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情境教學越來越受到關注,很多初中物理教師都嘗試創設教學情境,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但在當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中,仍然存在情境脫離學生實際、情感缺乏目標指引等問題,造成了學生的學習困擾,需要引起關注。初中物理教師應該把握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為出發點,滿足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更好地滲透“精教活學”理念,讓情境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關鍵詞:初中物理;物理教學;教學情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8-006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8.021
情境教學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夠降低物理知識的難度,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形成自主學習意識,構建系統化的物理知識,提高教學質量。新課標要求初中物理教師要從多方面調整教學方案,不僅要教授物理基礎知識,還要注重培養物理素養,促進初中生的可持續發展。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時借助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積極參與物理教學活動,養成嚴謹的物理思維和積極的創新精神,能夠全面地看待問題,從而受益一生。但是有些初中物理教師在創設情境的時候存在誤區,不能將情境的作用全部發揮出來,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會使物理課堂陷入僵局。
一、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功利化
情境教學是當下廣大初中物理教師普遍采用的教學形式,教學效果非常不錯。不過,教師運用情境教學的目的不盡相同,一部分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是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還有一部分物理教師單純是為了追求形式,為了應付公開課的需要,希望能夠通過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為自己的課堂增光添彩,課堂教學情境創設出現“功利化”的現象。此外,還有的初中物理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只是為了教授知識,達成知識目標,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忽視了能力和情感目標的達成,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無序化
新課程改革后的初中物理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當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帶領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物理教師對教學情境創設理解得不夠透徹,過度追求情境創設的形式,認為教學情境在課堂上創設的越多,教學效果越好,導致教學情境泛濫,讓學生目不暇接,疲于應付,影響了學生的聽課效果。同時,有些初中物理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沒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的情境超出了學生的認知范圍,非但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反而會讓學生產生困惑,影響學習效果。物理教師對多媒體的運用存在較強的依賴性,從理論講解到物理實驗都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感受。
二、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的有效對策
(一)轉變教學觀念,明確情境目標
教學情境和物理知識之間需要用橋梁來銜接,教師的教學觀念正是這座橋梁。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摒棄應試教育思想,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以學生為根本的教學觀,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和興趣,以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人發展需要為出發點,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消除情境創設的功利化,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宗旨。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學以應試教育為主,過分注重知識目標的達成,物理教師沒有意識到情境創設對物理教學的作用和意義,甚至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費時、費事、費力,根本沒有必要,認為只要將知識灌輸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就可以了,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情境創設,致使新課改理念難以落到實處,影響了學生的和諧發展。
在新時期,初中物理教師要以新課程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為標準,確定物理情境教學目標,在教授學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實現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有效培養。物理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以及知識基礎等因素,結合學生實際創設教學情境,讓創設的教學情境更加貼合學生的實際,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充分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融入教學情境,學習和探究知識。同時,初中物理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教學情境中追溯物理學發展的歷史,關注物理學科的最新理論成果和應用,親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情境中鍛煉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意志品質,促進物理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運用語言藝術,激發學習興趣
物理教學離不開語言,語言是教師傳遞知識、與學生互動的重要載體。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應該把握教學語言藝術,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現象,讓每一次物理課堂都充滿新鮮感。尤其在創設情境時更應該利用語言技巧,才能夠凸顯物理課堂的趣味性和時代性。“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學生效仿的榜樣,初中物理教師在運用語言藝術創設教學情境時,要融入自己的真情情感,讓學生和教師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啟迪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并始終處于興奮的狀態,確保教學情境的有效性。還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用規范的教學語言向學生講明情境中所蘊含的物理知識,將教學內容與教學情境有機統一起來,借助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的來龍去脈,用語言魅力征服學生,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培養。
初中物理教師在講授物理知識的同時,要注重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因素,將物理教學與思想教育融為一體,做到言之有德、言之有悟,用語言藝術向學生展示物理學科的人文價值,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初中生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初中物理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注重啟發式語言的運用,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學生故意制造懸念和矛盾,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習狀態,一邊解決物理問題,一邊增強學習能力,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
(三)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創新能力
物理與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生活中時時有物理,事事有物理。初中物理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背景,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開展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物理實驗,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列舉生活中應用物理知識的實例,組織學生從物理學的角度對生活實例進行分析,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探討,讓學生發現其中隱含的物理學知識,使初中生產生知識探究的欲望,學到很多教材中沒有的知識。“以生活融入物理,讓物理充滿生活”,是當前物理教學中的熱門話題,構建生活化的物理情境能夠讓學生靈活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獲得更加直觀的感性認識,進而優化學生的科學思維,更好地了解生活、認識生活。
生活處處有學問,初中物理教師要為學生搭建起了解物理的橋梁,將教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做到活學活用,保持一顆探索的心。抓住學校每一次集體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去觀察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留心每一個細節和變化,并且思考其中涉及的物理原理,有利于學生從中提取物理知識,探究物理現象的成因,給學生帶來多重感官刺激。初中物理教師可以把學生親身經歷過的事件與物理知識結合在一起,真實地還原生活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所學知識遷移到生活中,增強其學以致用的意識。同時,為了鍛煉初中生的創新精神,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鼓勵初中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去設計和完成物理實驗,一方面養成環保意識,另一方面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簡單的一個器具也可以應用于科學實驗,從而積極探究物理世界的奧秘。
(四)創設實驗情境,鍛煉探索精神
物理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的物理素養得到進一步發展,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創設實驗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驗知識探究的快樂,使學生在收獲物理知識的同時,也能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進而促進初中生的可持續發展。實驗是強化學生物理興趣的有利途徑,初中物理教師應當抓住初中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理,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趣味性的演示實驗,在課堂上用簡單易得的材料為學生做出精彩的演示,用夸張、幽默的演示和出人意料的實驗結果讓學生感受物理學科的趣味性,從而愛上物理學習,堅定學習物理的信心。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是物理教學的主體,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初中物理教師要注重角色轉換,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課堂上多給學生創造自我展示的空間,當學生完成自主實驗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對自己的實驗設想、實驗方案、實驗操作過程、實驗原理、實驗結論等進行闡述,變教師講授為學生講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物理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自主設計物理實驗,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傳統的實驗方法和形式進行創新和改進,通過改變實驗器材、簡化實驗過程、優化實驗步驟等方式,在保證實驗結果的前提下,將傳統實驗改編成新的物理實驗,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物理知識,增強學習的成就感,感受到科學探究的價值與樂趣。
(五)利用信息技術,構建趣味課堂
信息技術的普及推動了初中物理教學向縱深發展。運用信息技術輔助物理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視聽感受,促進趣味課堂的構建,幫助學生更主動地參與物理課堂的學習過程。在正式教學開始前,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導入情境,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用更加直觀的形式引導學生去觀察和思考,使初中生認識到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點燃學生探索物理知識的欲望。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有很多知識初中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這時物理教師就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規律推導情境,用動畫模擬、微課視頻等形式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的發現、探究和推導過程,和傳統的教師講授相比,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物理是充滿神奇色彩的學科,很多物理現象用肉眼是無法觀察到的,為了深化學生的物理認知,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放大、慢放等功能,將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現象呈現出來,化抽象為形象,有效地突破學習難點,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實驗教學中,對于一些在課堂上難以完成的實驗,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構建虛擬實驗室,讓學生在電腦系統中完成實驗操作,獲得真實的實驗感受,體現物理學科的時代感和科技感。初中物理教師還可以制作電子課件,將枯燥、死板的知識變得活躍,給學生展示物理思維導圖,引導他們在觀看過程中發現和探究物理問題。
(六)借助物理史料,培養優秀品質
物理史料是物理教學情境創設的重要資源,對于提升教學情境創設效果有重要作用。傳統的物理教學只注重現成知識的傳授,很少關注其中蘊含的物理學史內容,使物理課堂存在片面性。物理史料中包含物理學家的成長軌跡、研究風格及個性品質,這些都是值得學生學習的地方,是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重要素材。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用物理史料創設故事情境,向學生講述物理理論的形成過程、物理學家刻苦鉆研的歷程、物理學發展對人類進步做出的貢獻等,用生動的史實資料,向學生傳遞科學探究的精神,在課堂上營造濃郁的人文氣氛,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物理教師作為教學的研究者,應點撥學科的歷史,借用經典悖論構建新的認知結構,學會用科學的眼光看待物理。
歷史的發展是曲折的,很多物理理論的形成都經過了曲折的演變過程,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從物理學史料中搜集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引導學生以小組辯論的形式展開熱烈的討論,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闡述對問題的觀點和看法,在不斷的思辨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在這個過程中,初中生體會到失敗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堅定信念,堅持不懈,終究能夠達成目標。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借助物理史料,帶領學生追溯物理學家的足跡,讓學生按照物理學家的推導驗證方法,親歷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的過程,鍛煉初中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不斷肯定和否定中獲得新知,體會科學家不屈不撓、探究真理的高尚品質。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情境創設需要把握一定的原則和技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開發物理教學資源,使物理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初中物理教師應該提高自身專業化素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自覺性,針對初中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情境,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引入信息技術工具,突破課堂教學難點,增加物理教學的科技感和趣味性,培養初中生優秀的學習品質和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 許義林.探究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5(4).
[2] 李麗雅.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6(13).
[3] 李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情境創設對策分析[J].中學物理,2014(11).
[4] 范艷新.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的策略研究[J].軟件,2020(1).
作者簡介:柳紅平(1979.3— ),男,漢族,甘肅莊浪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