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學《尊重他人》一課時,學生提出了他們關于“尊重”的真實困惑。“尊重”是需要智慧的,書本理論知識掌握得再多,也無法“包辦”他們面臨的真實問題。僅僅依賴課本,難以傳授給他們真正的智慧。
關鍵詞:《尊重他人》;道德與法治;教學智慧
《尊重他人》是統編初中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四課第一部分的內容,主要探究“尊重的重要性”和“如何尊重”兩個問題。學生在現實交往中會遇到層出不窮的關于尊重的困惑,書本理論知識掌握得再多,也無法“包辦”他們面臨的真實問題。僅僅依賴課本,難以傳授給他們真正的尊重智慧。上個學年執教的《尊重他人》一課,我至今記憶猶新——
一、 關于“尊重”,學生有著真實的困惑
關于尊重他人的重要性,班里的每個學生都能夠說得出來,而且在平時的生活中,他們也都做到了彬彬有禮。因為有良好的基礎,加之文本內容比較簡單,這節課很快就上完了,然后我照常問了一句:“大家還有什么問題嗎?”這個時候,不知道是誰在下面嘟囔了一句:“如果你尊重別人,可是別人不尊重你,你還要繼續尊重他嗎?”這個問題確實十分典型,激發了我和他們一起探討的興趣:“哪位同學有過這樣的經歷,能不能分享一下?”
有一個學生首先站了起來:“老師,我發現學校要求我們見到老師要主動問好,我每次都主動問好,可是很多老師經常都不理我們。”很多學生都附和。
“老師,我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很多老人都覺得理所當然,連一句‘謝謝也沒有。”“老師,我十分尊重我們班級里的某一位同學,但是我覺得他并沒有很尊重我。”“老師,有的行業專門欺負老實人,你越尊重他,對他們越客氣,他們就越不把你當回事……”
聽著學生的議論,我沉默了。這些真實的困惑才是學科教育的價值所在,這是背多少書、做多少題都不能解開的難題。一番構思后,我合上了書本。這節道德與法治課,我決定重新上一遍。
二、 用三個問題,傳授“尊重”的智慧
為了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尊重,我從三個問題入手。
問題一:“我十分尊重班級里的某一位同學,但是我覺得他并不尊重我,我該怎么辦?”
關于如何尊重班級同學的困惑,我覺得學生自己可以嘗試解決。
一位學生說:“我覺得,一定要弄清楚背后的原因。”
我順勢追問:“你覺得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有哪些原因呢?”
“可能是你們之間曾經有一些矛盾還沒有消除,或者他對你存有誤解和偏見。”
“分析得很好,如果真的是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和他溝通一下,消除誤解!”很多學生都不假思索地回答。
“剛才有同學提到了會和老師主動問好,十分尊重老師,可是有老師經常不理睬我們。我們和老師之間并不存在誤解,那下次我們還需要繼續問好表達尊重嗎?”
這個問題拋出,班級里有一些學生的臉上露出了為難的表情。“我下次可能不會問好了,因為我覺得很尷尬。”
“我覺得這是老師做得不妥的地方,并不是我們的問題!”聽到課代表的回答,大家紛紛點頭。
“確實,老師也并非圣人,也會有疏忽的地方。那我們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化解這些交往中的尷尬嗎?”
“我們可以寫個小紙條提醒老師,告訴老師我們十分喜歡聽到她的聲音和看到她的笑臉!”高情商的班長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
“看來,同學們已經初步學會了尊重。面對你親近的人,應該試著主動溝通。另外,成年人在人際交往方面可能也存在某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可以善意提醒。總之,不管是哪種情況,我們都可以用恰當的方式通過主動溝通來解決。”
問題二:“我在公交車上給有需要的人讓座,但他們覺得理所當然,連一句‘謝謝也沒有,我該繼續表示我的尊重嗎?”
第一個困惑中由于尊重的對象是親近的人,學生普遍能接受“主動溝通”的解決方法。但是如何尊重不認識的人,就顯得比較棘手。要講明白這個問題,就必須讓學生明白尊重的本質。
我先做了一個小調查:“同學們,在公交車上能主動給需要幫助的人讓座的請舉個手。”班級里所有學生都齊刷刷地舉起了手。
“非常好!你們讓座是希望得到別人贊美的請舉個手。”我等了很久,一只手也沒有舉起來。
“接下來,即使別人不說‘謝謝,還是會繼續給需要幫助的人讓座的,請舉個手。”絕大部分學生再次舉手表態。
“那老師就很好奇了,你們明明尊重了別人,可是別人連一句‘謝謝也沒有,為什么你們還繼續選擇尊重他們呢?”“因為選擇尊重是我自己的事情,和別人無關!”一陣沉默之后,課代表首先回答。
“還有其他同學有補充嗎?”在我的鼓勵之下,學生開始積極發言。有的說:“我們尊重別人并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贊美或者回報,因為這就是我們做人的原則。”有的說:“別人不對我們表達感謝,說明是他們的道德水平不夠高,我們堅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只要我們認為自己是在做一件對的事情,就應該堅持下去!”話音剛落,很多學生都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同學們,尊重是一種美好的道德品質,它從哪里來呢?剛才大家的回答已經給了我們答案。它植根于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它的本質就是善良。我們尊重別人是在傳遞善的信仰,而善也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最純真的表達,是這個社會最美麗的語言!所以,下次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希望大家能記得,尊重是我們自己的事情,而說不說‘謝謝卻是別人的事情!”
學生都點頭贊同。看來,這些話語走進了他們的內心深處。
問題三:“是不是所有人都值得尊重?”
這節課進行到這里,學生的困惑真的都解開了嗎?接下來,換我提出疑問。我問他們:“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所有人都值得尊重呢?”
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讓很多學生都有點束手無措,一時不知道怎么回答。這時候,有位學生說了一句:“老師,違法犯罪的人不值得尊重!”
“對!對!”一些學生隨聲附和。
“事實是這樣嗎?”我問道。
我出示了前幾天看到的一則消息:“中國司法部出臺了規范監獄、勞教系統人民警察的‘六條禁令,其中一條為:明令禁止毆打、體罰服刑人員等行為,情節嚴重者將遭辭退。”
看了這則消息,有學生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哪怕是罪犯也有人權,我們也應該尊重他們。”很多學生都表示贊同。那到底什么樣的人不值得我們尊重呢?我和他們分享了我的故事。
“我經常在一家水果攤上買水果,店主為人和善,待人和氣,價格也適中。后來我發現,在她家買水果,都存在缺斤少兩的現象”,說到這里,我停了下來:“同學們,這個店主看似十分尊重顧客,但你們覺得這是真的尊重嗎?”
“當然不是,她的行為已經侵犯我們的權利了!”“老師,她肯定覺得你好欺負,換作有經驗的人她就不敢這樣了!”……
大家熱烈地討論著,紛紛為我打抱不平。
“那我還應該繼續尊重她嗎?我怎么做比較合適呢?”
有個學生幫我出謀劃策,他說:“老師,你應該選擇打電話投訴,讓他賠償你的損失并賠禮道歉。”
“非常好!我就是這么做的,我選擇了用法律維權,而且再也沒有去過這家水果店。同學們,為什么我再也不去這家店了?”“因為你已經不再信任他們了。他們不值得你尊重。”
“是啊。同學們,社會生活很復雜,有一些不尊重我們的行為止于道德,無傷大雅,我們可以選擇豁達包容;但是也有一些不尊重我們的行為可能觸犯了法律,這個時候需要我們選擇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遇到那些侵犯我們合法權益的人,或者挑戰、破壞我們做人原則的人,遇到那些對別人的善意是非不辨甚至背后惡意詆毀的人,我們可以選擇遠離他們。尊重永遠是相互的,除了尊重別人,我們更要學會尊重自己。有原則、有底線的人,才能獲得更多人的尊重!”
學生自發地鼓起掌來。
當然,知易行難,關于尊重的智慧,一節課遠遠無法詮釋明白,需要他們用一生去體會。
(徐麗娟,江蘇省南京市濱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