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瑛瑛
摘要:數學教學是初中教育中的一個主要的基本課題,其實踐性、邏輯性和應用性都對我們提出了高度的要求。協作學習模型把學校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利用各組同學的分工協作能力來達成教育目標,是學校提升學生數學質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引言: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義務教育水平的日益提升,中國人民群眾對當代數學基礎教育的關注程度也逐步增加。初中生數學已經成為了一個基礎學科,對于學生掌握全面、體系的知識系統有著很大意義,這也就對老師在教學中的教學方式、方法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作學習模式作為一個最常見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教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對于改善學生課堂的教學品質和教育水平有著重要積極意義。在初中數學的課堂中,教師們要想保質保量的順利完成教學各項任務,就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把合作模式運用于教學中。
一、合作學習模式的內涵
其一,組織團隊成員分配合理是學校實施協作學習模式的最有效方式。協作學習模式,人如其名,也就是要求學校在協作中共同完成教育任務,讓組織團隊成員通過分配合理實現合作共贏的教育目的。在整個分配合理過程中,老師要發揮引領作用,充分調動組織團隊成員的積極作用,讓組織團隊成員通過分配合理協作來發揮他們的優點。其二,對學員的基本能力培訓也是學校實施協作學習模式的重要出發點。確定這種聯合教學模式的主要根據之一,就是它能夠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根本目的,因為聯合學習模式可以誘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自主思維以及剖析問題、解決的能力,從而有助于學生提升學習效能,從而培育學習者的合作意識并訓練學生的自主思考模式。所以,老師實施聯合學習模式的根本出發點就是培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素養、發展學習者潛能。其三,聯合學習模式的終極目的就是達到課堂教學目標。老師在課堂上實施聯合學習模式,以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來激勵、誘導學生自主學習,其終極目的就是提升學生課堂教學質量并最終達到課堂教學目標。
二、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
初中數學普遍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復雜性的特征,因此學生們常常較難獨立處理數學問題,從而缺乏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而協作學習方式要求達成一組任務,這樣可以把學習者由一個孤獨的個人轉化為一起學習的群體,讓他們可以共同研究、一起練習,這樣可以更高效的處理復雜的數學難題。在協作學習方式中,他們在教學時團結互助、彼此激勵、互相監督,既提高了他們的團隊能力,也培育了他們的互助精神。
(二)促進老師因材施教,提升課堂效果
傳統的中國數學教學模式通常采取"教師講,學員聽"的填鴨式教法,學員只有對知識點的被動學習接受者,而老師也只能以同樣的方式把知識傳授給學員,但學員之間往往因為對知識點、理解、掌握等方法的差異而產生差別。因此高中數學也是一個實用性很強的課程,老師在執教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接受特點和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合作模式要求學生逐步轉變被動教學為自主學習,各個班級學生在分配協作時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根據每個學生在讀書過程中所出現的實際問題做出針對性的引導,通過掌握各個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閱讀習慣來切實實現因材施教,從而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科研精神
初中數學有較高的邏輯性和理論性,對培養學生的復習積極度和教學主動性也非常重要。高中生有著活躍好問的特征,既不像初中生那么沒有學習主動性,又不像初中生那么總是可以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下保證有效知識。在初中生數學課堂上采用的合作學習方法可以進一步充實教學內容,高中學生也能夠根據自己興趣愛好來明確分工,從而使課堂更具有活動性、趣味性,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精神。
三、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具體策略
(一)對同學進行合理分組
運用合作教學模式的關鍵,在于把班級合理、有效的進行分類。老師在進行分類時,首先應根據班級的總體數量和每個同學之間的實際狀況,確定具體分為多少大組,最大成組數應以六負八組為宜。然后,在分組過程中,我們要保證各大組中同桌之間的性別比例平衡,且各組成員間的人均數學教育成果差距不大,使每群同桌中有數學成績優秀的學生,也有數學教育成就欠佳的學生。最后,在小組中要一直努力以達到全班同學的優點相輔相成、互幫協助、共前行為等目的,以達到分別各組的學生整體水平與能力的平衡發展,以保證今后小組學習與區域間競賽的順利進行。
(二)確立合理評估指標,制定合理的預期指標
對小組自學模式的成功加以評判與鼓勵是調動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最有效方式,所以,如果說教師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規范,也就可以鼓勵將小組自評與小組之間的互評有機地結合,從而做到了評價內涵、評價方式與評判主體之間的多元化。另外,所設置的預期目標評判結果也要合理,因為初中數學都是一個比較困難的課程,一旦所設置的目標超過,會讓學員感覺難以完成并缺乏積極感;相反,一旦設置的目標過低,即使可以輕松實現,學校也會感覺缺乏挑戰,也同樣達不到訓練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課堂上使用協作課堂教學的方式并不代表老師要將主動權全部讓給學員,但事實上,在整個協作的教學模式中,老師應不斷起到主導作用,真正掌控著課堂教學的整個局面并把控制著課堂內容的節奏。初中生數學的課程邏輯性很強,需要學生在課堂中具備嚴格的學業心態和嚴格的邏輯思考,另外,高數學課程的教學難度也相對較大,單靠學生自學很難完全把握高中數學的基本定理、方法。因此老師應始終擔任合作教學的指導人、主辦方和參與者,并靈活地運用適當的聯合教學策略,于宏觀上掌握各小組的發展狀況,在微觀上加以針對性的引導,以便使小組合作教學活動有序、高效的進行。
(四)促進了組間競爭與組間協作的有效結合
中學生年紀偏小,且普遍沒有協作意識,所以培育同伴間的協作精神必不可少。但是單純強調協作會使得他們缺乏學習積極性,所以,在采取協作教學方法時,要充分考慮區域間競爭與該班協作精神。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可采取"創造性的協作教學模式":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個大組,各個大組又分為二人參加的若干個小隊,均實行編碼。在小隊中實行"師徒制",各個小隊的業績是二人業績的平均數,且小隊成員們相互之間的業績是相同的,采用這樣"兵帶兵、將帶將"的方法培育他們的協作意識。同時,還對所有大組和各大組中的同號分組的工作成果定期評價,對獲得突出成績的分組予以嘉獎,以激勵各組成員相互之間共同進步。
結束語:數學教育作為初中教育中的一種基本課程,對于訓練學生的思考方法和邏輯能力有著很大意義。實施合作教學模式是在初中數學課程中的一個有效教學模式,它是一種需要老師改變課堂觀念、豐富課堂形式、并增進與學生互動的教育過程。因此老師要注意并正確運用合作教學模式,從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并達到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田俊蓮.關于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8(20):2.
[2]王曉娟.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7(25):2.
[3]高俊.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對策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