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照霞
摘要:隨著新課標準的不斷改革,小學數學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需改變以往單一式的教學模式,通過創新的方式來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通過互動式教學為學生傳授相關知識點,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從教,教師要努力讓學生處在一個輕松、愉悅、和諧的環境當中,使學生以高漲的學習熱情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助力學生核心素養得到有效發展,取得小學數學課堂的精彩綻放。而本文筆者將會對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互動的有效途徑進行一番闡述說明。
關鍵詞:小學數學;互動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小學數學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得到良好的教學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并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互動式教學擁有良好的語言交流特征,對于強化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認識到互動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加強互動式教學的應用,以學生為出發點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1]。
一、互動式教學的意義
(一)提升學習效率
小學生因身心尚未發育完全,且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在課堂上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加之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大部分學生聽課后難以掌握學習方法與技能,直接影響到后續的學習。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互動式教學,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中理解與吸收當堂課的教學知識,進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2]。
(二)增強團隊意識
互動式教學強調師生、生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教師在課堂中會搭建溝通的平臺,引導學生參與多方討論、分析等一系列的學習過程,積極表達想法、展示集體智慧,最終達成理念與知識的一致,充分體現出團隊力量。因此,互動式數學教學可引導學生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學生在合作、互動的過程中也會形成集體觀、大局觀,進一步增強團隊意識。
二、互動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優化師生關系,營造互動氛圍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實踐互動教學模式,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師生關系,營造濃厚的教學氛圍,以觸動學生的興奮點,進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識探索之中,喚醒學生的互動意識,點燃互動熱情。
以《三位數乘兩位數》一課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以學生的所熟知的知識經驗或生活經驗著手,立足數學知識的關聯性,借助知識的正向遷移展開對新知識的探索。如,小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相關算理,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與之存在趨同性。基于此,教師引導學生經歷利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知識與技能的遷移能力,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感。其次,在知識的探究過程中,教師應明確師生的地位關系,扮演好引導者與輔助者的角色。如,在分析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不斷變大而乘積隨之變大的運算規律時,教師可以給出相互關聯的簡單計算式,7×5、7×50、7×500,讓學生通過計算、觀察,自主推導其中蘊含的數學規律。將教學主體歸還給學生,讓學生享受數學探究過程的趣味性。通過明確師生主體關系,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積極探索者,讓教師由知識傳授者轉變為輔助引導者。借此打造現代化的新型師生關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為小學數學互動教學的順利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搭建互動平臺,深化知識理解
互動式教學要求教師搭建互動平臺,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互動過程中,通過互動、協作深化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完成掌握知識技能的學習任務。因此,在互動式教學中,教師需要搭建互動平臺,為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提供支撐,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認知。
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基于對實物的認識,從感性層面了解長方形、正方形兩種圖形,并掌握這兩種圖形的特點,教師授課前為學生發放提前準備好的正方形與長方形紙片,要求學生使用三角板與直尺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點進行思考與研究。由于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點是半節課的難點與重點,學生難以理解這一部分的內容,在思考與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不斷走動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生進行“一對一”互動,通過互動了解學生的想法與研究結果,適當予以指導、提示,但避免干涉學生的想法。同時,教師需記錄學生的想法,待自主研究結束后,以學生的研究結果為切入點,引入教材知識,并進行詳細講解,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做后續補充。“一對一”互動可讓教師直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強化其中的薄弱知識點,而學生也能夠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借助教師的指導提高對相關知識的認知度。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搭建互動平臺,可優化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在互動中感知學習數學的樂趣,進而深化知識理解,有效完成預期的學習任務。
(三)設計互動性游戲,提升學生互動積極性
教師可以通過有效地結合互動式游戲的開展,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具有趣味性的小學數學課堂。通過對互動性游戲的有效設計,結合教學內容,更好地引導學生,在游戲活動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得更加有效的學習,切實地提升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理解與掌握。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對于互動性游戲的設計,教師需緊密地結合教學內容,將數學教學與游戲進行充分的結合并發揮其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平均數”的知識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踢毽子”的游戲。在游戲開始前,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分組,然后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在相同時間內踢毽子,將每個人在規定時間內所踢毽子的數量計入到小組的總數中,最后通過小組平均數的對比,決定獲勝小組。基于此,教師就能夠自然地將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平均數”引出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思考,就能夠讓學生更加自然地去接受新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也能夠更富有積極性地參與到學習中。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互動式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同時改善以往教學模式下學生對教師的刻板印象,促進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良好交流。另外,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完善自身專業素養,通過創新互動式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數學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柏玲玲.生本理念下小學數學互動教學的探討[J].智力,2020(32):128-129.
[2]劉金英.以動促學——互動式小學數學教學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2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