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娟
摘要:隨著數學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效教學的基本理念已得到數學教師廣泛的認同和有效的貫徹。作為一線教師,積極轉變和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業務素質,優化教學策略,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關鍵詞:課程標準 ? 初中數學 高效課堂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自實施新課標以來,“減負增效”一直是我們探討研究的主題。在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認識誤區,比如從傳統教學的“一講到底”,走向所謂的新課改的“一問到底”,從以往的教師唱獨角戲,走向了低齡化語言游戲等等。我們應積極、迅速地反思過去和現在的數學教學,理解新的數學課程理念,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淡化形式是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
自從新課標頒布以來,課堂教學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現了走過場的現象。教師們對一節好課有這樣的誤解:創設情境引入、學生討論、合作學習、多媒體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因此教師們在設計教學時片面地追求合作學習形式,只要有問題,不論難易、有無價值,都在小組內討論一番;討論的時間無保證,往往學生還沒進入討論狀態就在教師的要求下草草結束,熱鬧的討論后,學生能理解明白嗎?清楚這節課的學習任務嗎?這種合作學習有形式而無實質。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設計合適的課堂教學方式,精心設計問題情境進行教學。比如初中數學中許多知識內容有很好的實際生活背景,像“負數、數軸、絕對值、方程應用”等,可以通過適當的生活情境引入、探索交流;但也有很多知識內容,如“代數式、運算法則、公式、定理”等可以開門見山,直奔主題,這樣直達問題的核心,能夠節約時間資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平等對話是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
課堂教學改革涉及多方面的問題,而如何建構師生之間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育人環境、營造師生教學“溫馨共同體”是其中一個重要問題,建構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師生平等對話、相互尊重的課堂情境,就會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就絕不會輕易棒殺與自己教學思路不一致的笨拙的奇思怪想。例如,多邊形內角之和這一課,教師引導學生從多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連對角線,把n邊形分成n-2個三角形求出n邊形內角之和為(n-2)·180°,然而卻有一個學生突發奇想,他不從頂點出發,而是從任意邊上任意一點出發連接其他頂點,分成各三角形,教師與他熱情對話,鼓勵學生說理,找出這樣作出(n-1)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后n邊形的內角和多了180度,應去除多余的180度,結果還是(n-2)·180度。教師的教學行為不僅使這位學生受到了鼓舞,也激發了其他同學的探究熱情。
三、學生參與是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新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持續發展。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創設學生參與探究的時空,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能讓學生思考的要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表述的要讓學生表述,能讓學生動手的要讓學生自己動手,能讓學生推導的結論要讓學生自己去推導。教師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各種機會,幫助學生去發現、探索知識的奧秘,使學生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比如在進行“概率的意義”教學時,教師提出問題:隨機拋擲一枚硬幣,盡管事先不能確定“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但大家很容易猜到這兩個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一樣的,各占一半。那么,大家的這種直覺是否正確呢?然后,教師布置試驗任務,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合作探究。在各組測得數據后,填寫教材上的表格,教師將各組數據記錄在黑板上,全班學生對數據進行統計,并進行總結交流。由于試驗次數較少,有可能獲得“正面朝上”的頻率與猜想有出入,教師應啟發學生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每次隨機試驗的頻率具有不確定性,同時發現隨機事件發生的頻率也具有規律性。像這種改變“在聽中學”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創造“做中學”、“嘗試中學”、“體驗中學”的機會。
四、適度評價是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催化劑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及時、適度、多元地評價學生。要真正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堂上善于發現和及時作出評價,同時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也要防止評價的極端傾向。筆者認為,評價應該是在客觀公正的原則上以鼓勵為主。對于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一定要正確處理學生出現的錯誤,不能濫用表揚評價,對于學生的錯誤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解題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應的評價;對那些有錯誤但蘊涵創新思維的想法,在給予鼓勵的同時,再指出不足,這樣才能促使學生不斷進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火花。
五、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經課堂的實踐表明,要想學生培養起主動地學習知識、深入探究知識的自覺性和創造性,就必須讓學生有足夠的發展空間。這就包含:要對學生的人格、喜好、個性足夠尊重,教師要以平等、和善、包容的態度來對待所有學生。初中數學的學習和教學本來就是由學生和老師互動一起來完成的,教師就更要做到尊重學生,做到以平等、民主的態度教育學生,激發起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要讓學生經過研究知識和自覺探索獲得問題正確的結果,從而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變為可能。教師要在課堂上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氣氛,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讓教與學的課堂環境變得和諧輕松。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聰明才智。要因地制宜地創造情境,并且帶到課堂上來。要讓學生帶著疑問學習心得知識,這樣就是帶有目的性的學習,能夠讓學生產生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潛能。
總之,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以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師要為此搭建平臺、做好鋪墊,課堂教學中要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通過讓學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地說和做,使教學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課堂教學的高質量和高效率,那么我們的學生將學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
參考文獻
1.傅前曉 數學教學新理念.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范康平 初中數學素質教育的課堂體現.教師教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