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艷 張倩 朱祥林
摘? 要:小學階段是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為學生未來學習奠定夯實基礎。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注重語感教學,帶領學生高效地開展閱讀,完善人格,陶冶情操,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就如何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過程之中培養學生語感,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展開詳細探討,旨在幫助小學生早日完成學習目標,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教學目的,在此教學過程中,也有助于教師語感教學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核心素養;語感教學;思考策略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奮斗的目標。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審美情趣、語言能力、思維水平、文化水平等重要內容。通過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語感教學則是在學生通過閱讀材料,對其進行理解與感悟,實現語言的建構,培養獨特的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獨特的語言嗅覺,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幫助學生不斷完善自我,增強文學素養,完成知識的有效積累。
一、基于培養核心素養視角的小學語文中高年級語感教學現狀
(一)對語感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
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都知道語感教學內涵和意義,也明確其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卻只有極少數語文教師開展語感教學,并制定相關的教學策略。更多的小學語文教師從始至終并沒有開展語感教學,對語感教學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語文教師更加注重知識理論的輸出,沒有時間開展語感教學。
(二)應試教育下愈發僵化的教學模式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的教育事業在不斷改革和創新,取得顯著成效。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之中,仍舊有一部分語文教師,迫于應試教育的壓力,只關注學生的語文成績,忽略學生的語感培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語文教師多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只是針對詞匯、語法、句型進行教學,忽略語感教學。教學模式僵化,學生的學習思維得不到創新與發展,不利于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我國當下的素質教育育人目標嚴重不符。
(三)缺乏科學的語感教學方式
在語感教學的過程之中,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針對性不強,方向感較弱,沒有科學的教學方式。大多數的語文教師,都是通過在課堂之中講解課文,開展閱讀教學,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造成忽視。學生語感的培養,不僅僅存在于語文課堂之中,還需要日積月累,養成良好的習慣,注重日常摘抄和積累,多抒發、多感受,在潛移默化之中,形成良好的語感。但是由于缺乏科學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的語感培養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基于培養核心素養視角的小學語文中高年級語感教學策略
(一)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滲透語感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之中,閱讀教學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小學語文課本之中蘊含著豐富的學習資源,各篇文章都是名家大師的作品,蘊含著濃厚的文學魅力和藝術價值,值得小學生去反復誦讀和賞析。通過誦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掌握課文結構,了解課文魅力。在誦讀的過程之中,學生的內心產生波動,課文與心靈建立有效連接,從而由淺到深,逐步培養學生的語感。
小學高年級學生一般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基礎,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下意識地按照句式特點,進行聲調閱讀,將平面的字句子染上感情色彩,變得更加豐富和立體。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注重閱讀教學,讓小學生將課文抑揚頓挫地誦讀出來,進一步感知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其中的內涵深韻。在閱讀的過程之中,要引導學生熟悉文章之中的好詞佳句、經典段落,掌握課文的句式、結構、節奏等等,將文章情感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比如,在學習六年級《只有一個地球》這一篇課文時,語文教師需要帶領學生掌握文章內涵,明確地球的重要價值,幫助形成養成珍惜地球,善待地球,熱愛大自然的良好品德,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用理論知識擴充自己,在日常生活之中踐行環保觀念,為保護地球做出有力貢獻。所以在講課之前,小學語文教師可給予學生一定的閱讀空間,讓學生對文章進行自由誦讀。
在誦讀結束以后,語文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經過第一遍閱讀,大家能夠順利劃分自然段,并將每一個自然段的關鍵詞整理出來嗎?”學生經過閱讀,已經熟悉文章大概結構,故而能夠快速回答。很快,大家就總結出關鍵詞:“遙望、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渺小、一葉扁舟;有限、資源、枯竭、不加節制、毀壞、別無去處……”在提煉詞語時,學生的語感得以激發,能夠從整篇課文之中,提煉出關鍵信息,提升學生文學素養。
針對大家總結的內容,教師再次進行提問:“這些詞語告訴我們什么信息?”學生:“地球是美麗的,地球是渺小的,地球的資源有限,除了地球人們別無去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明確,接下來,就需要深入解讀,掌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在學生結束第二次閱讀以后,語文教師提出問題:“有哪位同學知道,地球在宇航員心中是什么樣子的?”這是課文中的信息,學生在深入閱讀以后,能夠快速反應:“地球是可愛的,也是容易破碎的。”語文教師就這一內容,帶領學生進行深入探討:“地球是可愛的表現在什么地方?地球是容易破碎的又表現在什么地方?”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誦讀,從而進一步了解地球的重要性。
在閱讀:“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地球表面的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而人類生活的陸地大約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這樣,人類活動范圍就很小了……但使它們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時,學生會產生聯想,從而觸發學生的語感。在誦讀文章的過程之中,學生能夠沉浸式體驗,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地球,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共情能力,了解地球資源枯竭的困境,從而產生善待地球,熱愛大自然的意識。9AFAE1D0-7AB8-4345-885D-2AFDB6DE90A2
閱讀教學是培養小學生語感的重要教學環節,通過對課文的反復閱讀,增強小學生語感,培養他們的文學素養和審美情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掌握文章中心思想,快速完成教學目標。
(二)在語法教學的過程之中滲透語感教學
語感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需要日積月累的實踐過程。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之中,語文教師注重習題訓練,而忽略學生的語感培養。導致學生的思維逐漸僵化,做題時生搬硬套,按部就班,嚴重制約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影響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培養,無法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
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之中,語文教師要學會有效滲透語感教學,將語感教學貫穿教學始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特語感,讓他們帶著語感去做題,提升做題效率和做題質量,進一步提升語文成績,培養核心素養。在寫作教學時,訓練學生語感,提升學生的文字感知能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做到下筆如有神。
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他們缺乏豐富的社會閱歷, 文學常識積累有限,寫作對他們是一項難題。以讀促寫,讓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之中,感悟文章的魅力,體驗文章的情感,完成知識的有效輸入,從而更好地開展寫作,提升寫作能力。
比如說,在學習《草原》這一篇語文課文時,該課文運用較多的篇幅來描寫草原,將草原廣闊、生機勃勃、萬里無云的美好景象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勾勒出美好的草原之景,給眾多讀者帶來美的享受。
比如文章之中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明如玻璃的帶子——!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等場景的描寫,展現出壯麗的草原風光,值得小學生去感悟和品味。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總結文章之中的好詞佳句,將文章中的經典段落摘抄并背誦下來,擴充學生的語言知識庫,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在結束文章的學習以后,語文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文章結構和寫作手法進行仿寫訓練。通過仿寫訓練,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讓學生進一步把握文章中的修辭手法、寫作技巧,熟悉文中的好詞佳句,便于日后運用。
有的學生結合《草原》中優美段落,描繪了一場日出,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終于,在星期天的早晨,我看到了日出。今天的日出比任何一天的都好看,山上的風是那樣的清冽,鳥兒的叫聲是那樣的清脆,我好想對著山頂大喊一聲,抒發我的興奮之情。在山頂上,云霧環繞,卻不朦朧。四周都是太陽光,散發著紅暈,草地也變成了紅色。我們一路向前走著,整個山上都被太陽光鋪滿,慢慢從紅色變成黃色,就像是變魔術一樣,大自然的顏色變幻是那樣的神奇。在這樣美好的風景里面,人們什么話都不必說,只需要靜靜感受,就十分美好。”在仿寫的過程之中,學生從作者的文章語境之中,提煉文風,形成獨特語感。通過借鑒,逐漸規范自身的寫作,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在寫作的過程之中,學生發揮想象力,發散思維,在參考名家大師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語感,不斷提升創造力,促進寫作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有效增強。
(三)在口語教學過程之中滲透語感教學
語言是人們日常交流和溝通的必要方式之一,在生活之中,口語交流十分廣泛。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當下語文教學之中,重文輕語現象比較嚴重。語文教師需要注重口語訓練,構建良好的實踐平臺,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之中,完成語言的有效積累,產生語感。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之中,要多帶領學生開展口語交際訓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語感。
對于小學生而言,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其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征,創設有趣、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敢于說話,敢于交流,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提升他們的交際水平。
比如說,在學習《兩小兒辯日》這一篇課文時,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仿文中兩個孩童,進行對話。由于這是一篇文言文,學生在第一次模仿時,對于兩個孩童所說的內容還不甚清楚,所以在對話的時候,咬文斷句也不甚清晰。等到學習了課文內容,了解課文主旨以后,語文教師再次引導學生用白話文進行角色扮演。此時學生已經對課文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故而在表演時,能夠加入自己的理解,調動全身感官,進行流暢自如地表演,將兩個孩童的爭執與矛盾,巧妙地呈現在課堂之中。
這種角色扮演的對話模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有效鞏固學生所學,幫助學生更快地消化語文知識,快速掌握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還比如,在學習《少年閏土》這一篇課文時,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課本中的插畫,讓學生結合插畫的內容,發揮想象,編撰一個小故事,由語文教師隨機抽查,考查學生的故事編撰能力和表達能力。
看圖寫故事,是小學語文低年級常用的教學手段,對于高年級學生而言,有著較為深厚的學習基礎。通過看圖編故事,能夠有效發揮學生想象力,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延伸學生視野,讓學生敢于突破固定思維模式,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同時,在交流故事的過程之中,學生的語感得以培養,口語表達能力得以增強,讓學生日后敢于大膽交流,有效提升學生的心理素養。
在《少年閏土》的看圖編故事之中,學生發言異常精彩,從多個角度進行,有效的活躍課堂氣氛。有個學生的故事是這樣的:“在月黑風高的夜晚,天空依稀有一絲月光,一個十來歲的少年,偷偷地走進西瓜地里面,想要摘一個西瓜回去解饞。這個時候,突然從遠處跑來一只小動物,這動物圓圓滾滾,似乎也要吃西瓜。少年心想,父母為了種植這些西瓜,忙活了整整半年,好不容易到了西瓜成熟的季節,怎么能夠讓動物偷吃勞動果實呢?想到這里,少年便舉起手中的叉子,朝著動物沖了過去……”9AFAE1D0-7AB8-4345-885D-2AFDB6DE90A2
該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一幅簡單的圖畫,演變出更富有層次的故事。在發言的過程之中,該生的口語能力得到增強,其繪聲繪色的故事,也贏得其他學生的掌聲。講故事對于小學生而言,是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在無意之間降低口語交際的難度,幫助學生逐漸樹立起自信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表達欲,讓學生更加積極的對話、交流、實現自我成長。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關鍵部分,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在正確的場合,說合適的話。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之中,掌握語言規律,形成良好語感。讓語感教學滲透到學生的日常活動之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鍛煉學生的表達水平。
三、結語
語文這門學科有著獨特的人文魅力,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深入到語文學科之中,感受其價值,領悟其語言,將語感教學貫穿在日常教學活動之中,實現無聲滲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制定科學的教學策略,不斷調整教學方案,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創造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形成,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夯實基礎。
(責任編輯:向志莉)
參考文獻:
[1]殷煜毅. 淺談創新吟誦法教學對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的影響[J]. 文化產業,2021(02):165-166.
[2]張思燕. 小學中段習作中詞語運用不規范現象研究[D]. 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20.
[3]薛子涵.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其培養策略研究[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0.
[4]王佳妮.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古詩教學研究[D]. 蘇州:蘇州大學,2020.
[5]周蓉.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D]. 揚州:揚州大學,2020.
[6]唐莉霞.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 西部素質教育,2019,5(14):74-75.
[7]邱子坤. 以讀為引,入情入境——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J]. 華夏教師,2019(17):45-46.
[8]陸蓉蓉. “三位一體”思想下小學語文語感教學模式探索[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17):136-137+140.
[9]李安琪,黃芳,董文. 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古典詩文編制分析[J]. 西部素質教育,2019,5(22):8-11.
[10]董磊.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A]∥2018年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2.
[11]姜靜.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的創新——如何實現語文課程的閱讀目標[A]∥2019年教育現代化教學管理座談會論文匯編(一)[C]. 廣東晨越教育發展有限公司:2019:3.
[12]馬延武.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在課堂綜合實踐教學探討[A]∥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南昌會場)論文集(四)[C].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3.
[13]徐榮. 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J]. 華夏教師,2019(31):50-51.
[14]陳燕飛. 新課改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教育的思考[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08):41-42.
[15]馬艷紅. 基于課堂教學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現狀及培養策略研究[D]. 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9AFAE1D0-7AB8-4345-885D-2AFDB6DE90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