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梅,王泉月
(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0)
近年來,高職院校各類專業教學均積極圍繞學生專業素質、能力水平進行改革,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是近年來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重點工作[1]。在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改革過程中,考核體系、教學體系均屬于較為重要的內容,考核體系與教學體系同步有助于最大限度地發揮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的育人作用。因此,高職院校有必要開展理實一體化課程考核體系改革,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最終實現以考促學。
在構建課程考核體系的過程中,考核內容、考核形式、考核目標均是需要高職院校教師考量的重點問題,所以本文以藥學專業為例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分析。
從課程教學角度上理解,理實一體化主要是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2],在藥學專業課程考核體系改革方面,高職院校應轉變考核理念,盡量保證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所占比例相等。在考核內容的制訂方面,實踐考核內容的制訂存在一定難度,且與理論考核內容存在較大差異,并非教師結合專業重點知識設計考核題目即可。
本文建議在改革實踐考核內容的過程中結合藥學專業不同課程的特點展開深入調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去相關的實際工作崗位開展調研,觀察實際工作崗位對藥學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提出的要求,了解學生在某一崗位上所要開展的工作任務,然后通過歸納總結梳理出最具典型的職業能力要求與工作任務,據此構建與社會實際崗位相契合的實踐考核情境,使藥學專業實踐考核內容與社會實際工作崗位接軌。此外,高職院校還應重視綜合運用類考核題目的增設,通過此類題目進一步檢驗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檢驗藥學專業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的育人效果,從而在改革理實一體化課程考核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高職院校不應將藥學專業課程的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單純地視為一種考核模式,而需要結合不同的課程考核內容明確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各自所占的比例[3]。在藥學專業實踐課程教學中,實踐過程最為重要,那么在課程考核比例的規劃中,實踐考核比例應高于結果考核。例如,實踐課程考核的比例為100%,實踐過程考核占70%,實踐結果考核占30%,其中實踐過程考核涵蓋任務執行能力10%、團隊協作能力10%、實踐操作規范性10%、實踐應用能力20%、崗位勝任力20%。結果考核以答辯為主,以匯報為輔,避免學生為應付實踐考核而死記硬背。
研究表明,增加實踐過程考核所占比例能強化藥學專業師生對實踐過程的重視程度,同時也能幫助藥學專業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的真實情況。
在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踐中,學生、專兼職教師、學校相關部門有機配合可達成“教”與“學”的目標,而在考核評價改革環節中,建議高職院校充分吸納學生、專兼職教師的考核評價意見,進一步拓寬藥學專業課程考核評價的維度,使考核評價的輻射面更廣,從而在提高考核評價科學性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自我的能力水平,幫助校內教師進一步明確課程考核存在的不足。
2.1.1 課程考核體系構建 以藥品調劑技術課程為例,構建課程考核體系,將均衡理論與實踐考核作為藥品調劑技術課程考核的重點,針對藥品調劑技術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分別制訂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體系,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藥品調劑技術理實一體化課程考核體系構建
2.1.2 課程考核體系實施 藥品調劑技術課程考核體系的實施需要教師在各項考核評價過程中結合學生實際表現按照表1中的分數標準進行打分,同時保留每項考核的原始分數資料。理論考核包括:
(1)平時考核:教師記錄每次缺課人數并對缺課者做扣分處置;教師對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加分;教師對課堂筆記完成效果較佳的學生給予加分。
(2)課后作業:教師對課后作業完成效果較差的學生做扣分處置。
(3)綜合測試:教師記錄學生各個階段的綜合測試成績,最后取平均分作為其最終成績。
(4)期末測試:將學生的卷面成績計入學生最終考核成績。
上述各階段各指標得分均作為基礎資料納入最后的考核成績,其中不做得分或扣分處置的指標教師可取每項指標規定分數的中間值,如表1中設定課后作業10分,那么取中間值5分,代表學生的課后作業完成情況處于中等、良好水平。為保存原始資料,教師可將其制作成表格并打印。
在實踐考核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從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兩個層面展開,過程性考核包括:
(1)任務執行能力:教師對實踐操作任務執行效率較高的學生給予加分。
(2)團隊協作能力:教師對小組協作氛圍較好、團隊意識較強的學生給予加分。
(3)實踐操作規范性:教師對藥品制備環節中操作符合標準的學生給予加分。
(4)崗位勝任力:教師對責任心強、崗位勝任力強的學生給予加分。
(5)理論知識應用能力:教師對能靈活應用藥品調劑技術理論知識的學生給予加分。
結果性考核:
(1)答辯:教師對能完整、清晰、有條理地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的學生給予加分。
(2)匯報:教師對實踐操作匯報詳細的學生給予加分。
其中不做加分或扣分處置的指標教師可取每項指標規定分數的中間值,如表1中結果性考核中的答辯設定為10分,那么取中間值5分,代表學生答辯情況處于中等、良好水平。
根據教育部門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提出的意見,高職院校藥學專業課程考核應在筆試的基礎上拓寬考核形式。考核形式的拓寬對于高職院校更好地落實改革后的課程考核體系具有積極意義[4]。對此高職院校可采取口試、答辯、現場實踐操作等形式為主對課程考核體系進行優化,并將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考核目標。與此同時,為避免學生在考核前突擊或采取機械性記憶方法,對課程考核方式還可做出一些新的嘗試:
第一,高職院校應明確考核的目的,考核并不只是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更是要通過考核,明確教學的實際效果,使學生通過這一環節實現專業知識、實用能力等的鞏固與提升,使教師通過考核明確課程教學的短板,為后續教學的優化提供一個明確的指引。對此本文建議高職院校可嘗試采取口答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考核。對于一些客觀題可采取小組回答形式,而主觀題則可采取學生單獨完成的形式,此環節中為避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考核存在計分不準確的問題,可要求小組回答問題只有回答正確才能進行下一題目的搶答,回答錯誤將失去參與小組回答的機會,意味著回答錯誤將無法獲得分數。
第二,高職院校應重視學生學習自主性的發揮,可在班級內部選出4~5名學生與校內兼職教師組成一個考核團隊,輔助藥學專業教師進行考核。在考核過程中,學生與校內兼職教師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權利,轉變專師命題的現象,以擴大考試命題在知識考核、能力考核方面的輻射面。如在綜合測試與藥品制備實踐考核題型方面鼓勵兼職教師提出與崗位實踐相契合的理論或實踐題型,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在某一課程學習過程中的短板,從而使考核題型的制訂既符合崗位實踐,又能起到一個鞏固專業知識、提升實踐水平的作用。
綜上所述,本文從改革構思與改革設計兩個層面對高職院校藥學專業理實一體化課程考核體系改革進行了簡要分析,課程考核體系的改革是理實一體化課程育人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發揮的基礎,同時也能促進高職院校藥學專業理實一體化課程建設順利落實。本文從理論與實踐層面針對藥品調劑技術課程設計了考核體系,徹底轉變了以往單一的考核標準與考核形式,通過擴大考核的輻射面,以考促學,幫助學生獲得符合社會崗位需求的知識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