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依依
摘要: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中不僅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也透露出了古人智慧的結晶。優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是當今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似乎對傳統文化的滲透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給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形成了阻礙。基于此背景下,本文筆者結合當前語文教學實際現狀,分析了幾點有利于傳統文化傳播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中華民族以上下五千年優良文化的傳承為載體,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中國文化體系,并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此可見文化傳統是多么重要。由于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多元化,并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遵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因此在時間漫長的洗禮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語文作為開啟學生學習生涯的基礎學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能幫助學生了解并認識文化的意義和內含,也能通過傳統文化的影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塑造其健全人格、愛國主義情懷等。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現狀
如今,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教師似乎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以及學生語文成績的高低更為關注。而在教學過程中,似乎對傳統文化的滲透并未引起重視。從而導致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重基礎知識,輕文化滲透”的現象。值得一提的是,詩詞歌賦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有涉及,但傳統文化的滲透,假如僅依賴于詩詞歌賦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比如教師在詩詞歌賦的教學中,會為學生講解古詩詞的創作背景、詩人的生平事跡、古詩詞的內含和意義等。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在班級文化活動中整合傳統文化
眾所周知,課堂活動的創設,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對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和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優化也有一定幫助。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課堂活動這一特性,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在活動的參與中,培養學生思維想象力、實踐動手能力、合作力和學習能力。當然。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活動滲透過程中,教師要在結合語文實際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才能讓學生親身實踐和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完王安石的“元日”后,我借助元日中所表達的春節景象,組織學生開展了以過年、春節和春聯為主題的課堂活動。在課堂上,首先組織學生講述“年”的故事,然后讓學生在課后通過書籍和網絡搜索等方式搜集不同類型的春聯,并從不同的春聯中分析春聯所代表的不同含義和春聯的寫作規律,最后學生在春聯中發現春聯寫作過程中的平仄押韻規律,也發現了不同的大門上貼不同的春聯,所預示的含義也不盡相同。以此加深學生對春聯的認識和對春節的理解,待學生對春節和春聯之間的關系有一定了解后,我便組織學生以小組的方式討論春聯的寫作規律,并鼓勵學生自主創作春聯,且每組評選出最優春聯,最后由教師進行評價。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挑戰欲,也能由春聯這一傳統文化,衍生出更多文化元素,對學生傳統文化意識的培養和文化傳承思維的促進有很大幫助。
(二)在課堂專題教學中深化傳統文化
專題教學在當今的小學教學中較為常見,但針對傳統文化開設的專題教學卻并不常見,中國傳統文化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因此,單純借助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傳統文化的深度解剖是遠遠不夠的。在語文教學中開設文化專題教學,不僅能對教學內容和文化元素進行深度剖析,也能引導學生參與到文化的探究和討論中,對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例如,在學習“童年的水墨畫”時,我以水墨畫為核心,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了“水墨畫的發源與傳承”專題教學,讓學生對水墨畫文化有更為深刻的認識,以此開拓學生視野,增長學生見識,并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發揚和傳承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生對某一作者某類古詩寫作風格的鑒賞能力,對學生詩詞歌賦鑒賞能力的提升極為有利,也能起到促進古詩詞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
(三)在口語交際訓練中傳承傳統文化
由于應試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導致部分教師只關注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將教學重心放在提升學生考試能力方面,從而忽略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殊不知口語交際能力不僅是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也有積極作用。因此,在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課堂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口語交際和傳統文化之間的結合,以傳統文化為載體,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提升,從而有利于文化的傳播和發揚。
例如,在學習“清明”這首詩時,清明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也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在上課之前,我首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解釋了清明節的由來及其含義。然后讓學生熟讀古詩,了解古詩中每字每句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情感,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古詩朗誦比賽”,通過古詩的朗誦,不僅能體現出學生對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程度,也能讓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最后,我組織每一位參與朗誦比賽的學生針對不同朗誦風格進行“辯論”,辯論的過程中不僅能提升學生自主思維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也能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記憶。
總而言之,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傳承應該引起小學語文教師的足夠重視。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敢為天下先,根據學生實際需求,采取恰當的教學策略,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教學中,讓傳統文化之氣彌漫語文課堂,促使學生不僅能更好的完成學業,也能成為傳統優良文化的傳承者與發揚者,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趙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探究[J].寧夏教育,2019(02):71-72.
[2]楊福.小學語文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探討[J].學周刊,2019(02):42-43.
[3]楊晶.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