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紹兵
關鍵詞:小學高段;數學教學;核心素養;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個人思維能力還是學習能力都在初步發展,教師在小學高段數學課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既能夠增強學生課程知識的直觀性,深化學生對理論化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度,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合作意識,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知識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高段數學課程中,眾多數學教師仍然立足于傳統的三維教學目標設計數學課堂內容,在數學課堂上更注重知識的講解傳遞而非學生的個人探索,例題講解和相似題目訓練的方式導致學生的上過學學習興趣有限。因此,創新小學高段數學課程教學模式,推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
一、信息技術增強課程內容直觀性
現代信息技術與基礎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推動著多媒體教學平臺的普遍應用。那么教師在設計小學高段的數學課程內容時,要立足于學生的個人理解能力,為學生構建豐富多彩的數學視聽化語言內容,增強數學課程內容表現力和感染力,從而在深化學生數學課程理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六年級《圓錐》這門課程的主要課程內容時,由于這節課程的主要目標在于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圓錐的主要特點,同時記憶并應用圓錐的表面積與體積公式。為了進一步推動學生數形結合思維和空間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就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平臺為學生制作圓錐體的展開圖、立體圖以及底面、高等等數學視頻,通過動態演示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圓錐的公式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同時對圓錐表面積公式和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形成直觀的理解,有效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數形結合思想。
二、課程情境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推動小學高段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數學課堂參與,深化學生的數學知識理解。那么在數學課程中應用情境教學法是極為重要的,學生在課程情境中能夠將數學課程內容與個人實際生活經驗進行有效的關聯,從而增強對理論化數學課程知識的理解能力。那么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就要構建直觀有效的數學課程情境。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百分數的相關課程知識時,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的課堂情境:“假設我們班有50名學生,其中10名學生數學滿分,20名學生80-90分,20名學生60-79分。全班滿分的學生比例是多少?百分比是多少?”然后我讓學生分組進行百分數的調查與表達,看一看百分數在生活中都有哪些應用,有的學生調查了近10天的出勤率,有的學生表達了自己的學科成績。通過這樣的課程教學形式,教師為學生構建一個立足于個人生活的數學情境,從而加深學生對百分數的表達以及應用知識的理解。
三、數學實踐活動降低課程抽象性
小學高段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具有的較強的興趣導向,經過筆者的教學實踐發現,很多學生在學習數量關系類知識的時候往往個人學習成效有限,但是在學習圖形類知識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卻具有很高的學習成效。這是因為圖形類的知識比較直觀,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那么就具有相關課程知識的學習興趣。因此,數學課程教師在設計課程內容的過程中,要立足于學生的興趣導向,以實踐活動內容增強數學課程內容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研究圓柱的相關課程知識時,首先可以應用硬紙板制作一個圓柱的實體,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對圓柱模型進行觀察,并將自己觀察到的圓柱的特點進行總結。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觀察和總結之后,教師將圓柱體事物放到講臺課桌后面,讓學生在視線內沒有圓柱體實物的情況下,根據剛才的回憶在腦海中建立關于圓柱體的圖像,并對照著之前總結出的圓柱體特征進行比對,之后將腦海中的圓柱體劃到紙上。在進行完觀察、歸納、總結以及與紙面上再現圓柱體的過程,學生已經通過探究的過程基本上掌握了圓柱體的基本特征,接下來再按照教材學習圓柱體的體積和面積計算的時候會更加容易,既提升了圓柱相關知識點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又讓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了有效鍛煉,在他們的腦海中初步形成了空間觀念的雛形,這對于后續學習大有裨益。
結語
綜上,在小學高段數學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通過構建相應數學課程情境、數字化教學內容和相應數學課堂活動的形式,增強數學課程內容的直觀性,培養學生感知數量關系、了解數學內容、養成數學思維的學習熱情,在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效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鄭學才.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J].學周刊,2022(07):111-112.
[2]金敏.提升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途徑[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0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