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潔
關鍵詞:聲勢律動;初中音樂;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引言
在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影響下,音樂教學在初中教育體系當中的重要地位日漸顯著,隨著音樂教學的地位發生變化,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在此情況下,音樂教師務必要立足于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加強對有效性、創新性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爭取在增強教學效果的同時,也能滿足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從而獲得巨大的教學效益。而聲勢律動作為一種動態化的教學方法,恰好能夠滿足上述要求,因此廣大教師當務之急就是對聲勢律動的應用策略進行深入研究。
1.聲勢律動概述
從本質內涵來看,可以將聲勢律動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聲勢內容,即學生通過動作發出聲響,比如拍手聲、跺腳聲等等,學生能夠通過肢體動作感受音樂作品的內涵,進一步強化了音樂對學生的感官刺激;另一部分是律動內容,相較于聲勢,律動屬于情感升華的具體表現,通過有規律的肢體動作,學生能夠更加準確地掌握音樂旋律,這也可以被看做是節奏訓練的一種有效方法。通過聲勢律動,學生的聽覺、感覺、觸覺都能得到激活與強化,同時也能將抽象的音樂知識轉化為具體的肢體動作,這樣不僅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而且還能促進學生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的顯著提升,這對落實核心素養要求是十分重要的[1]。
2.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2.1通過聲勢律動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
新課標強調,要想落實有效性教學的基本要求,廣大教育者首先就要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這樣才能將其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而聲勢律動作為一種動態化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打破靜態化的音樂課堂,而且還能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自我展示的機會,這對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和個性化需要都是十分有利的。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音樂教材初一上冊《青春舞曲》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生動的音樂情境,在播放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肢體動作進行伴奏,讓學生在理解音樂作品的基礎上配合相應的動作,并形成一定的動作規律,這樣不僅能夠形成歡快的課堂氛圍,而且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音樂學習活動當中,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通過聲勢律動提高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
從聲勢律動的基本特點來看,其主要是通過肢體動作來幫助學生感知因音樂內涵,從而深化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認知理解。鑒于聲勢律動的應用價值,音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聲勢律動來掌握音樂知識技能,借助聲勢律動強化學生的樂感和節奏感,從而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顯著提升[2]。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音樂教材初二上冊《我愛你,塞北的雪》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肢體動作展示音階的上升或下降,當音階上升時,學生可以通過抬手示意;當音階下降時,學生可以將手落下。與此同時,在播放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緩緩的律動,通過點頭、閉眼、搖擺等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這樣不僅能夠內化音樂知識,而且還能使學生與音樂作品融為一體。
2.3通過聲勢律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上述內容提到,藝術最大的價值在于能夠滿足人們的情感需要,而聲勢律動則是情感表達的主要途徑。為此,音樂教師必須要立足于聲勢律動的實際特點,通過聲勢律動引導學生進行情感表達,爭取在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從而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3]。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音樂教材初二下冊《大海啊,故鄉》時,教師可以先對學生提出有效問題,如“你是通過哪些動作來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呢?”“你對自己的故鄉有著怎樣的情感呢?如何通過肢體動作表達出來?”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音樂曲目,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做出相應的動作,比如擁抱、跑跳等,然后為學生提供節奏訓練的機會,讓學生通過節奏訓練掌握律動規律,從而更好地體會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思鄉情感。由于每個音樂作品蘊含的情感價值不同,因此對于學生的啟發也不盡相同,教師只有充分發揮聲勢律動的有效價值,才能引導學生通過肢體動作進行情感表達,從而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
3.結語
綜上所述,從本質上來看,聲勢律動符合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要求,作為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其科學性與實效性是傳統音樂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此外,聲勢律動的應用還能在很大程度上落實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將其引入初中音樂教學當中勢在必行。而作為音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廣大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充分挖掘聲勢律動的應用價值,在此基礎上探索行之有效的實踐策略,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音樂學習當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引發學生的感情共鳴。
參考文獻
[1]袁璟.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甘肅教育研究,2021,14(05):106-108.
[2]孫麗璇.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黃河之聲,2019,16(12):123-124.
[3]鄭宇.探究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探討,2020,9(4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