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英語閱讀是學生思維品質提升的重要載體,但現階段小學英語閱讀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思維品質提升的英語閱讀對實現學生思維拓展和學習能力提升有非常大的幫助,所以小學英語教師要有意識地以學生思維品質提升為目標,通過看“圖”說話、巧用思維導圖、巧妙設疑、課后拓展等方式實現閱讀的層層深入和思維的不斷開拓,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推進學生學習進步和全面發展。
關鍵詞:思維品質;英語閱讀;實踐;策略
作者簡介:曾小華,浙江省義烏市龍回實驗小學。
小學階段,傳統的英語閱讀模式和小學生有限的英語詞匯量都會對小學生閱讀深度和閱讀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限制。英語教師既要重視閱讀模式的優化和創新,又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實現閱讀拓展,增加小學生知識儲備的同時,使其形成一定的英語閱讀思維。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一)閱讀深度不夠,閱讀模式落后
很多時候,小學階段的英語閱讀更多的是為了閱讀而閱讀,為了做題而閱讀。基本的閱讀模式是“學生讀,教師講”,學生較為被動。課上時間教師都在講解,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細品”、互動和交流。這是完全不符合小學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課堂需求的。長期的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會讓學生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導致學生對英語閱讀不感興趣,覺得沒有意思,主動性和自覺性不高,產生懈怠心理。
(二)閱讀資源有限
學生的閱讀范圍基本上局限于課本。一方面,課上沒有更多的時間開展課本閱讀資源的深挖,更多的時間在講解句式、句型和表達技巧。另一方面,課后缺乏鞏固和閱讀拓展,學生沒有形成一定的閱讀習慣。閱讀資源的局限性直接限制了學生的閱讀閱歷、眼界和思維。
(三)小學生詞匯量有限
詞匯是閱讀的基礎。小學生因為詞匯量少而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導致閱讀并不順暢。有的學生覺得不懂就不懂,無所謂。有的學生因為不懂而覺得閱讀材料很難,所以就不繼續讀了。也就是說,詞匯量的局限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質量。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助力學生思維品質提升的重要性
(一)激活學生英語思維,實現思維拓展,提升思維品質
英語閱讀在一定程度上讀的不是文章本身,而是一種方法和能力。學生既要通過讀積累更多的知識,也要通過讀發散思維,實現能力提升。良好的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閱讀,提高閱讀效率,還能夠讓學生逐步實現自主學習、自覺探索,讓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
(二)推動學生學習能力提升
閱讀思維能力的提升,將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生不僅可以提高閱讀深度和質量,還能提高學習效率,實現學習進步,推動全面發展。
三、基于思維品質提升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策略
(一)借“圖”發揮,以“圖”促思
1.看“圖”說話。小學生的想象力是無限的,想象空間是非常廣闊的。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心。尤其是高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且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日常“閱歷”。看“圖”說話,一方面,可以刺激小學生的探索欲和想象力,激發學生以生動的畫面為主題進行詞匯的回憶和總結,以及語言的組織。另一方面,針對閱讀材料中一些新的詞匯或句型,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或者小視頻的形式加以呈現,加深學生對于詞匯和句型的理解和記憶,幫助學會產生聯想,對閱讀文章有一個大概的認識。以“圖”點“詞”,再以“詞”或“句”刺激學生閱讀、理解和判斷,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推理找到答案。當前小學階段的很多英語閱讀文章是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出現的。“以圖促讀”的方式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用圖實現推理和判斷,提高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
比如,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5“There is a big bed”的課文圍繞“ bed”展開描寫,主要是學習“There is”和“this is”句型,涉及on、in等介詞。學生通過文章配圖就可以了解到,文中肯定會涉及圖片中的一些物品,比如照片、床、鐘表、書包、書桌等。要關注各種物品的位置。比如:床在哪里?在房間里。照片在哪里?在墻上。書桌上有什么?有書包。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圖片觀察到的,文章當中是如何描述的呢?“a big bed”“in the picture”“on the desk”,通過對物品位置的描述了解介詞的使用。依據完整的句子“There is a big bed”“There is plant on the desk”,進一步掌握“There is”句型。這篇文章是富有邏輯性和空間概念的,有助于學生加深對于詞匯和句型的掌握。教師可以借題發揮,請“大家描述一下自己的房間”,基于文章中的描述方式,學生可以嘗試描述出自己的房間,其中會涉及物品的擺放。當遇到沒有接觸過的生詞的時候,教師給予適當輔助,幫助學生實現拓展,以讀促用。
2.巧用思維導圖。中的“圖”指的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思維和邏輯的圖形工具,現階段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是比較普遍的。一方面,不同色彩和線條的勾勒能夠幫助學生梳理閱讀文本的脈絡,幫助學生從一個宏觀地角度系統性的把握文章內容。另一方面,學生借助思維導圖的結構可以嘗試梳理文章的基本內容和邏輯關系,激活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深入閱讀。
比如,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2“My favourite season”的課文講述了每個人最喜歡的季節不同,并且有著不同的原因。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可以以“favourite season”為主線,引導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去了解文章內容,幫助學生梳理文章脈絡,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又有效刺激其動腦動口,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同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嘗試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自行繪制思維導圖是一種獨立學習的方式,能幫助學生逐漸實現思維的開發和拓展。
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預習或者復習也是非常不錯的方法。如果學生個人能力有限,可以互幫互助,以小組形式繪制思維導圖。
針對“Ways to go to school”一文,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以“到達學校的路”為主線,梳理“都有哪些路可以到達學校,使用什么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內容。教師可以對重點內容和主線給予提示,然后引導小組合作繪制思維導圖。小組成員每人繪制一條分支,使用不同的顏色。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預習,對文章的內容有整體的把握和了解,還能刺激學生對于文章中的重點單詞進行查詢和了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與其教師說得“口感舌燥”,學生還不清晰、不理解、不明白,不如讓學生自己去把握、了解和梳理,輔助學生構建邏輯思路,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將各部分內容“串”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
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布置繪制閱讀材料的思維導圖的家庭作業。一方面,通過家庭成員共同的繪制,增進親子關系,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加深印象,逐漸提升思維品質。
(二)“以問促思”,激發思維活力
為什么說傳統的英語閱讀模式滯后?因為交流互動少,更多的是教師在動腦子,學生被動接受。長此以往,學生會形成依賴教師的習慣,更不愿意自主研究、分析和整理,學生自身的能力根本沒有提高,這是違背教學目標的。
教師要想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就要巧妙地運用“問”來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當然,“問”是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的。
1.“問題式”導入。相比開堂就講或者開堂就讀,加入“問題式”導入環節,學生的接受程度更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更足。問題的答案可以是文章的重點、主線,也可以是文章當中能夠吸引學生注意的某個點。合理地運用問題,引發思考、分析和判斷,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形成一定的思維能力和探索意識。
比如,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5“Whose dog is it?” 的標題就是一個疑問句,教師可以合理設疑“誰的小狗?小狗怎么了?找到主人了嗎?又有什么新的發現?”“相信大家也都非常關心這些問題,那趕緊讀一讀,幫我找一下答案吧。”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在文中尋找答案,并形成對文章系統性的認識和把握。學生因為教師提出的開放性問題產生好奇,并在好奇心的刺激下實現認真閱讀和線索尋找,自主完成閱讀,找到答案。整個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較為集中,也自然地學會了探索、分析和判斷。
2.“問題式”拓展。“問題式”拓展是一種很好的交流和互動方式。教師基于閱讀材料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設置一些情景式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實現學生思維拓展,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判斷力。
如“There is a big bed”這一課,學生把握了文章描述的“room”的布局,學會了一些表示位置關系的介詞,知道了一些房間內擺設和物品的英語表達。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再次提問“誰能說說你家里的書桌上都有什么?”,引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學生們躍躍欲試,想介紹自己的書桌。教師在輔助學生描述之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書桌是“tidiness”還是“mess”。這樣既鞏固了課堂所學,又實現了閱讀的拓展。
3.課后延伸,有讀有拓。要實現小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單純靠課本和課堂是遠遠不夠的。英語教師要有意識地通過合理制訂課外閱讀書單或者實現課后閱讀鞏固和拓展來增加學生的閱讀儲備和閱讀經歷,使他們的眼界更開闊。
比如,人教版小學英語版五年級上冊Unit6“In a nature park”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有關自然公園的圖片、視頻等等,更加生動形象、更全面地向學生展示自然公園的自然風光,吸引學生興趣的同時,使學生對自然公園有更加全面的認知。當然,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有關自然公園的經歷,說說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引導學生在課下閱讀一些有關自然公園的讀物等。一方面,幫助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實現知識拓展,對教學內容形成更全面、更系統的認識。另一方面,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并完成觀后感。
所以,英語閱讀課不僅僅是單純的一堂課這么簡單。閱讀習慣和閱讀思維的形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實現深度閱讀,加深對閱讀文章的理解,還能幫助學生激活思維,實現思維拓展,提高英語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現階段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既要重視知識傳授,又要重視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二者不沖突,且存在一定聯系性。但思維品質的提升并不是通過一節課、一篇閱讀文章就可以實現的,它需要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英語教師要有意識地調整閱讀教學方法,豐富閱讀教學內容,激活學生思維,挖掘學生潛力,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實現思維品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顏娟.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22(2):53-54.
[2]蔣成鈴.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英語教師,2021(19):102-104.
[3]牛燕.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思考[J].天津教育,2021(28):104-105.
[4]劉小慧.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2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