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娜
摘要:為了能夠有效地實現小學音樂教學的可視化,小學音樂老師就應該在組織課堂教學和各項音樂活動之前,合理地安排相應的教學計劃和學習任務,科學地結合相應的音樂教學工具 ,加強對多樣化音樂圖譜的教學。
關鍵詞:小學音樂;圖譜教學;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新課改政策的推出,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逐漸走向多元化和應用化。當前,許多小學學校在進行音樂教育時都采用音樂圖譜教學法,而該教學方式的運用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主動性,而且還為老師提供了全新的教學平臺,促進了小學音樂教學成效的提升。
一、注重圖譜教學的理念,加強小學音樂教學內容
最初,小學音樂教學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采用的教學形式比較單一,難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和技能的積極性,再加上普遍小學生身心發育還不成熟,如果在此過程中使用了錯誤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小學音樂老師應該根據學生身心發育的特征,積極組織各項音樂學習活動,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基礎,不僅能夠讓學生聽到音樂,也能夠讓學生的眼睛看到音樂,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真正地全身心放松,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和音樂技能。其實音樂的感受途徑是多方面的,而圖譜教學法的應用能夠增強學生的視覺能力,幫助學生補足缺陷,進而不斷地運用自己的視覺來記錄相應的知識,增強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小學音樂老師在運用圖譜教學方式進行音樂教學時,應該巧妙地利用譜圖的教學理念,運用對多樣化的圖譜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熱情,同時老師還應該運用教學內容來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和旋律的感知能力,讓學生對學習音樂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只有產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相關的知識,提升自己的素養。而小學音樂老師在此過程中需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共同探討相應的音樂知識,拓展學生的眼界,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二、完善圖譜教學的模式,優化小學音樂的教學方案
我國教育部門表示,增強音樂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學生對音樂感興趣就能夠帶動班級的學習氛圍,促進教學成效的提升。因此,小學音樂老師應該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先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幫助學生科學合理地規劃音樂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夠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自主學習,增強學生的求知意識。而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采用圖譜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在適當的時間放松全身心,積極地面對生活,感受生活的美、音樂的美,在學習音樂知識時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而小學音樂老師在此過程中應該為學生組織多樣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音樂活動過程中逐漸放松,之后能夠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緊張的學習生活。小學音樂老師在選擇圖譜進行音樂教學之前,應該盡量選擇學生能夠理解的、形象簡單的圖譜,因為如果圖譜太過復雜,會使學生難以理解,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壓力,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進步。如果小學音樂老師選擇了簡單的圖譜進行音樂教學,那么學生們也就清晰地了解到圖向譜轉化的全過程,而這一過程對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懷有顯著作用。同時小學音樂老師還可以為學生選擇一些符號圖譜,運用生動有趣的音樂素材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能力,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
三、設計圖譜教學的計劃,保證小學音樂的教學質量
為了增強學生的動腦能力,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相應的教學活動,小學音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情況為其設計相應的情景圖譜,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對學習音樂知識非常向往。在進行音樂課堂歌唱比賽時,小學音樂老師可以采用讓學生輪流演唱的方式,根據音樂作品的特色為學生設置相應的情境圖譜,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小學生在此過程中的注意力比較集中,能夠快速地投入到老師的教學中,所以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也有所提升。其實運用圖譜進行教學有許多優勢之處,老師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圖片,讓學生尋找其中的規律和變化,從而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作品的變化形式,提升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1]。
小學音樂老師應該采用多樣化的圖譜式音樂教學形式,增加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并且通過引導地形式幫助學生找到音樂作品的演唱技巧,熟練地演唱歌詞,而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夠提升自己的音樂表現力和感染力,而且還能夠激發自己唱歌的熱情。因此,小學音樂老師在運用情境圖譜讓學生深入感受學習時,應該利用多媒體這一輔助工具,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造、想象空間,讓學生能夠自主地思考,適當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增強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演唱出來的歌曲才更加動聽,充滿感情[2]。
四、采用合理的形式加強音樂圖譜的運用
小學音樂老師在進行音樂教學過程中,樂曲的節奏長短是學生比較難把握的地方,所以小學音樂老師可以運用簡單的符號圖譜來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樂曲的節奏長短。如重音可以用三角形表示,長音可以用破折號表示,這樣學生就能夠快速地理解樂曲的節奏變化規律。而遇到節奏性比較強的樂曲往往會有較多的長短音變化,小學音樂老師可以運用符號標記的形式來帶領學生打節拍,反復多次之后學生就會形成固定的認識,從而實現了簡化演唱教學的目的。另外,小學音樂老師在面對音樂旋律起伏較大的樂曲時,也可以運用音樂圖譜將樂曲旋律的變化過程表現出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樂曲旋律的變化。例如小學音樂老師在向學生講述《種太陽》這一課時,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手指劃線的形式讓學生感受旋律在手指中的變化過程,從而增強學生對音樂旋律的感受能力,促進學生樂感的提升[3]。
五、結語
小學階段正是進行教育活動的開始階段,在這一時期小學音樂老師如果能夠注重圖譜教學的理念,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為學生學習音樂知識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然后通過加強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在之后的教育活動中不斷優化圖譜教學模式,以引導的形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相應的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獨特魅力,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沈婕. 關于小學音樂圖譜教學的實踐探索[J]. 學苑教育,2018(04):21.
[2]唐春曉. 音樂圖譜在小學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
[3]李書歡. 圖譜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探析[D].杭州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