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真志瑪
摘要:新課程改革在當前這一時期開始不斷深入,小學階段的學科發展主要方向是創新小學語文課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周末作業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不斷優化小學語文周末作業能夠使其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并且還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效果。基于此,本文章對小學語文個性化周末作業的實踐研究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周末作業;實踐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引言
作業是課堂的鞏固和延伸,是課堂教學的升華。它有助于學生較深刻地理解教材,掌握和運用知識以及培養技能,還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發展個性,更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因此,創新小學語文作業布置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一、精心設計學生作業,分層次、彈性布置作業
語文作業要安排書面作業與閱讀、實踐活動相結合。作業設計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學情,既要照顧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可設置必做題與選做題。書面作業要難易適當、題量適中、有練習價值,堅決杜絕機械、無效、重復性、懲罰性作業。閱讀分為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課內閱讀內容主要安排預習、朗讀、背誦等任務,課外閱讀內容安排各年級推薦的閱讀書目與學生自選書目結合,閱讀量要適度安排,但總量要到達語文課標對各學段閱讀量的總要求。實踐活動以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為主,以故事會、詩詞大賽、演講賽以及社區調查研究等豐富的形式開展。書面作業和課內閱讀以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為主要目的,課外閱讀以拓寬學生學習空間、提高語文素養為主要目的,實踐活動以提升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為主要目的。這樣分層次、彈性布置作業,既能讓學困生“吃飽”,又能給優秀生“加餐”。
二、增強周末作業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往往會有極為強烈的好奇心,所以讓學生好奇心得到滿足就會很好地讓他們對學習充滿熱情,從而使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得到更好的激發。所以,興趣才是教師設計周末作業時最應該關注的內容。在對作業進行分配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對多媒體加以利用來將Flash動畫播放給學生看,以此來讓學生加深對作業的印象,這種方式會讓學生覺得周末作業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難,也就不會退縮,這種通過播放動畫來為學生布置作業的方式帶給學生的安撫效果十分明顯。除此之外,周末作業形式的變化也是語文教師需要注意的內容,教師要幫助學生在單純的寫作業過程中,融入繪畫、唱歌、游戲等方式,以此來讓學生對完成周末作業更加有興趣、有信心。同時為了更加合理且科學地為學生安排語文作業,教師還需要以觀賞作業和自主作業這兩種形式來為學生設計更加有針對性、更加貼心的作業。
三、開展實踐類的周末作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實踐類的周末作業,實踐類的活動能夠強化學生的參與程度,并且,這種方式十分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讓學生通過真實的體驗和感受,來進行知識的感悟,十分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認知規律。在相應的情景下,學生也能夠靈活地將語文內容進行滲透,使學生在獨立完成時間的作業的過程中,對語文內容產生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讓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感受到語文知識的趣味性,以及學習過程的活躍性。在開展實踐的作業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事物出發,這樣生活化教育理念進行合理的滲透,使學生能夠在一種相對更加熟悉的情境下來,進行語文知識的理解和體會。并且,生活化的教育模式,也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認知,讓學生不自覺地將自身的思想和情感進行投入,實現語文知識的內化,強化教學的育人效果。
四、設計自主性作業,使學生個性得到發展
學生才是學習真正的主人,是完成作業的主體,理應享有學習的自主權。在作業設計中也應盡可能多的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因此,教師布置語文作業在考慮共性的同時,也要兼顧學生的個性,使它成為學生個性發展的園地。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編寫作業題,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提出問題,讓學生用自己擅長的表現方式把自己的學習體驗與認識呈現出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為發展學生的才能奠定基礎。
五、科學設計作業內容,提高作業開放性
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培育學生新時代的綜合素質。語文內容多樣,但所能培育學生達成的交際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也有一定范圍,教師需要規劃設計科學的思維導圖,將各種作業內容所能培育學生不同的能力傳導過程繪制出來,然后針對每一份作業進行效果強化。在實施語文作業的過程中,同樣要注重邏輯的連貫性,教師自身必須清晰明確每份作業所能培育的目標,因而規劃互動環節與引導流程時應具體,在真正的實施細節上觀察入微,按照學生的行為變化及時調整實施的方法與手段。例如,在學習《傳統節日》這篇課文時,教師要設計出相對開放性的作業形式,讓小學生自主探究完成,利用本節課作業的開放性,增強小學生完成作業的自信心,從而提高其作業能力。比如,1.在課文中找到我國的傳統節日,并說一說這些傳統節日都有哪些風俗習慣。2.選擇一個到兩個傳統節日,與父母一同開展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借助媒體的系統模塊形式,使合作探究變得富有趣味。教師可以結合小程序游戲,以吞金幣游戲的方式通關然后提出問題,可以將傳統節日中的標志性符號作為吞金幣闖關的動漫形象,使小學生能夠持續關注并深度思考。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業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語文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講究作業設計策略,優化作業設計方法,設計以學生為本、全面高效、新穎多樣、與實際緊密相連的語文作業,這樣就可以使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及個性得到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盧安堂.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優化措施研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1(01):4.
[2]陳愛民.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策略[J].天津教育,2020(33):159-160.
[3]畢娜.優化小學語文作業,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科幻畫報,2020(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