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英 徐春艷
[摘 ? ?要]因疫情、天氣等原因需要開展的線上教學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當恢復線下正常教學時,在做好線上與線下有效銜接的基礎上,更有必要進一步總結反思并健全線上教學常規,以備隨時應急啟動。學校教學常規管理,線上與線下都需要兼顧。雖然線上教學對教師來說并不陌生,但師生僅隔屏互動,教學現場感并不強。相比較而言,小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穩定性差,線上教學常規管理難度更大一些。提升線上教學質量,打造線上“好課堂”需要我們不斷汲取智慧。需要我們不斷汲取智慧,在以下方面下功夫:抓規范、重常規;巧培訓、重分享;抓亮點、重激勵;勤督導、重抽查;常反思、重研究;正風氣、重評價。
[關鍵詞]線上;常規管理;“六重”
隨著信息技術2.0能力提升工程的推進,教師對30個微能力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實踐中不斷應用。在教學常規管理中經常組織教師開展相關線上教學方面的培訓,那么線上教學實效就會相對好些。尤其是在線下,教師也常應用線上教學相關軟件,那么在線上教學期間則會運用得如魚得水。線上教學不是單獨存在的,需要與線下教學相結合,因此,線上教學期間還需要有一個銜接期。學校各部門要統籌協作,要科學安排工作,以高度的責任感做好線上各項工作。從學校的角度來講,常規教學管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要以萬變應不變,以不變應萬變。尋求線上教學常規管理智慧將會促進常規教學管理的變革。
一、抓規范、重常規
凡事預則立,線上教學需要提前謀劃,提前培訓,提前部署。在線上各年級、各班級需要穩定的教學秩序,正常推進教學進度,既要拔出尖子,也要面對學困生提質。在線上需要落實停、串、代、補,落實線上教學巡查,落實線上教師個人備課、集體備課、聽評課、輔導、線上階段檢測、線上大學區工作、線上科研等。在嚴格落實“雙減”與“五項管理”相關要求下,建立線上教學常規管理很有必要。線上學生的學習常規要在課前預習、聽課、作業、讀書、寫字等方面進行規范。上課期間需要學生全程開啟攝像頭,開啟麥克風,以便教師組織教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線上學習習慣。班級管理可設置班級直播安全哨兵,每個班級安排1~2名學生負責班級直播聊天監控,如遇突發狀況及時@教師。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提前預測學生與教師線上教學時可能出現什么問題,提前在線下適時進行相關培訓與結對幫扶。當突發情況來臨,需要啟動線上教學時,除了制訂線上教學工作方案、預案之外,要快速召開線上全體教師、班主任會議;班主任要組織召開家長會議、班會,加強思想教育和業務指導。授課教師線上授課前,對學生做好教育和引導,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班主任在黑板上投屏早讀任務,利用群視頻監管孩子每天7:30~7:50晨讀,學生開啟麥克風,線上模擬教室早讀氛圍。對于新課預習,建議采用“直播+資源包”的形式;對于專題復習、作業講評等,采用“直播+個別輔導”等方式;對于“兩操”、體育鍛煉、收看時事新聞還有選修課程等充分發揮線上學科課代表參與“當老師”的作用。線上的課后輔導也需要關注,教師可針對某一個重點、難點、易錯點等做一個短視頻或微課轉發到班級群,[1]還可以是群視頻、直播集中講解、一對一的語音與拍圖片個別講解。線上講課千萬不要照搬套用正常課堂教學方式、時長和安排,線上教學常規的建立,對于一個穩定的課堂秩序將起著重要作用。
二、巧培訓、重分享
線上教學要堅持統籌推進,多措并舉,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學校在學習資源平臺選擇、線上教學技術保障、教學科研指導、規范教學組織與管理、破解突出問題等各環節都應下足功夫,切實保障線上教育教學科學合理實施。教師手中如果有好的資源、學到了好的巧妙方法都可以在分享中讓他們在線上教學道路上少走彎路。例如,學校的電教主任針對教師對于釘釘、騰訊課堂、QQ群、企業微信等軟件不熟練,在綜合考慮的前提下選擇一種或兩種進行線上培訓。另外,線上教學也需要有儀式感:課前歌聲唱起來、課間操動起來、班會開起來、作業批改與練習檢測與質量分析需要正規起來……除了在實踐中逐步規范教師的教學常規,還要將培訓形式智慧起來。線上現身說法、好經驗分享、好資源視頻推送、集體業務學習與個別輔導等。隨著教育信息化平臺應用縱深發展,要充分利用線上教學的契機,有效推進一線教師教育智慧云平臺的應用。除了為學生有選擇地推送云平臺相關資源外,借助線上輔導學生的機會來推動師生做好個人空間建設。在學校的空間有“吉林智慧教育云平臺”“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原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吉林省教育資源公共平臺”以及外省一些教育平臺網址鏈接,供師生進行選擇學習。這種借力培訓的方式,對師生雙方都有利。線上教學期間,培訓還涉及對家長與學生的培訓。例如,為有效解決線上教學中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果差的實際問題,在家長中開展“關愛有方、教子得法”微講堂活動,涉及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信心、積極性、自律,涉及典型育兒經驗等。用心開展在線教學,這也為推進學校積極適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大力推進現代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全面推進教學改革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抓亮點、重激勵
經過線上教學不同階段的交流與總結,教師已從適應到熟練應用網絡上的軟件、有選擇地搜集網絡上的資源或自主整合課程資源進行教學。作為學校的業務領導,如果細心通過網絡會看到更多的教師之間的互幫互助;能看到許多教師克服家庭困難與自身傷痛舍小家顧大家;能看到家長在群中對教師的多次點贊而深感責任之重;能看到孩子們因隔空指導頻頻傳來的佳作……所有參加線上輔導的教師們表現出極其優異的團隊合作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面對某教師能夠開發出“科學+寫話”“美術+語文”等的整合課、一次小型的精彩線上家長會、巧用微信直播進行個別輔導、某位教師利用休息時間為學生講題等及時截圖發于單位群中供全校教師學習,還可以階段性地制作成美篇進行宣傳。只有這樣,讓教師感覺到有人在認可他們的工作同時又達到了經驗交流的目的。同樣道理,班級學生也需要教師去營造良好線上教學課堂環境:時刻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作業批改有反饋。學校在班級群里的業務領導應及時捕捉師生精彩之處,無形中抓住教師的工作亮點,對教師而言就是一種激勵。任課教師利用釘釘“家校本”將優秀的作業一鍵分享到班級群中,全班的同學和家長都可以觀摩學習,激勵全班學生。不理想的作業還可以直接打回讓學生在線修改,再次提交。關注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又是如何創新開展實踐活動的。利用萬能獎狀在線制作的相關軟件制作“線上學習讀書小達人”“計算小明星”“書寫好學生”等的獎勵證書或獎狀,利用網絡頒發的形式激勵學生學習。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要掌握全校本學科各年級是在怎樣運行,將先進的、好的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以及提質經驗做法要及時宣傳。利用剪映、美圖秀秀等,讓相片動起來,讓視頻給教師留下線上教學美好的瞬間。
四、勤督導、重抽查
由于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弱,多數學生需要在家長的陪伴下完成線上教學任務。高年級即使能獨立操作,但對于網上學習也需要家長的監督。在課程設置上應該想學生之所想,做家長之所及,努力打造學生能居家好學、樂學、會學、學會,不同層次家長能輔導的線上教學課程。另外,線上學困生、建檔立卡學生的關注與常規課堂教學又有所不同;教師在線輔導時間長短要與小學生眼睛承受度還應相匹配。為保障線上教學監管,有的學校的教學校長、教導主任一般會選擇進入班級群中。徒弟進入師傅的班級群中,軟件使用弱的老教師進入年輕教師使用軟件靈活的班級群中,以便互相幫助學習。制定線上教學巡課制度,明確巡課內容與標準,明確入班領導巡課要求。真正開展線上教學時實行監管領導一天一反饋,一天一總結,由教務處統一填寫教學巡查,統一反饋給教師。一方面,利用線上教學評價表便于進行教學巡查、聽課;另一方面,可以隨時摸清教情、學情便于學校調整好教學方向。當發現某位教師因家里無臺式電腦或因特殊情況無法進行線上教學時都需要學校進行協調。抽查除了常規巡查外,還可定期抽查學生的線上作業是否落實了“雙減”政策,采用了分層設計,教師是否全批全改,是否上交作業齊全;抽查教師講課后直播回放,邊聽課邊注意師生間的互動,教師語言是否規范,線上教學環境是否符合學生學習;抽查各班級群中的消息是否有不良信息,諸如沒事有聊天現象的話語、表情圖等,叮囑管理員及時清除;抽查師生是否提前候課,小學線上教學候課需提前5分鐘為好;抽查正在上課的教師,儀表是否端莊,學生攝像頭是否打開,是否有與家長聊天或自己吃東西的現象;抽查各包學年與學科教師的領導是否及時進入班級;抽查學生的“睡眠時間、居家體育鍛煉、手機管理、讀物管理”是否按要求去做了……只有檢查到位,抽查到位才可以看到教學常規是否落到了實處。
五、常反思、重研究
在2022年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某班級群中有教師是這樣推送資源的:同學們,品社課到了,大家先來觀看教師推送的視頻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從2016年起,小學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幾年過去,還有教師這樣稱呼本學科。這位教師多次參加本學科的培訓竟然會出現這種現象,不得不令人深思。盡管出臺了學生線上學習常規,還會出現學生與家長在上課期間點贊、文字刷屏現象,是班會中班主任沒有傳達到位,還是班主任本身重視不夠,致使班級線上管理出現問題呢?在居家的環境中在線學習,更多依靠孩子的自覺。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好奇心強、模仿性強、生性好動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相對較短。如何改變這現狀?問題即課題,工作即研究,成績即成果。只要我們善于捕捉問題,常反思才會有研究實效。疫情之下催生的線上教學工作是教師需要進行研究的新課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說過,中小學要大力加強線上教育教學,進一步推進線上線下教育教學的緊密融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成新常態。混合式教學的研究,對于提升教學質量、提高教師教學技能、提升學生的信息接受能力、優化課程設計都具有積極作用。[2]線上教學模式存在著學生沒有及時改變觀念,學習自主性不高等問題,所以需要及時糾正被動的學習狀態將其轉變為主動的學習狀態值得大家去反思。[3]當然個別現象要靈活處理,確保線上教學、聽評課、教研活動順利實施。所以在線上教學期間定期調度學科教師、學年組長、中層以上業務領導常交流謀求相關解決問題的措施。組織教師定期召開線上主題式微研,或分享每人每天的“小確幸”來聊一聊等,再反思研究與總結提升線上教學質量,才能為加速構建線上“好課堂”助力。
六、正風氣、重評價
多地教育行政部門都會下發在線教學過程管理的基本要求,嚴格教師執行在線教學禮儀規范要求,嚴格學校在線教學過程管理。如何讓師生在線上教學雙贏,就要在規范教風與學風上下手。信息化教學中的教風建設需要教師愛崗敬業、不斷進取掌握新技術、不斷研究線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信息化教學中的學風建設需要學生有一定的主動性等。[4]正風氣,學校要對各部門建立的微信群、QQ群等,嚴格落實群主管理責任,嚴格核實所有成員身份,嚴格落實實名制度,杜絕陌生人隨意入群現象,對身份存疑的盡快清除出群;學校要嚴禁以開展線上教學的名義擅自設立收費項目、違規收費,嚴禁教師以線上名義違規補課辦班;線上教學要堅持立德樹人,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抓線上教學全過程管理,將教學管理的每一環節納入教師與學生的考核評價中。第一個由教育部牽頭、多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意見》中的舉措之一,就是提高師生應用能力,加大教師培養培訓;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將信息素養培育有機融入各門學科教育教學。為此,建立健全教師評價考核制度,將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線上備課、聽課、批改輔導納入評價中;將師德師風監管、網絡道德安全納入評價中。為建立與考評相匹配的評價體系,讓教師心中有清晰的期望值、目標和時間表,以及一個穩定可靠的評價程序。在注意充分聽取學生、教師、家長、學校和社會等各方面意見基礎上進一步修改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考核細則,使教師工作有章可循。例如,考核采取由分管副校長簽頭,中層具體負責的方式。德(黨務部門)、能(政教、教務部門)、勤(教務、政教、安全部門)、績(政教、教務部門)廉(黨務部門),做到中層以上領導人人參與并重常規檢查過程,以調動全體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總之,線上教學需要教師通過前期的周密思考,巧用多媒體吸引學生以更大的熱情參與線上學習之中;線上教學需要與線上德育相結合;線上思政課要與時俱進,師生、家長的心理疏導要講方法重實效;為預防學生近視線上課程時間不宜過長。聚足“課程”規范,指向“學什么”;聚力“課堂”規范,指向“怎么學”;聚焦“課業”規范,指向“學得怎么樣”[5]同樣適合線上教學。所以在小學線上教學常規管理中,建常規、巧培訓、抓亮點、勤督導、常反思、正風氣等各個工作環節中都會存有智慧,把捕捉到的智慧及時運用到教學中將對我們的常規教學管理變革注入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趙建偉.疫情防控背景下線上教學的優勢和不足[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2,(3):40-41.
[2]劉國明,劉音.安全心理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J].黑龍江科學,2022,13(3):84-85.
[3]李航,周樂瑞.后疫情時代線上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22,24(2):63-65.
[4]劉浩,馬慧肖.網絡課程教學模式的教風和學風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4(34):2-4.
[5]黃志清.“雙減”視域下的教學管理改進[N].中國教師報,2021-11-10(04).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