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代麗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和雙減政策的實行和推進,素質教育受到人們的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教育的新目標。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在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下,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也需要做出一定的改變,打破課程囿于高考的傳統模式,改變教學策略,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分析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并且結合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的特點,提出可行性的培養路徑,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語文課程中具備核心素養的基本品質和必備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課程設計;教學實施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引言
新一輪課改以核心素養教育為背景,要求在學習方式、教學模式、思維培養、教學目標、評價依據等多方面升級,探討課程設計的新原則與新方向。高中語文課程本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既強調文化傳承,也強調家國情懷,既強調個人修養,也強調社會關愛[1]。為此,開展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課程設計,是引領新時代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步驟,可為其他學科開展核心素養教育提供具有普適性的實施路徑與策略。
一、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從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內涵。通過這些方面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使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中能夠更好地應用語言文字,也能夠促進自身思維水平的提升[2]。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借助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這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最后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挖掘文化元素進行教學,能夠使高中階段的學生更好地了解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并且在了解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汲取營養,從而自覺傳承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二、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
(一)立足素質發展,明確課程目標
當下高中語文課程目標的制定要整合素質資源,迎合核心素養的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確定課程目標時,首先要明確課程目標與教育目的及培養目標的銜接關系,以便確保這些要求在課程中得到體現。核心素養要求下的課程目標主要是側重于碎片化的整合,此處不僅指內容的碎片化,也包括素質能力的碎片化,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原有的零零散散的語文能力整合起來,形成系統而全面的語文核心素養[3]。為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整合每一年齡段學生的素質資源,迎合能力教育的要求。其次,要在深入研究學生特點、社會需求、學科發展的基礎上,確定行之有效的課程目標。核心素養要求下,學生應與課堂的內容安排、教師教學形成共生共存、彼此交融的關系。為此,高中語文課程目標應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個人經驗和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個人經驗出發,促進課程目標釋放內生經驗,轉化內生動力,進而使學生通過學習在發展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實現期望。
(二)引導學生發現和欣賞語文的魅力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除了幫助學生學會必需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發現并體會到語文之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師在上這一課時,不能只將教學重點局限于這篇文章的考點,一再強調排比句、擬人句的用法,還要讓學生體會到朱自清筆下的荷塘之美、月色之美以及荷塘之熱鬧和寂寥,在文學視角下,任何情緒都有自身的獨特之美,許多尋常的人、事物都值得欣賞和記錄,老師要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的文學素養,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使他們擁有發現美的眼睛。
(三)利用語文學習拓寬學生視野
語文最獨特的優勢在于它是一種傳遞文化的方式,語言可以傳達出超過其本身的許許多多豐富而深刻的東西,通過閱讀,學生可以了解到超越自身認知和想象力的世界。高中生的心智發育已經趨于成熟,他們已經具備閱讀和理解世界的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把握這個機會,利用語文的優勢,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不僅僅是將授課內容局限于語文課本。一方面,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多做課堂拓展。
比如,在學習《過秦論》這篇課文時,除了課本知識,教師還可以引經據典,為學生解說秦始皇的許多未解之謎,這樣不但能吸引學生興趣,引發他們的討論和思考,還能開闊他們的視野,使他們明白為人的許多道理。另一方面,課外閱讀也十分重要,閱讀不僅能夠開闊視野,更重要的是十分有利于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是一個缺乏實踐經驗的群體,如何增加他們的理論經驗,提高他們的社會競爭力,使其能夠適應社會發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閱讀。書籍往往是作者智慧的結晶,通過閱讀,不但能夠讓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提前知曉許多人生道理,還能夠啟發他們的思維,拓展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
(四)倡導合作探究
在傳統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一人主導課堂,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進行知識灌輸。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很少有機會自主探究,因而也就缺乏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必要條件。為此,教師必須轉變課堂學習方式,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新課改以來,高中語文課堂的組織形式正在逐步發生變化,問題合作探究式課堂模式逐漸流行起來。此處所指的“問題探究”并不等于傳統的教師設置問題再進行討論,而是學生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環狀結構,強調學生在沒有傳統問題設置的條條框框下,根據自己的實際接受理解情況發現個人問題,隨后與其他同學合作探究、思維碰撞、理解交流、共同促進。在此過程中,教師發揮問題設置幫助者與問題后期引導者的作用,通過分權、放權,激勵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完成知識建構,并形成積極健康的課堂學習新形態。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對核心素養的內涵進行深入的探究,通過探究核心素養轉變教學觀念,構建新的課程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實施中不斷優化課程教學方法,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并且以核心素養培養作為切入點,才能使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中更好地通過核心素養培養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張賓.探究學科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15):28-29.
[2]楊桂芬.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語文教學[J].新智慧,2019(08):57.
[3]王巖.淺談“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語文教學[J].中華辭賦,2018(1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