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文艷
關鍵詞:大班幼兒;圍網種植;勞動習慣;養成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圍網種植是一種帶有趣味性的勞動活動,既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還能夠增強幼兒的勞動意識。大班幼兒即將步入小學的學習階段,若能夠有效培養勞動習慣,則有助于促進身心的發展,使自身茁壯成長。因此,本文將從圍網種植出發,探究如何在圍網種植活動中培養大班幼兒的勞動習慣,為幼兒的成長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一、幼兒園開展圍網種植的意義
圍網種植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勞動方式,即種植與圍網。幼兒需要先在土地上種植鮮花、樹苗等只植物,后利用長網將栽種的植物圍起,則完成了圍網種植的整體勞動。幼兒僅靠自身,難以進行圍網種植的勞動,需要進行集體勞動,才能夠有效完成。因此,幼兒在集體進行圍網種植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團結、協作的思維,了解團結的力量,有助于教師進行后續的思想教學。幼兒在圍網種植的過程中,還能夠了解不同植物的特點,初步認識到植物的成長過程中,增加自身的文化學識。總體而言,幼兒進行圍網種植勞動時,不僅能夠促進身體的成長,還能夠使培養良好的勞動意識,促進精神的發展。
二、如何在圍網種植活動中培養大班幼兒的勞動習慣
(一)實景觀摩,在觀察中萌發大班幼兒勞動意識
意識是行動的萌發點,是養成幼兒思維的初始點。若想有效發展幼兒的勞動習慣,則首先需要塑造幼兒的勞動意識,讓幼兒了解勞動的含義。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實景觀摩,以身作則,為幼兒展示圍網種植勞動的關鍵之處,讓幼兒在腦海中逐漸形成勞動的概念,也能夠為幼兒親手種植奠定基礎。
例如:首先,教師可以為幼兒播放圍網種植的視頻,讓幼兒了解圍網種植的大概步驟;其次,教師可以在現實中進行圍網種植的活動,讓幼兒了解挖坑、栽植物、填土、澆水、選點、圍網等具體的勞動環節,在幼兒的腦海中構建出勞動的基本意識形態,從而進行后續的教學。通過實景觀摩的方式,能夠有效在幼兒思維意識中萌發勞動的概念,引導幼兒進入到勞動的世界中。教師在親身教導幼兒圍網種植勞動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導幼兒在勞動中保護自己的方式與方法,以避免幼兒在實際勞動中受到傷害。
(二)親手種植,在實踐中引發大班幼兒勞動興致
興致是引導幼兒進行持續學習的基石。培養幼兒的勞動興致,能夠讓幼兒更加熱愛勞動,能夠發展幼兒的勞動心理,增強幼兒的勞動素養。培養興致的有效方法莫過于親身實踐。由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獨立的圍網種植勞動,讓幼兒切身感受圍網種植的樂趣,使幼兒由心散發出對勞動的興致。
例如:教師可以將幼兒分成勞動小組,讓不同的勞動小組種植不同的植物并進行圍網勞動。同時,讓勞動小組進行競賽,比拼圍網種植勞動的速度與效果,以此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勝心,提高幼兒的活力,增強幼兒的集中力等。在圍網種植勞動的競賽中,幼兒既能夠體驗到親手種植的趣味性,還能夠體會到勞動的意義,感悟勞動的樂趣,從而增強勞動的興致。幼兒通過親手種植的勞動過程,還能夠延伸出更多勞動方式,認知不同勞動的特點,提高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等,使自身更為全面的發展。
(三)日常維護,在護理中養成大班幼兒勞動習慣
習慣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培養的素質,是需要通過長時間的堅持,才能夠逐漸形成的良好素質。圍網種植不僅需要幼兒進行種植與圍網的勞動,還需要幼兒進行日常的維護。因此,圍網種植勞動適用于培養幼兒勞動習慣,是教師良好的教學方式。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定期對圍網、種植的植物進行維護,讓幼兒觀察圍網是否有損壞、植物是否傾倒等。以此,引導幼兒進行二次種植、圍網等。同時,引導幼兒進行日常澆水工作,針對植物的需求定量澆水。將圍網中的植物劃成不同的區域,讓相應的幼兒負責,以此煥發幼兒的責任心,使幼兒堅持進行圍網種植的勞動,從而逐漸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通過引導幼兒進行圍網種植的日常維護活動,還有助于激發幼兒對花草樹木的愛護之心,提高幼兒的精神境界,使幼兒個體健康地成長。
總而言之,勞動是我國傳統的美德,勞動能夠使人勤奮,勞動能夠提高個人價值,勞動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從幼兒時期培養勞動品質、勞動意識、勞動習慣,符合現階段教育發展的內容,符合幼兒未來發展的趨勢。圍網種植具有多種勞動內容,且勞動難度不高,能夠作為引導幼兒培養勞動習慣與能力的方式。教師作為幼兒的引導者,則需要不斷審視自身的能力,利用準確且高效的教學方式,幫助幼兒養成勞動習慣。
參考文獻
[1]范文嘉.基于勞動教育的幼兒習慣培養策略分析[J].教育界,2021(10):77-78.
[2]石小妹.淺談培養幼兒勞動習慣的策略[J].家長,2021(07):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