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進行探索、研究、討論等一系列的行動。興趣是學好語文的根本,實踐證明,課堂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歡快、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增長知識,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體會到語文的博大精深、奧妙無窮。這就體現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在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學語文教學得到了人們的重視,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則在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趣味教學;學習情境
一、重視師生關系,創造愉悅氛圍
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問題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心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掌握學生的平時生活情況和學習情況,平時加強和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解決學生生活或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且尊重每位學生的人格,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另外,及時進行家訪,和學生家長積極溝通,與家長、學校形成教育合力。二是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重視,認識到教師對待每一個學生都是相同的,教師在處理學生問題時要做到公正公平,處處為人師表,做到身正為范,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讓學生在教師的關懷下成長。三是教師要做到和學生相互信任,心意相通、坦誠相待,要在全面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下備課,依據學生的不同類型進行教學,因材施教。
二、重視興趣培養,創造輕松學習情境
只有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積極投身于學習當中。但是培養學生的興趣要求具備寬松的學習環境,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盡情感受輕松與快樂,激發大腦的興奮度,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同時掌握語文知識。如在學習《群鳥學藝》一課時,筆者課前制作了大量關于鳥的圖片,在進行新課導入時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一些鳥類視頻,接著告訴學生,教師今天給他們帶來了一群新的朋友——鳥,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學生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到課堂上來,聚精會神地盯著屏幕。筆者及時抓住機會,講出課文內容。這種教學模式,非常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的情緒入手,不再用苦口婆心的講授方式,更能調動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機會。
好奇是孩子的天賦,“問題是學習的靈魂”。有意義、有趣味的問題有其獨特的魅力,可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并促使他們為之絞一番腦汁,費一番苦心,探索它,解決它。所以,課程開始時,教師應根據該節課的內容,精心巧妙地設計、創設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吸引學生思考,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發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感到新奇,體驗到學語文的樂趣。另外針對學生的好奇心,利用課外活動講作家的故事,猜語文謎語;針對學生喜勝不服輸的心理,結合教材內容開展競賽和游戲,這些活動都非常受學生歡迎,能適時地把他們引入課堂或課外活動中,可極大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問題提出后,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起來了,開始積極思考,下面的教學過程自然事半功倍。
三、引入故事情節和角色轉換,增加學習興趣
通常情況下,小學生都具備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師只需要講故事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好奇心更強,求知欲更為旺盛。因此要求語文教師盡可能多地應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一般情況下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點,語文教師在課前可以搜集大量的故事信息,根據課文每一課的教學內容,用故事的形式體現教學內容,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有教師在講新課過程中,可以通過講述一個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故事來達到教學目的,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教師也可以在教學當中引入生活趣聞,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的互動過程。心理學家認為:“課堂教學中只有不斷要求學生動手、動口、動腦,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才能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活動狀態和研究狀態。”在這一意義上,可以說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如果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不會有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調動學生的思想,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究與探索活動掌握知識。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教師首先讓學生閱讀課文,自己設計問題,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生活常識進行解答,也可以在課前向家長請教,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展示自己的調查結果。這樣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口、手、腦,發揮了學生的最大潛能,而且全部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教學氣氛異常活躍,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興趣是推動學生認知活動的巨大推動力。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語文的使用來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興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滿著語文,語文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提煉出語文問題,使學生感到語文就在自己身邊,從而產生興趣,萌生求知欲望。
五、有效設計練習,激發學生的興趣
目前的小學語文學習活動,教師活動常常占了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如分析課文就需要用很長時間。語文興趣教學的一個重點就是做好學生練習,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只有通過練習才能鞏固學生學到的知識,所以教師一定要重視練習的設計工作,達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目的。一是依據小學低、中、高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在課堂上設置一定的休息時間,設計反饋練習。如可以利用幻燈片、錄音等重復播放課文內容,加強與原課文對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學習相近字和同音字時進行比較,防止發生字的混淆,加深學生印象。可以利用選詞填空和口頭造句的方法進行新知識的鞏固;二是設計靈活多樣的練習,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學到的知識,同時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利用游戲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認識知識、掌握知識,同時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另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留下一定的課堂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特長,盡情感受學習的快樂。教師在設計游戲時,一定要依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興趣,這樣才能讓學生進入游戲當中,也可以讓學生利用很短的時間學到更多的知識。
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培養主動學習的興趣
進行情感交流促進自主學習興趣。良好的師生關系會產生好感效應。小學生的情感容易在行動中反映出來。如果一位學生因受到某位教師的斥責而產生畏懼感,那么他對該教師所教的學科是不會感興趣的。反之,若一位學生因事受到有關教師的表揚和贊賞,那么他會因喜歡這位教師而喜歡該教師所教的學科,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在與學生交談時,應加強與學生的感情交流,增進與學生的關系,親近他們,愛護他們,對學困生采取少一點威嚴,多一點親切的方法,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意在教與學中產生和諧的共鳴,也能增進相互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在融洽的師生關系和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因喜歡語文教師而喜歡學習語文,從而對語文產生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馬學霞. 探析小學語文教學方法[J]. 當代家庭教育,2020(05):120.
[2]毛靜.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探析[J]. 作文成功之路,2020(05):82.
(責任編輯:淳? 潔)