手中的紅布,感受西班牙斗牛的激烈場面。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到音樂的氛圍中,強化音樂賞析課程的效果。當然,電子樂器對唱歌教學更加有效。例如,演唱《我的未來不是夢》,教師可以邊用電子鍵盤彈奏邊教學生來唱歌,逐字逐句感受節奏和旋律的輕重,掌握更多歌唱技巧。通過電子樂器的應用,能夠打造非常熱情有趣的課堂環境,給予學生不一樣的體驗,讓學生的參與興趣更加強烈,也讓音樂的感染力和影響力作用的更加深刻。
三、創設學習任務,開展緊密合作交流
初中音樂教材的選曲編排,體現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許多樂曲背后都融入了不同的文化背景、民俗習慣,其個性鮮明,風格突出,非常具備代表性,也非常具備研討價值。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于初中音樂選曲的這一特色,來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探究,為學生布置好探究任務,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討論的過程中,自主地挖掘音樂的更多魅力,理解音樂藝術這一人文精神和觀念價值的傳播載體,從而對于音樂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夠更好地鑒賞音樂。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課程體驗感也會增強,有助于良好課堂環境的打造。例如,在《火把節》的音樂賞析課程中,我們讓學生分小組來調查火把節是那些民族的特有節日?火把節有什么來歷,有什么民俗功能?火把節的舉辦時間、內容、形式是怎樣的?通過火把節彰顯了少數民族怎樣的思想觀念和文化內涵?從火把節的音樂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怎樣的節日氣氛,說一說自己的音樂感悟。經過層層問題,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充分了解音樂的風格、文化、歷史,加深對音樂的認知和情感,提升學生的音樂賞析能力。
四、借助于多媒體,實現影音視聽結合
良好的課堂環境也需要多媒體的輔助。利用圖片、視頻等,結合音樂,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讓學生的課堂體驗感更加強烈。與此同時,多媒體能夠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將豐富的音樂教學資源整合起來充分展現在課堂上,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音樂認知。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發揮音樂的魅力,提升音樂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實現音樂育人的功用,必須要注重有效課堂環境的營造。通過加強師生互動、借助電子樂器、創設學習任務、運用多媒體,來強化學生的課堂體驗感,釋放音樂的魅力和感染力,發展學生的音樂素養,使之受到音樂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
參考文獻
[1]趙思琦. 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音樂課堂的應用[D].渤海大學,2021.DOI:10.27190/d.cnki.gjzsc.2021.000367.
[2]陳梅.有氛圍,有快樂——談初中音樂課堂的“環境”創設[J].中國文藝家,2020(01):198.
[3]孫倩.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藝術淺談[J].新課程(中學),2017(0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